
●本報赴伊拉克特派記者 王云松●本報駐伊拉克、德國、英國特約記者 陳憲忠 青木 孫微 ●南平圖片說明:美國五角大樓8日稱,兩架F/A-18戰機向伊拉克北部的極端武裝火炮陣地投擲了兩枚500磅的激光制導炸彈。圖為美國海軍提供的8月1日F/A-18戰機從海灣地區執行任務的航母上起飛照片。“如果美國總統深夜出現在電視屏幕上,那通常是出大事兒的預兆”。果然,在奧巴馬7日深夜講話之后十幾個小時,美國就對伊拉克極端分子發動了空襲,世界主流媒體上一水“炸了”的標題。從“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ISIS)突然崛起、攻下第二大城市摩蘇爾開始,距現在已經近兩個月,美國大體表現得像是在袖手旁觀,但8日的空襲無疑標志著美國對伊拉克政策的重大轉變。美國兩黨議員迅速對奧巴馬的決定表示贊賞,民間也沒太大的反對聲音。在此之前,美國媒體上全是“極端組織攻占伊拉克基督教區最大的城市”、“教皇呼吁各方對那些逃離家園的基督徒給予一切必要幫助”、“伊少數派別雅茲迪教派面臨種族屠殺威脅”這一類的報道,給美國的軍事行動攢夠了支持度。不過,仍有人發出疑問:“伊拉克戰爭又回來了嗎?”彭博社《商業周刊》說,盡管奧巴馬聲稱不會將地面部隊派到伊拉克,但這只是一廂情愿。在應對人道危機問題上,美國很可能會卷入一場和極端分子進行的更長期、更昂貴的軍事沖突。“對動用軍力的決定比其他任何決定都認真”根據美國國防部發言人8日在推特上發布的消息,美軍已經開始對伊拉克北部ISIS武裝控制區進行空襲。路透社稱,兩架美軍F/A-18戰機發射激光制導炸彈對ISIS的一處火炮陣地進行打擊,ISIS正是用此處的火炮來攻擊伊北部重鎮埃爾比勒市的庫爾德守軍。正在印度訪問的美國防長哈格爾對隨行記者表示,美國有足夠的情報來定點清除伊斯蘭激進分子。之后,美國軍方對伊拉克開展了定點空襲行動。美國五角大樓發言人約翰·科比少將表示,兩架F/A-18型戰機從駐扎在波斯灣的“喬治·布什”號航空母艦上起飛,投下兩顆重達500磅的激光制導炸彈,目前尚不清楚武裝分子的死傷情況。法新社說,美軍此番空襲旨在阻止ISIS武裝分子對庫爾德自治區首府埃爾比勒市的進攻。美國在該市設有一個領事館和美伊兩軍聯合行動指揮中心。法國聲稱,準備加入對伊拉克的行動,以解救受困的伊拉克平民;將與美國和其他伙伴國商量采取何種行動。此外,美國發布通知,由于伊拉克的武裝沖突造成“潛在的危險情況”,所有美國民航客機無限期禁止進入伊領空。在美軍開展空襲后,伊拉克陸軍參謀長澤巴里表示,期待伊拉克部隊與庫爾德人武裝收復大量失地。他說,在未來數小時內,地面戰局就將出現重大逆轉。美軍的空襲離他們得到授權只有十幾個小時。據美國《華爾街日報》報道,奧巴馬周四表示,他已批準美軍必要時在伊拉克發動有針對性的空襲,以延緩目前正在攻占伊拉克大部分地區的武裝分子的進攻。奧巴馬說,他對動用軍力的決定比其他任何決定都認真。美國政府啟動了一項人道主義行動,向伊拉克北部地區遭遇武裝分子圍困的平民提供援助。在談到公眾的厭戰情緒時奧巴馬稱,美國不會部署任何地面部隊,不會被拖入另一場伊拉克戰爭。“美國處理伊拉克危機的態度發生重大轉變”,英國《每日電訊報》評論稱,如果奧巴馬下令空襲,無論是動用無人機還是有人駕駛飛機,都與之前的態度完全不同。此前,美國官員強調任何軍事行動都將控制在非常有限的范圍之內,目標將鎖定在保護美國人員的安全或者應對恐怖組織的威脅上。德國《明鏡》周刊8日評論說,奧巴馬允許空襲極端分子的陳述有8分鐘,這看起來似曾相識。11年前,布什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宣布災難性的伊拉克戰爭開始。美國人對戰爭創傷仍記憶猶新,歷史就將重演嗎?不過,看來絕大多數美國人——尤其是奧巴馬,并不想投身伊拉克,變成一場新的戰爭冒險,他希望只是一個小規模戰爭。奧巴馬的決定沒引起什么爭議。據彭博社報道,美國國會的兩黨議員于周四晚間表示支持奧巴馬授權對伊拉克發動定點空襲和提供人道主義援助的決定。英國首相卡梅倫的一位女發言人說,英國歡迎奧巴馬的決定,愿意為受到傷害的伊拉克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伊拉克內政部負責保衛巴格達安全的“巴格達行動司令部”新聞發言人易卜拉欣將軍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恐怖主義是整個國際社會的共同敵人,伊拉克歡迎來自國際社會的支援力量共同打擊這些危害平民安全的勢力,維護伊拉克的安全與穩定。”伊拉克政治分析人士哈迪·馬里對《環球時報》記者說:“美軍的介入對于伊拉克局勢的穩定還是會起到積極作用,目前看,中央政府與反政府武裝處于一種相持的態勢,雙方都可能得一些小勝利,但是想徹底打敗對方基本不可能,所以外界因素的介入在對局勢的發展上會有重要影響。”軍事仍是美國的強大手段奧巴馬宣布授權之前,有關美國發動空襲的傳言已經甚囂塵上。《紐約時報》報道說,7日晚些時候,受ISIS控制的伊拉克北部城鎮開始遭到空襲,庫爾德和伊拉克官員稱,這是由美國領導的干預行動的第一階段,目的是阻撓武裝分子的推進。美國國防部堅決否認美國軍隊已經開始進行轟炸。不過他們證實,他們向位于辛賈爾山外的伊拉克少數族裔雅茲迪教派社區進行了空投。由于ISIS的威脅,不少雅茲迪族人離開家園,據聯合國估計,約有20萬平民被迫流離失所,約5萬雅茲迪人困在山上。雅茲迪人留在山上面臨饑餓和脫水的威脅,而逃跑又面臨被殺害的危險。伊拉克出現的人道主義危機讓美國的決定水到渠成。據英國廣播公司報道,在極端組織ISIS占領了伊拉克基督教社區最大的城鎮克拉克斯后,有多達1/4的伊拉克基督教徒7日逃離家園。此前,庫爾德人已經在伊拉克北部地區與ISIS進行了好幾周的戰斗,于6日敗退,撤出克拉克斯,ISIS連夜占領該市。教皇已急切呼吁國際社會做出更大努力,解決在伊拉克發生的這一危機。聯合國安理會7日就伊拉克北部局勢舉行緊急磋商并發表媒體聲明,強烈譴責極端組織對拒絕屈服于其意識形態的民眾和宗教少數派教徒進行的迫害。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7日也深表震驚,呼吁國際社會提供支持。英國表示,正在起草一份關于應對ISIS威脅的安理會決議草案,建議采取一些措施,以限制“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的資金來源,打擊其招募活動,包括將該組織領導人納入反恐制裁名單。“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現在要擔負起伊拉克的責任”,奧地利《新聞報》8日稱,如果沒有美國的軍事干預,極端組織不會罷手,伊拉克的災難就很難停止。但現在的問題是,奧巴馬的干預到底達到怎樣的尺度,ISIS是否能被制止。德國新聞電視臺8日認為,“伊拉克的和平仍在迷霧中”,美國的轟炸應該可以阻止ISIS組織的前進步伐,但要消滅該組織,美國和盟國目前的涉入程度并不足以做到這點。實際上,美國已經有輿論擔心空襲會不會變成地面戰爭。《商業周刊》報道,在應對人道危機問題上,美國很可能會卷入一場和武裝極端分子們進行的更長期、更昂貴的軍事沖突。報道稱,后冷戰時代不乏美國執行“有限的”人道主義援助進而發展成為更大范圍的、尚無定論的軍事干預。毫無疑問,無論從道德還是戰略層面,伊北部的危機需要回應。不過,奧巴馬政府不應對美國正在陷入的境況抱有幻想。歷史經驗表明,良好的愿望往往導致陷入戰爭。德國《日報》8日評論說,冷戰結束后,美國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在許多世界事件中,美國作為世界警察出手,歐盟則成為幫手。但伊拉克戰爭加上金融危機,美國開始反思戰爭。現在,軍事仍是美國的強大手段,但力量已經越來越弱。在伊中國人比較安全在伊拉克能明顯感到局勢越來越糟糕,不僅是ISIS攻城略地,最近幾天又全面控制北部的5個城市,就連首都巴格達的形勢也不容樂觀,每天都有汽車炸彈在不同的角落里爆炸,人們都躲在家里害怕出門,大街上有2/3的商店關門歇業。當地人沒了ISIS剛崛起時的樂觀精神,他們也搞不懂,那股武裝力量為什么能越來越強大,武器來源是哪里?每天汽車的油料消耗和物資是誰供應的?幾萬人的吃喝問題怎么解決?政府軍天天轟炸為什么沒起作用?美國的偵察衛星、無人機難道就找不出ISIS的弱點?很多人認為,打擊極端分子的最不利因素是伊拉克現在處于無政府時期,議會整天都在開會吵架,卻吵不出結果。《環球時報》記者看到,從巴格達國際機場到市區的路上,幾乎每隔一至兩公里就會有一處檢查站,而幾乎在每一處檢查站,記者的護照都會被仔細核查,并會有警犬或金屬探測儀對車輛進行檢測,以確定未攜帶爆炸裝置。在巴格達市區,各類檢查站、水泥防護墻、路障將城市分割開來,正因如此,市區內車行緩慢,雖然車輛相對不多,但堵車仍然較為嚴重。夜幕降臨,《環球時報》記者看到,在巴格達市內的商業聚集區,也有不少伊拉克民眾前來逛街購物。伊瑪德是一名有著9年軍齡的老兵,當《環球時報》記者見到他時,他頭戴頭盔,身穿防彈衣,手持沖鋒槍正在崗亭內執勤。“現在巴格達的安全形勢非常嚴峻,對于我們這些執勤的軍人來說,危險更是近在咫尺,我們這個點共有3名軍警和一輛軍車,主要負責維護路口的安全,不遠處還有其他檢查點,如果出現突發狀況可以立即得到增援。”伊瑪德對記者表示。據《環球時報》記者了解,在伊拉克的中資機構主要是由中海油投資的米桑油田群,中石油投資建設的艾哈代布、魯邁拉、哈法亞、西古爾納等四個油田,上海電氣在伊拉克的發電項目,中國建材承建的水泥廠,以及中水電等中資承包建設的基礎設施項目,目前,在伊拉克的中國企業多是國企,主要集中在電力、石油和基建等領域,由于伊拉克局勢持續動蕩,除中企員工外,伊拉克華人華僑數量已很少。目前在伊拉克當地堅守的中國人大約有1000余人,他們主要來自20多家中國公司。除在巴格達有少量中國僑民外,絕大多數中國人主要集中在伊北部庫爾德斯坦自治區以及伊拉克南部,這些區域目前基本沒有受到伊拉克極端組織的影響,在伊中國人的安全狀況總體穩定。▲
環球時報2014-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