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彥文,陸秀偉,徐莉萍,唐陽,Zakari Halarou Gremah
臨床研究
鐮狀細胞病33例骨骼X線表現
姚彥文,陸秀偉,徐莉萍,唐陽,Zakari Halarou Gremah
目的探討鐮狀細胞病的骨骼X線表現。方法收集2012年10月—2013年10在尼日爾共和國Maradi省中心醫院,經血液檢查確診鐮狀細胞貧血33例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分析。結果33例鐮狀細胞病患者中骨壞死表現25例(75.8%),多累及管狀骨干骺端,其中股骨上、下干骺端和脛骨干骺端14例,髖臼缺血壞死改變6例,股骨頭骨骺壞死12例,雙側同時壞死8例,長骨呈廣泛骨梗死表現7例。骨髓炎表現21例(63.6%),其中急性骨髓炎9例,慢性骨髓炎12例,雙側肢體對稱發病13例,多見于四肢長骨。骨髓增生改變20例(60.6%),其中8例合并有病理性骨折。2例行胸部X線檢查示雙肺有程度不同的炎性灶,多個肋骨增寬、骨小梁粗大、骨質疏松、骨皮質菲薄。1例顱骨主要表現為額骨、頂骨板障的增寬、顆粒狀骨質稀疏。結論鐮狀細胞病骨骼X線有多種表現,臨床工作中提高對本病的認識具有實際意義。
鐮狀細胞病;骨骼;X線表現
鐮狀細胞病(sickle cell disease,SCD)又稱鐮狀細胞性貧血,是一種家族遺傳性慢性溶血性貧血。自1910年Herrck首次報告以來,世界范圍內以熱帶非洲黑色人種發病率最高,可達40%[1]。我國罕見,但1974年在廣東發現一家系β地中海貧血復合SCD,患者母親為非洲黑人[2]。隨著我國國際交往日益增多, 特別是與非洲國家之間的跨國婚配、人員往來增加,臨床工作中可能會遇到鐮狀細胞貧血患者,因此提高對本病的認識具有現實意義。筆者于2012年10月—2013年10在非洲尼日爾共和國Maradi省中心醫院援外工作中,收集了33例鐮狀細胞病患者骨關節X線檢查資料,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本組鐮狀細胞病33例均為尼日爾共和國Maradi省豪薩族黑人,男18例,女15例;年齡6個月~17歲,中位年齡8.3歲。均經外周血細胞檢查示紅細胞呈鐮狀改變,符合鐮狀細胞病診斷[3]。臨床表現: 不同程度貧血及黃疸33例,不同程度肝、脾腫大21例,四肢大、小關節疼痛24例(其中雙側肢體疼痛13例),6例兒童患者因為骨關節紅腫、疼痛前來醫院檢查而首次確診。
1.2 檢查方法 使用我國援贈的萬東500mA X線機,33例患者共攝片122例次,其中四肢長骨正側位片33例(108次),加攝手掌及足部攝取正斜位片4例(8次),加攝顱骨正側位片1例(2次),加攝胸部正側位片2例(4次)。X線片均由高年資影像醫師進行閱片分析。
骨壞死表現25例(75.8%),多累及管狀骨干骺端,其中股骨上、下干骺端和脛骨干骺端14例,髖臼缺血壞死改變6例,股骨頭骨骺壞死12例,雙側同時壞死8例,長骨呈廣泛骨梗死表現7例,見圖1。骨髓炎表現21例(63.6%),其中急性骨髓炎的9例,慢性骨髓炎12例,骨髓炎中雙側肢體對稱發病13例,多見于四肢長骨,見圖2。骨髓增生改變20例(60.6%),長管骨表現為骨質疏松,髓腔增寬,骨干輕中度膨脹,皮質變薄,8例合并有病理性骨折,見圖3。2例行胸部X線檢查示雙肺有程度不同的炎性灶,多個肋骨增寬、骨小梁粗大、骨質疏松、骨皮質菲薄,見圖4。1例行頭顱X線檢查示額骨、頂骨板障增寬、局部骨質缺損、密度減低和顆粒狀骨質稀疏改變。
尼日爾共和國地處中西非洲,是鐮狀細胞病高發地,鐮狀細胞病是Hb肽鏈質的異常,在低氧張力下使RBC 形成鐮刀狀,可塑性降低,由于紅細胞結構的缺陷,使一些不正常的紅細胞在未成熟之前,被網狀內皮組織所破壞,而引起慢性進行性溶血性貧血。由于血管內皮組織的損害和大量不正常紅細胞破壞后堆積于血管內,引起血管的栓塞[4],發生于骨內小血管產生骨梗死,降低了宿主對病原菌的抵抗力,繼而發生骨髓炎[5],由于骨髓有明顯的增生,導致髓腔增寬,骨皮質變薄,骨松質部分小梁結構為結締組織所代替。鐮變的RBC 堵塞毛細血管引起局部缺氧和炎性反應導致相應部位產生疼痛危象,多見于四肢關節和胸腹部,急性血管閉塞并發“手足綜合征”,表現為雙手和雙腳疼痛和水腫[4],楊方源等[6]報道骨關節痛占50% ,臨床有50%患者因肢體或關節腫痛而行骨關節X 線攝片檢查。

圖1 股骨、脛骨不同程度壞死改變

圖2 脛骨中上段對稱性慢性骨髓炎

圖3 掌指骨及尺橈骨骨髓增生改變,伴病理性骨折

圖4 胸廓畸形,肋骨病變,雙肺不同程度炎性病變
骨壞死為鐮狀細胞病常見X 征象,多累及長骨干骺端,最常見于股骨上、下干骺端和脛骨干骺端[7],本組有25例骨壞死表現,其中14例病變位于股骨上、下干骺端和脛骨干骺端,X線表現為干骺端片狀低密度區伴有不規則片狀高密度影,或僅見骨質疏松。長骨骨骺骨化中心的缺血壞死表現為斑片狀硬化、碎裂、變扁和關節破壞,部位多在1個以上,髖臼缺血壞死的表現是髖關節間隙增寬和髓臼上移,似結核的改變[7],骨骺缺血壞死以股骨頭骨骺缺血性壞死最多見,且雙側多見,本組股骨頭骨骺壞死12例,雙側同時壞死8例,有時不能與其他源性股骨頭骨骺壞死區別。吳昊等[8]報道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在鐮狀細胞病中占20%~50%,多在7~15 歲起病。
骨髓炎是鐮狀細胞病骨骼X線主要征象[7],骨梗死易發生感染,在并發骨髓炎的患者中,沙門氏菌是常見的病原菌[9], 急性骨髓炎表現為長骨骨質疏松,或斑點、片狀骨質破壞及少量蔥皮樣骨膜增生,骨髓腔模糊,周圍軟組織腫脹,脂肪線模糊。本組6例兒童患者是因為骨髓炎關節腫痛前來醫院檢查而獲得首診,這是因為當地生活水平低下、醫療條件差,很多患者出生后沒有常規血液篩查,即使出現貧血癥狀或骨壞死癥狀也未能引起足夠重視,往往是因為出現骨髓炎關節腫痛劇烈才進行診治而發現此病。慢性骨髓炎表現為骨膜增生硬化、皮質增厚、粗糙,表面凹凸不平,骨髓腔密度增高,狹窄或消失。與一般血行性感染所致骨髓炎相比,鐮狀細胞病并發骨髓炎往往累及全身骨骼范圍更廣泛,常常多處發病,四肢對稱性骨髓炎是其特點,本組21例骨髓炎有13例表現四肢對稱性發病。許承志[5]報道當地四肢對稱性骨髓炎大多繼發于鐮狀細胞病的患者。
鐮狀細胞病容易導致骨髓明顯增生,長管骨表現為骨質疏松,髓腔增寬,骨干輕中度膨脹,皮質變薄,容易合并病理性骨折,本組骨髓增生改變的20例中有8例合并病理性骨折。2例患者行胸部X線檢查,均表現為多個肋骨增寬、骨小梁粗大、骨質疏松、骨皮質菲薄改變,2例患者雙肺同時可見不同程度炎性病變,唐品愷等[10]認為這是鐮狀細胞病患者胸部X線片的一個特征性改變。 1例患者行頭顱正側位檢查顯示額骨、頂骨局部骨質破壞、密度減低和顆粒狀骨質稀疏改變,其X線表現與唐品愷等[10]報道相類似。文獻報道鐮狀細胞病患者胸腰椎骨質疏松,椎間隙增寬,骨紋融合,椎體中心呈凹性改變[7,10]。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X線改變在鐮狀細胞病患者可以1種或多種表現同時發生,部分患者骨骼表現是上述幾種病理改變同時或反復作用結果。骨髓增生導致管狀骨髓腔擴大同時合并有慢性骨髓炎,X線表現可見膨大的骨干伴有髓腔密增高局部狹窄,如果合并急性骨髓炎,可以看見骨髓腔擴大同時伴有點片狀骨質破壞和骨膜反應,這些改變都有一定的特征性。
骨髓增生需與其他慢性溶血性貧血疾病鑒別,鐮狀細胞病容易引起毛細血管阻塞引起骨梗死及骨髓炎,血象及骨髓檢查可以明確診斷。骨髓炎改變需與外源性骨髓炎鑒別,后者往往有明顯外傷史,單側發病多見,而鐮狀細胞病引起骨髓炎范圍往往更廣泛,四肢對稱性骨髓炎有一定特征性。鐮狀細胞病所致股骨頭骨骺壞死與無菌性壞死難以鑒別,這需要血象及骨髓檢查加以鑒別。
1 楊方源 .小兒鐮狀細胞貧血并發疼痛危象87例分析[J].小兒急救醫學,2002,9(3):1701
2 蔡若蓮,沈跡逵,吳錦全,等. 地中海貧血復合鐮狀細胞貧血及鐮狀細胞特征病例報道[J].廣東醫學,1991,12(2):201
3 陳灝珠,林果為.實用內科學[M].13版.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2370.
4 daSilva Junior GB, Daher Ede F,da Eocha FA.Osteoarticular involvement in sickle cell disease[J]. Rev Bras Hematol Hemoter,2012,34(2):156-164.
5 許承志.非洲兒童四肢對稱性骨髓炎X 線表現分析[J].廣西醫學, 2012,34(8):1120.
6 楊方源, 黃蘋.尼日爾兒童鐮狀細胞病380例臨床研究[J].中國小兒血液,2005:10(6):254.
7 Bennett OM,Namnyak SS.Bone and joint manifestations of sickle cell anaemia[J]. Bone Joint Surg Br,1990,72(3):494-499.
8 吳昊,梁源. 帶血管蒂髂骨移植治療青少年鐮狀細胞病股骨頭缺血性壞死[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10,14(44):8327-8330.
9 Kasper DL,Braunwald E,Hauser SL,et al.Harrison’s principles of internal medicine[M]. 16theds,New York:Mcgraw-hill medical publishing division,2005:595-597.
10 唐品愷,王琴珠. 鐮狀細胞貧血骨骼的臨床X 線表現[J].江蘇醫藥,2005,31(2):154.
530011 廣西中醫藥大學附屬瑞康醫院放射科(姚彥文、陸秀偉、徐莉萍、唐陽);Niger Region De Maradi Centre Hospitalier Regional Radiologie(Zakari Halarou Gremah)
10.3969 / j.issn.1671-6450.2014.03.029
2013-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