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14年重點工作任務》,用中國式方法破解醫改這個世界性難題。筆者認為要啃下這塊硬骨頭,各級地方政府和醫療部門需要有破釜沉舟的氣魄,舞出醫改 “三板斧”。
一劈,劈掉醫療腐敗毒瘤。醫療腐敗是當前醫療系統的一顆毒瘤,也是當前醫患關系緊張的主要誘因之一?,F在的老百姓不僅要面對“看病貴、看病難”的真實現狀,還要面對少部分醫生為尋求個人利益帶來的種種問題。一些地方政府雖然有監督機構,甚至成立了專門的醫療監督部門,但醫療腐敗始終難以從根本上得到根除,因為在利益糾葛上往往存在著多方面“剪不斷,理還亂”的千絲萬縷的關系。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醫改,就必須重拳打擊醫療腐敗分子,下全力劈掉這顆毒瘤。
二推,推進各級醫療人才引進。在一些縣級醫院,雖然設備先進齊全,但當地的百姓卻嗤之以鼻。問及原因,他們都在醫院接受過無用甚至荒謬的醫療服務。于是,對本地醫院或者一些小型醫院的醫生們就另眼相看,寧可費時費力費錢地到大醫院排隊候診。一個門可羅雀,一個踏破門檻,兩種醫院的就醫現象形成了巨大反差。這樣不僅造成醫療資源的極大浪費,還讓一些醫院超負荷運行。只有大力推進醫療資源相對平衡,大力加強人才的培養和引進,真正做到人盡其能,物盡其用,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老百姓“病有所醫”的問題。
三支,支持社會力量進入醫療行業。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增高,現在的公立醫院已不能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醫療保健需求,必須引入社會力量予以適當補充。時至今日,我們欣喜地看到,民營醫療機構在不斷崛起,有效地緩解了醫療資源緊缺的壓力,但也面臨參差不齊的現狀。因此,各地應加大力度扶持民營醫療機構,把好民營醫療機構質量關,做好區域衛生發展規劃。將民營醫療機制相對靈活、運作效率較高的特點和公立醫院的公益特點相互融合,形成互補、多元化推進醫療衛生事業的深度改革發展。
貴州省三都縣拉攬鄉政府 楊光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