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德忠
鳳岡縣實行“四直為民”聯系服務群眾工作新機制,從制度、方法、措施、目標上作了較為完整的規劃和設計,促進黨員干部作風轉變,較好地解決了事關群眾的切身利益,密切黨群干群關系。
“長3.7公里的2級油路,靠群眾自愿拿出土地,為國家節約征地費120余萬元。”
“成立了8年的專業合作社,沒‘合作起來,現在終于運行了。”
“過去農村群眾交納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要到縣城,現在由當地信合聯社代扣,每年可節約交通費10余萬元?!?/p>
……
近日,在鳳岡縣采訪,當地干部群眾告訴記者,在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該縣實行黨群直議話民事、干群直通連民心、縣鄉直達惠民利、民生直辦解民憂的“四直為民”聯系服務群眾工作新機制,不僅解決了“四風”突出問題、關系群眾切身利益問題、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問題,而且促使黨群干群關系更加密切,黨員先進性意識進一步增強,黨員和黨組織作用進一步發揮,干群工作熱情被激發。鳳岡縣委書記覃儒方說:“開展‘四直為民,就是要把落腳點放在‘為民服務上,做到事事為民?!?/p>
黨群直議 解決群眾關心問題
走進鳳岡縣水河村和平組,由黨員和群眾代表共同商議,群眾自己出資投勞修建的古典黔北風格寨門上寫有一幅“一事一議共建和諧和平,四幫四促同奔富強富裕”,橫批“和諧和平”的對聯。淳樸的語言,反映了村民向上進取的精神風貌和對美好富裕生活的向往。
和平組在實行“黨群直議制”中,由村支“兩委”召集全體黨員和群眾代表,按照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對審議后的提案進行表決。同時,把議事過程、決議結果和執行效果向黨員群眾公開。目前,已通過這一方式硬化通組路10.6公里、連戶路5.3公里;黨支部引導群眾議土地流轉,引進天井莊園公司發展果蔬種植;爭取到農業綜合開發項目資金81.75萬元,對龍井排洪渠進行改造。
依托“黨群直議制”,鳳岡充分發揮組級黨支部和組議事會兩個平臺作用,把農村黨員、群眾作為議事主體,圍繞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扶貧開發、村莊整治、招商引資等方面開展議事,實現發展直議;圍繞農村法制宣傳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質、建設法治社會開展議事,實現法律直議;圍繞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和誠信建設開展議事,實現道德直議;圍繞農村文化建設、移風易俗、文明新風等方面開展議事,實現風氣直議;圍繞農村低保、危房改造、鄰里關系、公益事業、糾紛調解等民生事務開展議事,實現和諧直議?;顒娱_展以來,全縣通過黨員群眾直接議事4100多件(次),實現了群眾的事自己議、自己辦。
干群直通 解決與群眾脫離問題
“以前辦事找不到‘頭,跑了不少冤枉路,現在電視互動平臺開通,幫我們解決了大問題。坐在家中,就可以通過電視遙控器選擇和了解所需的辦事流程、惠民政策、民生服務電話等,真是太好了?!薄拔逡弧逼陂g,家住鳳岡縣永安鎮田壩村新華組的留守老人陳永坤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輕輕一點遙控器,看到所要辦的信息一目了然后如是說。
鳳岡縣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著眼于新形勢、新任務,提出“干群直通”,即依托四級群眾工作平臺、“鳳岡百姓通”互動電視平臺、“新華鳳岡”移動宣傳平臺,大力實施“百千萬”工程,實現干部與群眾面對面、心連心。
為保證群眾話有地方說、事有地方辦、難事有人幫、問題有人管,鳳岡縣將群眾工作機構延伸到村民組,建立起縣、鄉、村、組四級群眾工作平臺。同時,探索建立單位協辦、集中會商、矛盾糾紛調處備案等制度,使信訪工作實現由“分散式”變為“一站式”、“被動式”變為“主動式”、“轉交辦”變為“直接辦”、“中轉站”變為“終點站”的“四個轉變”。全縣建有鄉鎮群眾工作站14個,村(居)級群眾工作室86個,組級群眾工作點2022個;截至目前,共計接待群眾各類咨詢服務和矛盾糾紛調解14000多次。
在實施“百千萬”工程中,鳳岡縣突出“一把手”抓點示范,在建立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干部聯系點的基礎上,按正縣級、副縣級、正科級領導干部建立“321”群眾連心點147個,領導干部直接聯系到村寨,并對活動開展情況建立了干部工作記實檔案。同時,開展“千名干部下基層,萬名群眾獻良策”活動,全縣1619名干部深入到基層一線。推進“干群結親·黨員連心”活動,全縣6326名干部共結“遠親、娃娃親、窮親、老親、特殊親”7157戶。
縣鄉直達 解決群眾利益問題
駕車駛入永安鎮,一條寬闊、筆直的新建成公路在滿目翠綠的茶林中延伸,讓人心曠神怡。同行的鎮黨委書記宋小杰說:“‘縣鄉直達的實施,實現了讓群眾自已辦自已的事。這條3.7公里的2級油路,就是群眾自愿拿出土地修建的,為國家節約征地費120余萬元?!?/p>
“過去農村群眾交納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要到縣城,現在由當地信合聯社代扣,每年可節約交通費10余萬元。”鳳岡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黨組書記張繼業說。
為切實解決縣直部門和鄉鎮在服務發展、服務群眾工作上權責不統一的“兩張皮”問題,充分發揮上下兩個積極性,主動克服部門利益和優越感,鳳岡實行“縣鄉直達”,改變以往主管部門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的現象,也保證“黨群直議制”有事可議、有事可干。
在“縣鄉直達”中,該縣把在鄉鎮實施較為科學的基礎設施、民生資金兌現、個人證照辦理、產業扶持等項目的審批權,從縣直部門徹底下放到鄉鎮,實現政策直達;重點圍繞小康“六項行動”、精準扶貧“六個到村到戶”等項目,把招投標、組織實施、質量監管、驗收付款等事項下放到鄉鎮,實現項目直達;由縣直部門派出專業技術人員,深入一線開展培訓、幫助解決技術難題、指導鎮村發展產業項目;建立縣直部門分片聯系鄉鎮的長效機制、縣領導召集部門和鄉鎮共同解決問題的聯席會議機制,實現技術直達;由鄉鎮站所或村組擔任工程質量監管的主體,并組織項目實施地的群眾代表任監督員。
同時,該縣發揮片區協作組、監督特派組、鄉鎮紀檢組織、村級紀檢和監督組織、組級監督聯絡點對民生項目的監督作用,實現監管直達;采取“人隨事走”方式,選派專業技術人員、部門班子成員和科級后備干部到鄉鎮、村(社區)、組掛職,讓人才與項目“點對點”服務,實現人才直達。
民生直辦 解決群眾擔憂問題
“8年前,我們就成立了打鐵專業合作社,但一直都沒‘合作起來,現在終于運行了?!苯痣u村村民陳勇興奮地說。
金雞村爐廠坪組加工鐵具歷經五代人、一百多年歷史?,F從事鐵具加工的有69戶93人,由于產品質量過關,不愁銷路,但加工規模小,數量上不去,贏利少。實行“民生直辦”后,通過省長點題、縣鄉村組共同答題以及組級議事會發揮作用,目前,首期投資350萬元、占地面積6畝多的金雞村爐廠坪農用鐵具加工項目建設已完工一半。
為切實解決因服務半徑過大、黨組織服務不到位,導致群眾辦事不便的問題。鳳岡縣實行“民生直辦”,依托電子政務平臺,將惠民政策兌現、項目實施管理、個人事項審批權限、服務項目開展等工作的重心下移到鄉村,建立民情快遞郵箱,在前“三直”的基礎上,實現民生項目直接辦理。
民需直辦,把解決入學難、看病難、養老難“三難”問題,作為改善民生的迫切需求;民訴直辦,在建立縣、鄉、村、組四級群眾工作平臺的基礎上,配套建立“民情快遞”郵箱,采取分類梳理、分類處置、限時交辦、效果評查機制,按職責和管理權限逐一交辦,做到“小事不出組、大事不出村、難事不出鎮、疑難雜癥不出縣、矛盾不上交”;民盼直辦,著力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推動城鎮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城鎮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城鎮現代文明向農村輻射,依托人才下鄉、資金下鄉、技術下鄉,形成城鄉互動、良性循環的發展機制;民急直辦,對農村基礎設施現狀進行排查,按照“一事一策”原則,深入推進“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六項行動計劃、精準扶貧“六個到村到戶”等工作;民意直辦,把收集的黨員干部“四風”突出問題和群眾切身利益問題,作為整改重點,提出整改方案、措施、時限,加強和改進作風,讓群眾滿意。同時,建立群眾反映意見處理情況的考核問責機制。
鳳岡縣在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出實策、鼓實勁、辦實事,不圖虛名,帶領群眾把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四直為民”這一創新機制,從制度、方法、措施、目標上作了較為完整的規劃和設計,促進黨員干部作風轉變,較好地解決了事關群眾的切身利益,密切黨群干群關系,為推進新形勢下基層民主政治建設、深化拓展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提供了很好的實踐依據和操作基礎。( 責任編輯/哈文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