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莉娜 過偉敏
(江南大學設計學院,江蘇 無錫 214122)
以揚州玉秀樓為例談近代中西合璧住宅建筑
宋莉娜 過偉敏
(江南大學設計學院,江蘇 無錫 214122)
通過對玉秀樓的調研、測繪,結合歷史資料,對其建筑概況、形成原因以及建筑特色作了細致的剖析和梳理,為當今全球語境下的地域性建筑設計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參考。
中西合璧,形成,建筑特色
何園玉秀樓位于江蘇省揚州市的徐凝門大街66號,由光緒年間曾任湖北漢黃道臺、揚州兩淮鹽運使和清政府駐法國公使的何芷舠在清乾隆年間雙槐園舊址的基礎上出資修建,距今已有120多年歷史(見圖1)。玉秀樓因院中植廣玉蘭和繡球得名,是南北兩棟住宅建筑的統(tǒng)稱,占地面積655 m2。早期的玉秀樓是何園主人及子女的起居場所,北樓是何芷舠的生活用房,南樓則供其子女居住;1979年何園重新開放以后被用作何園營業(yè)用房;1998年,玉秀樓改為何家史料館,現(xiàn)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揚州地處長江三角洲地區(qū),近代時期雖不及沿海開埠城市西化嚴重,但毗鄰上海、南京、鎮(zhèn)江、蘇州的地理優(yōu)勢,也使其躋身中西交融前沿,建造了一大批深具研究價值的中西合璧建筑,而何園玉秀樓堪稱其中典范。玉秀樓主體采用中體西用的建筑觀念,以中國傳統(tǒng)建筑為本體,吸收了西方建筑技術及元素,在揚州乃至全國的私家住宅園林建筑中都極為罕見。
2.1 封建傳統(tǒng)觀念的改變
近代社會,西方文化大量入侵。面對強勢的西方文明和先進與落后的矛盾沖突,中國經(jīng)歷了歷史上前所未有的觀念轉變,轉變過程的主角便是中國的紳士與官僚階層[1]。他們突破“夷夏之防”和“傳統(tǒng)技藝觀”的兩道思想障礙,引西學、辦工廠、立學堂,民權、自由、平等等觀念逐漸在社會上流行開來。可想而知,身為當時洋務官員和駐法公使的何園主人何芷舠定會受到時勢和自身經(jīng)歷的驅使開始轉變觀念,探索外界新風。由此看來,作為建筑轉型的思想資源和理論支撐,何芷舠傳統(tǒng)觀念的改變?yōu)橛裥銟堑男纬纱蛳铝藞詫嵒A,提供了前提條件。
2.2 主人生活模式的變遷
建筑是人類最基本的活動場所,它的建造、演變、裝飾及內部陳設等均會受到使用者生產(chǎn)習俗、生活方式的直接或間接的滲透影響。步入近代社會,西方外部力量的強行入侵不僅帶來了凌辱,還給了國人一種全新的思考方式和生活模式。在此情況下,玉秀樓便成為了傳統(tǒng)文化底蘊深厚且思想開明的何芷舠崇尚西洋文化的物質載體和追尋西洋生活的全新嘗試,屋內的鐵藝花床、法式壁爐、進口瓷磚、鋼琴畫架以及老式留聲機無不洋溢著濃濃的西洋氣息(見圖2)。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何園主人的生活模式對玉秀樓這座“揚氣”與“洋氣”交相輝映的中西合璧建筑的產(chǎn)生,起著至關重要的決定作用。
2.3 人為因素的主導
建筑的形成離不開人類意識的主導。19世紀末,揚州失去了唐清時期的顯赫繁華變?yōu)樘K北小城,外國設計師來揚建造十分罕見,以本地工匠和設計師為主力軍的建造團隊主導市場。在當時,面對市場需求和生活壓力,部分工匠多學習摹仿,主動接觸新技術,但此類的學習也僅局限在了建筑的表皮上,對西方建筑的形式和結構方式理解不深,同時,多年的審美情趣和建造經(jīng)驗也使他們在具體建筑建造中又難以徹底摒棄地方傳統(tǒng)建筑做法。
研究發(fā)現(xiàn),中西合璧的玉秀樓運用了“中體西用”的融合途徑,即以揚州傳統(tǒng)建筑為主體,采用了少量的西式構件替代傳統(tǒng)構件裝飾外部,大量的西式陳設裝點室內。也許這正是當時建筑工匠的意識主導,或是工匠與園主何芷舠協(xié)商的共同結果。
玉秀樓,碧瓦朱檐、樓廊整飭,一派華庭之氣。作為揚州典型的中西合璧住宅建筑,玉秀樓因其獨特的歐式風情一直被何家稱為“洋房”,但不難發(fā)現(xiàn),雖為洋房,但建筑主體沒有擺脫中國傳統(tǒng)建筑的布局形式,采用了傳統(tǒng)“回”字形串樓理念,南北兩座磚木結構建筑并列相連,四面廊道圍合出明朗院落,似乎又有了些北京四合院的獨特韻味。玉秀樓兩棟建筑面寬相等,均為25.11 m,而進深略有不同,南樓進深9.86 m,北樓進深9.98 m。南北各六開間,上下兩層,房間對稱,總共24間。建筑空間采用雙面外廊式線型布局模式(見圖3),兩條走廊位于內部空間南北兩側,起到聯(lián)系橫向空間和過渡空間的作用。除此之外,在空間組織模式上,玉秀樓還采用了三門一梯的內向集中的空間結構,通過樓梯連接上下空間,滿足了垂直交通的功能需求。

玉秀樓細部裝飾非常考究。屋頂采用傳統(tǒng)的四坡頂,青色蝴蝶瓦俯仰扣于屋面,緊密搭接,形似魚鱗,屋頂與南北廊道搭設的坡頂交合相接形成落水斜溝。柱間木質圓拱形撐牙替代了傳統(tǒng)掛落,撐牙的雕花取材于中國傳統(tǒng)的卷草紋樣,傳達出富貴吉祥之意。房間門窗雙層設置,內為對開玻璃門窗,外側是法式抽芯百葉門窗(見圖4),房間內還有日本拉門隔斷內外空間。門頭砌筑青磚拱券替代過梁,而窗洞采用了最早源于殖民地建筑的中梯字形平面,內墻窗口面積大于外墻,在不影響建筑外立面比例的基礎上增加了室內采光。在屋頂?shù)奶幚砩希裥銟寝饤壛藗鹘y(tǒng)建筑砌上明造的建造手法,屋頂結構被天花遮蔽起來。在房頂和墻面的交接處還安置了直線型線腳,天花中央設圓形石膏線燈盤,懸吊舊式吊燈,大氣簡約。盡管建筑屋頂、門窗、欄桿等這些建筑物質元素在玉秀樓建筑式樣表達上或疊加或置換,何園主人仍把中國最傳統(tǒng)的思想觀念保留了下來,如廊道拐角處設置提升孔,以供不能上樓的仆人傳送宵夜,又如房屋入口處放置的如意臺階,何芷舠居住的北樓要比子女居住的南樓多出一級。可以說,無論主人的思想里融入了多少西方先進開放因素,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尊卑分明,上下有序的觀念仍根深蒂固。
玉秀樓的墻體采用220 mm×80 mm×45 mm的青磚砌筑,墻面平整光潔,錯落有致。磚體用細沙、糯米汁和草木灰(稻草燒制)調和的灰漿作為粘結用料壘接,磚縫縫隙如絲,因像油燈的白色燈草,故被揚州人稱“燈草縫”[2]。墻體單塊青磚是最小的尺度分級單位,再加上它的砌筑方式采用了揚州傳統(tǒng)的青灰絲縫清水扁砌,所以墻體立面各種建筑元素統(tǒng)一在一種尺度秩序里,形成了一種有意味的形式,類似于傳統(tǒng)木構建筑構屋之制中以材為祖的材分制度。它們積淀著科學的理性精神,以便中西融合獲得和諧的韻律和良好的比例尺度關系。除去揚州傳統(tǒng)砌筑形式,在玉秀樓南樓的角樓還出現(xiàn)了歐式建筑做法,如層層青磚外壓形成的線腳花式,線腳下面砌筑三層青磚形似木質斗拱(見圖5)。可見,中西合璧建筑仍固守著對傳統(tǒng)木質建筑結構的推崇和依賴。這種磚仿木構的出現(xiàn),不僅表現(xiàn)出當時人們對傳統(tǒng)木構建筑的認同,同時也可看出青磚因其可塑性強、便于操作的特性成為融合中西建筑結構的最佳材料,在很多中西合璧建筑中被廣泛使用。

玉秀樓在遵循建筑客觀適應性的基礎上融入西方元素,彰顯出以人為本、中西融合的建筑技術個性。它獨一無二的風格式樣是在繼承傳統(tǒng)理念基礎上的一大全新突破,特別是建筑元素的式樣及材質在中西建筑體系中的疊加置換,生動展現(xiàn)了揚州在面對西方建筑語匯時所表現(xiàn)出的兼收并蓄、開放融通的文化特質。在當今,面對全球化與地域文化的激烈碰撞,傳統(tǒng)建筑近乎淹沒在“文化趨同”的浪潮中而沒得到充分關注,開展關于近代中西合璧住宅建筑的研究,可以帶動近代建筑有關民間性“本土演進”的深入研究,同時中西合璧建筑的融合及演變規(guī)律對當今全球語境下的地域性建筑設計亦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1] 李海清.中國建筑現(xiàn)代轉型[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4:92-93.
[2] 張理暉.揚州傳統(tǒng)建筑藝術[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13:87-91.
DiscussiononmodernChineseandWesternresidentialbuildingtakingYangzhouYuxiubuildingasanexample
SONGLi-naGUOWei-min
(DesignCollege,JiangnanUniversity,Wuxi214122,China)
It is completed through research, measurement and historical documents. The author makes a detailed analysis on the architectural status, forming reason and architectural features of mansion of Yuxiu. Its styles integration and evolution have an important reference value to the regional architectural design in today’s global environment.
the sino-west combined style, formation, architectural feature
1009-6825(2014)33-0002-03
2014-09-14
宋莉娜(1988- ),女,在讀碩士; 過偉敏(1963- ),男,博士生導師,教授
TU24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