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桐熊
又是人間四月天,轉眼“4·20”蘆山地震已過去一周年。震中蘆山,因為自強不息的災區人民而春意盎然,處處充溢著生機與活力。這一年,四川曙光集團綜合應用物聯網、云計算等高新科技,深入開展災后產業援建,參與興建蘆山生態農業產業園,通過省政協教育委員會撥出專款支持災區教育事業等,譜寫了一曲動人的“蘆山戀歌”。
愛心接力 傳遞曙光溫暖
曙光集團堅持“科技服務人民,責任塑造人生”,熱心社會公益,“4.20”蘆山地震發生后,先后5次深入蘆山,第一時間將救災物資發放給當地群眾,受到成都軍區和省市各級領導的充分肯定。
時至今日,講起地震發生時的情景,集團董事長曾大章仍記憶猶新。他告訴記者,由于曙光本身屬于預備役建設單位,所以在地震當天11點半左右,就緊急組織了兩車救援物資,趕到省軍區預備役高炮師,聽從統一安排馳援災區。
同時,曙光預備役另一支隊伍正在雅西高速滎經至石棉地震路段執行道路保暢任務。曙光作為2011年雅西高速隧道機電及收費、監控、通信系統的施工單位。因此,在該路段的每個站口,曙光都安排了工程隊員,從機電系統軟硬件兩方面,實時監測、排除故障,有力保障了兄弟部隊快速挺進災區。
下午6點,曙光捐贈的第一批賑災物資,已星夜趕赴災區一線,于晚上21點50分到達滎經。第二天早上8點30分,運送隊員將物資發給了當地急需幫助的受災群眾,圓滿完成任務。
蘆山重建 還需授之以漁
對于災區的支援,很多企業想到的是捐款捐物,但是如何讓災區人民真正振作起來,而不僅僅依靠外界援助,在這一點上,曾大章有自己的見解。
“蘆山重建,單純的外界捐助只能緩解一時困難,只有授之以漁才能真正幫助災區實現崛起。”曾大章認為,災區重建不僅是房屋設施的重建,在心理上,還需讓當地百姓有重新站起來的力量。因此,捐款捐物只是一方面,更多的還必須為當地重新崛起創造條件。
那么如果做到授之以漁呢?四川曙光集團以自己的實際行動進行了詮釋。
抗震救災工作結束后,蘆山進入到災后重建階段,曙光對災區的援建也進入到一個嶄新的階段。特別是去年10月22~24日西博會期間,董事長曾大章率領公司高層,先后參加了“雅安市投資說明會”和“蘆山縣災后產業重建投資推介會”。會上,曾總與蘆山縣政府簽訂合作協議,共同開展智慧農業和生態農業合作項目,通過物聯網、云計算等高新科技的應用來提升蘆山的農業產業層次,增加農民收入,從而使蘆山產業重建成為全國乃至世界災后重建的樣板。
產業助推 擎起智慧農業
農產品標簽上一個小小的二維碼,經過手機掃描,從播種到收獲、加工到運輸等所有信息都一清二楚。這便是曙光集團開發的智慧農業中的農產品質量追溯系統所能實現的功能之一。
為深化開展蘆山災后重建,構建現代化的農業生態產業園,曙光充分發揮集團在生態農業和智慧農業方面的研發優勢,科學、系統、前瞻地規劃了以蘆山現代有機獼猴桃核心示范基地和農業產業園特種水產養殖示范基地為核心的8大重點項目。未來,8大項目將形成蘆山一體化農產業模式的支柱,進而助推蘆山產業發展與經濟增長。
“企業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是發自內心的,不應該盲目攀比。”曾大章在采訪時一直強調這樣的社會擔當。因為這份擔當,公司自入駐蘆山縣有機農業產業園以來,就多次組織各行業專家、學者到災區開展調研,始終堅持可持續發展、可持續盈利、可持續帶動農民致富的原則。
為此,公司正積極組織和協調成立蘆山思延獼猴桃專業合作社、馬牛山茶葉專業合作社。蘆山智慧農業產業園項目建成后將提供就業崗位1000余個,帶動農戶8000多人增產、增收。
曙光是一種速度,于風起云涌中運籌帷幄,全力奔跑。這縷曙光是蘆山產業重建的一縷希望,更是一個企業在大災大難面前的擔當。
背景資料:
四川曙光集團以開發新一代信息技術(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太赫茲等),節能環保(超導、光熱發電等),生物工程等高新技術為主導,融智能交通與智慧城市、智慧農業與生態農業、養生養老與健康服務業、房地產與實業發展、金融投資五大產業板塊于一體。曙光秉承“誠信、高效、創新、共贏”的企業精神,不斷努力“用真誠的服務實現幸福健康生活,用勤奮的雙手托舉智慧地球曙光”。
主要蘆山項目:
①有機獼猴桃示范基地。項目重點打造了“四川有機生態獼猴桃示范基地”,為全川發展獼猴桃產業提供示范、教育范本。
②獼猴桃園套養豆丹示范基地。推動蘆山萬畝獼猴桃基地套養豆丹,套種大豆、生姜,采用科技創新技術種植紫色淮山藥等。
③果蔬保鮮冷藏綜合庫項目。曙光配套建設5000噸果蔬綜合氣調庫項目,將有效解決當地蔬果保鮮貯藏問題,并可開展冷鏈物流配送到戶。
④特種水產養殖示范基地。結合當地“下濕田”特性,規劃了該示范基地,集大鯢、特種珍惜魚、大規格魚種養殖與一體。
⑤休閑養生基地。打造蘆山縣植物園、觀光園、休閑養生園、科普園四園一體的生態綠色休閑養生基地,并修建2公里景觀帶,展現該地帶生態環境多樣性。
⑥馬牛山有機茶葉加工廠。馬牛山茶葉以“湯色清綠、回味甘甜、滋味醇厚、香氣濃郁”而聞名于世。該項目可帶動50000畝有機茶葉種植,最終形成知名茶葉品牌。
⑦蘆山農業生物工程發展中心。利用生物科學技術對農作物、中藥材等進行基因細胞分離、脫毒等,有效保護自然生態資源,解決制約農業升級換代的瓶頸。
⑧智慧農業公共服務平臺。集合農產品追溯、農業精細化科技種植和養殖等為主要內容的農業產業創新平臺,打造“中國大數據中心-西部分中心”,助力蘆山建設成優雅安逸的智慧田園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