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曉燕
“很多人問我,怎么交通事故下降這么快?我說,我們的確整治了交通,但真正的‘秘訣還在于信用社在各村設立了助農取款代理點。”2014年2月下旬,四川省瀘縣太伏鎮派出所所長的一番話,竟然把金融服務和交通改善這兩件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聯系在一起。
“以前取款要到10公里以外的太伏鎮信用社,經常是耽誤了一整天工夫還取不到錢。”38歲的農民胡恩鴻回憶,2008年有一次為了取300塊錢,他總共跑了3次太伏鎮。“每次路費20塊,中午吃碗面6塊錢,買包煙5塊…結果為了取300塊錢,倒是花掉幾十塊錢。”胡恩鴻說。今年2月23日,胡恩鴻騎著摩托車穿過一片開滿油菜花的山路,只用幾分鐘就到了新路街的農村信用社助農取款代理點,支取了1000元錢用于購買魚塘網箱。
派出所所長說,以前為了省錢,4個村民擠在一個摩托車上,載客甚至超過了小汽車,行駛在山路上,很容易發生交通事故。如今,農民在家門口就能支取存款和國家發放的各種惠農補貼,連交通事故也降了下來。
90年代初,銀行機構為減員增效,紛紛從偏遠農村撤退,瀘縣太伏鎮新路街與合江縣,重慶永川接壤,該地區周邊區域成為金融服務的盲點,這里2000多戶群眾要到10多公里外的太伏鎮信用社才能辦理存款取款。平時為了方便使用,村民們往往把現金藏在米缸、衣柜和被子等地方,成為引發入室盜竊案的誘因。一些長期為金融服務缺位所困的偏遠村,因這些助農取款代理點的設立而發生改變。而如今全鎮幾乎每個村都設立有金融服務點,全鎮入室大額盜竊案減少了許多。在新路街上經營家電的任凱說,因為可以取錢,這里比往年更繁榮了,他的營業額從20萬元增加到了40萬元,街上的餐館也由過去的2家增加到現在的6家。太伏信用社助農取款代理點的設立不僅促進了全鎮經濟的發展,給農民帶來了真正的實惠和便利,也使整個鎮的治安環境得到了真正的改善,實現了全鎮人民的安居樂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