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增民
紅安籍老紅軍張天偉老人,1912年生,1927年即參加黃麻起義,是為數不多的仍健在的土地革命時期參加革命的老紅軍。新中國成立后,他長期擔任西南民族學院(今西南民族大學)領導職務。他是一名革命戰士,也是一位教育家。
張天偉15歲參加革命,兩次長征,三過雪山草地,在殘酷的革命斗爭中,始終緊跟中國共產黨。他相信,有了堅定的革命信心,就有了強大的精神力量,就能戰勝一切困難。
就靠著這樣的精神力量,張天偉從鄂豫皖走到川陜,又轉戰川西,最后到達陜北。1932年,紅四方面軍率先長征,一到隨州,張天偉得了瘧疾。當時也有戰士不愿意跟著走,開了小差,他沒退縮。到了陜南山區,沒有道路,戰士們在荊棘叢中行軍,張天偉只有一雙草鞋,腳被劃出手指寬的血口,還是沒退縮。過雪山,他隨身帶一塊生姜,走一會兒吮一下,就靠這個抗寒;過草地,餓了,就抓魚,生著吃。張天偉的革命伴侶、老紅軍楊琴老人,因此一生不再吃魚。
生活的艱苦,是一種人生的磨煉,忍一忍,還可以堅持下來。但如果受到組織和同志的誤解,那在精神上將是非常的痛苦。張天偉在長期的革命人生中,也并不是一帆風順的。
張天偉一生中三次受到大的不公正待遇。第一次是鄂豫皖蘇區的“肅反擴大化”,只因他讀過7年私塾,當時人們叫他“小秀才”,就把他團籍開除了,還差點兒和堂弟張天恕一起被殺頭。長征路上,背著這個精神包袱,思想壓力非常大,但他還是堅持跟著紅軍走,他用行動來證明自己的清白。
第二次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是“大躍進”時期。他是農民出身,他主持的西南民族學院農場用了那么多肥料,畝產才400斤,怎么可能會畝產萬斤?他提了很多意見,結果受到批判,差點被打成右派。
“文化大革命”是最慘的一次,險些家破人亡。文革初期,張天偉的大字報、標語在成都鋪天蓋地:“打倒張國燾的黑爪牙、揪出張國燾的黑爪牙”,抄家、游街、批斗,他的腰椎都被打斷,穿了好幾年鋼背心。愛人楊琴跟他一樣,牙被打掉,跪玻璃渣、炭灰渣,最后被打發去掃廁所。他們的大兒子也因被打,落下了終生殘疾。
新中國成立后,張天偉本來準備隨部隊進軍西藏。但是,西南局決定辦一所民族學院,就找到有豐富辦學經驗的張天偉。張天偉二話沒說,就去辦學校。這是他辦的第七所學校。
然而跟以前不同,辦民族教育是一項政策性更強的工作,還沒有先例。從選址、基建、師資引進、課堂設置、教材建設,等等,張天偉一切從頭開始。每項工作都是硬骨頭,他就摸索著學,在干中找經驗。和廣大師生一起參加勞動搞建設,一邊親自備課、講課,一心撲在工作上。有一次,勞累過度的他甚至暈倒在了廁所里。
本來張天偉辦完學校就應回原部隊。1951年6月1日,西南民族學院正式開學。應組織要求,張天偉一直在民院干到了離休。
西南民族學院剛成立時是省軍級單位,調來的都是副軍級干部。后來給干部定級,張天偉被落實為七級,當時連他紅軍時期的部下都是八級。有人就說,當初待在部隊,不來辦教育,1955年授軍銜,當個將軍多好啊。但張天偉從來沒有想這些,從來沒有認為這對他有什么不公。他不計較個人得失,對組織安排從來沒有怨言。
在他100歲生日的時候,張天偉給四川《關愛明天》雜志題詞,寫了一個“六字訣”:“艱苦奮斗為本,兩袖清風為榮,問心無愧為福,勤儉持家為富,健康鍛煉為壽,家庭和睦為安,兒女孝敬為喜,朋友之交為樂,國強民富為先,社會主義為天?!边@“六字訣”,可以說是他對自己一生人生經驗的總結,也是他對當代人的期望。
(作者系第二批湖北省博士服務團成員,湖北紅安干部學院教務處處長助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