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青松
近年來,沙市區圍繞中心任務謀劃和推進干部教育培訓,堅持運用“三貼近”即貼近需求、貼近實際、貼近一線開展培訓,不斷探索體現沙市特點的干部教育培訓形式和培訓載體。
堅持貼近需求,建立服務發展的調訓機制。圍繞全區“十大重點工程”,先后策劃了征地拆遷、招商引資、城鄉一體化等專題培訓項目,培養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的各類人才。采取領導干部重點培訓、急需干部優先培訓、特殊需要干部超常規培訓的原則,根據崗位職責需要確定培訓對象,把各級黨政一把手、優秀年輕干部、企業經營管理人員、經濟社會發展緊缺人才和各類創新型人才作為重點培訓對象。建立培訓需求調查分析制度,突出干部在培訓中的主體地位,根據需求分析來科學制定培訓計劃,明確重點學什么、教什么、怎么學、怎么教。
堅持貼近實際,建立工學兼顧的培訓平臺。實施“集訓一周”計劃,每兩個月舉辦一次為期一周的脫產短訓班,讓干部除了春、秋季主體班以外,全年都可自主選擇時間參加脫產培訓。開設黨政論壇,邀請國內知名專家學者,舉辦層次較高的“專題講座。整合部門培訓資源,采取系統歸口設置分課堂,利用周末開展干部業余培訓,強化培訓內容和課程設置的針對性。依托上級黨校優質課件資源,開辦沙市區網上黨校,在網站上開辟專題學習、論文選編、教學教研、學員交流和黨校論壇等五大版塊,為干部提供自主學習的在線平臺。
堅持貼近一線,建立實效管用的實踐鍛煉基地。建立發達地區實踐鍛煉基地。沙市區先后建立3個實踐鍛煉基地,選派4批53名科級領導干部開展駐外掛職鍛煉,學習發達地區先進理念、經驗和作法的同時,搭建駐外招商引資平臺。建立企業項目實踐鍛煉基地。將規模企業、項目現場、征地拆遷作為重要的培訓陣地,每年選派優秀年輕干部到重點企業、項目和工程駐點工作。建立服務群眾實踐鍛煉基地。選派年輕干部到鄉鎮(街道)掛任班子成員,到薄弱村(社區)擔任第一書記,到市、區信訪部門擔任信訪接待員,提升做好群眾工作能力。
(作者系荊州市沙市區委常委、組織部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