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康縣委組織部
近年來,保康縣始終把服務作為基層黨建工作鮮明主題,積極推動人往下走、錢往下投、資源向下傾斜,加快推進基層黨組織工作重心轉移、工作方式轉變,大力創建基層服務型黨組織。
資源下移,夯實基層為民服務物質基礎。該縣每年整合國土、水務、交通、衛生、教育、扶貧等部門扶持資金5個多億,集中解決基層群眾增收、行路、飲水、住房、上學、看病、就業、辦證等“八難”問題,幫助2000多名貧困學生圓了大學夢,2萬多戶群眾告別土坯房,2萬多群眾吃上放心水,6萬多群眾化解了出行難。組織143個縣直單位、47個民營企業與村、社區結成共建對子,組織47個強村結對幫扶53個弱村,以城帶鄉、以強帶弱,興產業、上項目、促發展。
干部下沉,構建黨員干部為民服務常態機制。開展以聯農村貧困戶、聯貧困學生、聯鰥寡孤獨老人、聯城市低保戶、聯困難訴求戶為主要內容的“五聯”活動,為聯系對象助困、助業、助技、助學、助醫、助穩、助志。推行鄉鎮干部“崗位在村、重在服務、責在聯心”工作機制,實行駐村工作記實制度,規定干部駐村全年不低于120個工作日,駐夜不低于30天。全面推行為民服務代理制,在村設立便民服務室,在組設立為民服務代辦點,去年以來,全縣村組干部共為群眾代辦各類事項3萬多件,化解矛盾糾紛2000多起,群眾滿意率達98%以上。
權力下放,強化基層組織為民服務職能。積極推進行政審批事項“再瘦身”、審批流程“再優化”,審批服務“再靠前”。去年以來,縣級行政審批事項由1146項精減至144項,行政審批環節減少三分之一,行政審批時限壓縮40%。建立健全縣、鄉、村、組四級便民服務網絡,將農村宅基地審批、個體工商戶登記、生育服務證辦理、流動人口婚育證明、林權采伐許可、危房改造申請、城鄉低保申報等45個縣級行政審批和公共服務事項,按照權隨責走、費隨事轉的原則下放到鄉鎮、延伸到村組。除縣對鄉鎮的公共服務支出給予全額保障外,對各鄉鎮當年財稅收入超額部分,全部返還給各鄉鎮。縣直部門和上級政府扶持鄉鎮基層資金,統一劃撥到鄉鎮,由鄉鎮統籌使用,部門負責監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