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志杰

偽裝與偵察是兩種密不可分的手段。偽裝是偵察的前提,目的是以隱身手段迷惑敵人而又不被敵人的假象所迷惑;偵察以偽裝為基礎,目的是發現敵人而又不被敵人發現。偽裝與偵察兩者相輔相成,有機結合,構成特種兵必備的技術。
偽裝的一般性要求
在漫長的進化和變異過程中,世間的各種生物(主要指各種動、植物)為保護自身安全,按照物競天擇與適者生存的自然法則,充分利用自身生理特性以及天敵在視覺和處理信息上的弱點,用偽裝的方式欺騙天敵、隱蔽自己。

剖析自然界中生物的偽裝技術發現,生物偽裝大致可以分為隱身、擬態和干擾3種偽裝手段。其中,隱身通常以外部自然環境為基準而隨機應變,以改變自身的色彩、色調,達到保護自己、迷惑天敵或捕食獵物的目的。生活在叢林里的變色龍就是采用保護色,根據四周環境的顏色調整自己的膚色,以避開獵物的發現,從而有利于埋伏前進和發起攻擊。
擬態實質上就是示假。在生物界,最善于擬態偽裝的恐怕非竹節蟲莫屬了。當竹節蟲趴在植物上時,即能以自身的體形與植物形狀相吻合,裝扮成被模仿的植物,或枝或葉,幾可亂真;同時,它還能根據光線、濕度和溫度的差異改變體色,讓自身完全融入到周圍環境中,使鳥類、蜥蜴、蜘蛛等天敵難以發現它們的存在。
干擾就是某些生物利用自身獨特的優勢,采用主動干擾方法實施偽裝,進而迷惑敵人。比如:烏賊體內有一個專門用來存儲黑色液體的“墨囊”,當遇到侵害時,就會從中噴出與自己形態相似的黑色濃液,懸浮在水中。當碰到大魚時“墨囊”的濃液會“爆炸”起來,并在周圍形成一層濃黑的幕,烏賊可借機逃跑。
特種兵往往深入敵后執行任務,面臨的環境十分危險。為更好地掩飾行動企圖,特種兵隊員通常都要對自身、攜帶的武器和工事等進行必要的偽裝。通常特種兵大都配發制式偽裝服,偽裝服上印有與背景以及和季節相適應的各種顏色斑點,在一般的植物背景條件下可對付敵人可見光的偵察,在新鮮闊葉植物背景下又可有效對付敵人紅外夜視器材的偵察。如果沒有配發制式偽裝服,特種兵可用泥土、石灰、木炭、磚粉等加膠合劑制成糊狀,涂抹在軍服或雨衣上,制成與現地背景顏色相應的偽裝服。當然,也可用布條、麻繩、雜草等紡扎成與背景顏色相似的偽裝服(吉利偽裝服)。而若是在積雪的背景環境下,也可用白布、白床單等直接披在身上,或制成偽裝斗篷。
除衣服的偽裝外,還要注意對身體露出部分的偽裝。人體偽裝的一般要求是:對人的頭、面部及四肢的偽裝,以不出現反光為主。陽光下,人的面部會出現反光,可涂抹一些暗色涂料,如油煙、泥土等物;戴鋼盔時,應在鋼盔上涂抹變形迷彩、稀泥漿,或用暗色粗織物做成盔罩,并在盔罩上插樹葉、雜草等;對手表、腰帶扣、鐵鍬、鎬等反光物體,可采用包、涂、裝、套的方法實施偽裝。
此外,在執行戰場接敵、追捕罪犯、跟蹤蹲點等任務時,應善于利用地形遮蔽的能力實施偽裝,比如沖溝、雨裂、棱坎、房屋、樹木、土堆等均是人員隱蔽的天然遮障。在夜間執行任務時,要盡量選擇與自己的服裝、裝備顏色相似的背景,或者選擇陰暗處行動,以降低顯著性。
武器是特種兵的第二生命,對武器實施偽裝同樣是不可或缺的一項內容。通常情況下,對于槍支的偽裝主要是改變槍支外形、陰影和消除反光。可采用的方法包括:將采集的雜草和樹枝直接系插或編織成偽裝網進行偽裝。在雪地上,用白布條在槍支上按一定間隔纏繞。這種方法既能改變槍支外形,又能減少反光,使敵人難以辨認。必要時,還可以給槍支涂刷迷彩,迷彩的顏色應盡量和當地背景相符,或采用就便涂料,比如可用當地的泥土涂刷在槍支上。

射擊工事是指供人員射擊和隱蔽用的露天掩體。對射擊工事進行必要的偽裝,能有效減少自身傷亡。對射擊工事的偽裝,通常用樹枝、竹材等做成偽裝蓋或用偽裝網進行偽裝,如制作偽裝蓋,偽裝蓋的前端應能隨時抬起或移動,以便于觀察和射擊。有時也可用小圓木、竹片做成框架,上面編扎偽裝材料進行偽裝。射擊工事四周的植被應盡量不要砍伐,有時可能由于植被過高而影響觀察視界和射擊射界,可將樹枝、蒿草等捆扎起來或彎向地面。
目前世界各國特種兵使用最為普遍的人體偽裝服即是吉利偽裝服。
吉利偽裝服的發源地在蘇格蘭,“吉利”一詞在古蘇格蘭語中的意思是“人”。因而,吉利偽裝服原意為“蘇格蘭人的套裝”。據資料記載,當時,在蘇格蘭有一批非法捕獵者大肆捕殺野生動物,動物保護者們為有效捉拿狡猾的偷獵者,便制作了與自然景物相一致的偽裝服,日夜守候在密林叢中。而最早將偽裝服與戰爭行動聯結在一起的是英國特種兵洛瓦特偵察分隊,一戰時期,洛瓦特偵察分隊成為世界上首個在作戰中使用吉利偽裝服的部隊,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偽裝效果。此后,吉利偽裝服風靡全世界。直到現在,世界各國特種兵大都將人體偽裝服稱為“吉利偽裝服”。
制作一套簡易的吉利偽裝服并不難。首先,準備好一、二片粗麻布片、一套用來粘附粗麻布片的衣服、數十塊布條和必要的針線、麻繩、硅酮粘合劑、涂料等;然后,用硅酮粘合劑將粗麻布片粘附在衣服上,再把數十塊布條無規律地粘附;最后,用針線把一些與作戰地域相一致的植物枝桿、植物葉、植物皮穿起來,縫合在偽裝服表層。這樣,一套簡易的吉利偽裝服就制作成功了。endprint
當然,要制作一套通風、輕便又舒適的吉利偽裝服就不那么容易了,可能要花上數天時間才能完成。比如:為方便偽裝服通風,就要在偽裝服背部較高的部位、腋窩和大腿內側縫上尼龍紗布;為利于攜帶槍彈或手榴彈,就要在偽裝服前側面位置縫上彈帶;為提高偽裝服的耐磨性,就要在偽裝服的膝蓋、肘部等與地面接觸的部位縫上厚帆布,必要時還應以海綿為內墊,如此才能方便低姿匍匐;為了加強對武器的偽裝,要將粗麻布片綁在槍械瞄準鏡上,使其自然垂下,如同給瞄準鏡戴上了斗篷;隊員長時間潛伏或作戰時要喝水,就要制作一個有吸管的特制水壺,如此即便是處于臥姿的狀態下也能飲水。此外,制作的吉利偽裝服,正面應較為光滑,這樣做的目的有利于低姿匍匐。當吉利服收起不用時,可以將其背面朝里卷起來,然后用一條繩子將其綁緊。

要知道,不論多么好的吉利服都有其局限性,最突出的問題是吉利服上綁有多層粗麻布片,所以身體的熱量很難排出,長時間穿戴容易造成人員脫水,加之,吉利偽裝服龐大笨重,當被淋濕時,其質量將更大。再者,吉利偽裝服容易著火,在戰場上一點火星都可能將其點燃,所以吉利偽裝服在制作時就要考慮到這個問題,連接處用搭扣而不使用紐扣,以便在著火后能迅速脫下。
特種兵部隊內部也常常自制偽裝披肩。這種偽裝披肩的制作方法不僅簡單,而且可根據任務地的地形特點因地制宜,特種兵們又稱之為“仿真偽裝披肩”。仿真偽裝披肩實質上是以任務地的植被為原料,把任務地中占主要種類的樹皮、樹葉或雜木等用麻繩穿起來,制成一個大的偽裝網,披掛在肩上,從本質上實現偽裝圖案與現地顏色的一致性,偽裝效果更加真實。據說,美軍著名的海豹突擊隊隊員都能夠快速制作仿真偽裝披肩。這種簡易偽裝披肩不僅有利于攜行和機動,更主要的是披肩輕便靈活、散熱性好,利于在灼熱天氣下穿戴,輔上天然的樹枝、樹葉等,偽裝效果更加逼真。

特種偵察的程序與要求
特種兵執行任務本身就是科學技術與勇敢精神的結合,就如同獵人在原始森林中狩獵一樣,獵人狩獵時講求技術與技巧,不僅要大膽心細,善于梳理和分析,而且還要了解獵物的生活習慣,不被獵物布下的假象所迷惑,否則,就可能會遭到獵物的突然反撲,引來殺身之禍。同樣,特種兵在執行偵察任務時,一定要在偽裝好自己行蹤的前提下,熟知自己所處的位置及方位情況,把所要偵察的地域內情況,如地形情況、地理特征、地物景況、敵人可能隱蔽或出現的方向等不間斷地輸入大腦,印記于心,還要善于對搜集到的各種情報進行綜合分析,不被敵人制造的假象所欺騙,進而做出準確的判斷和果斷的處置。
由于特種兵偵察的主要目的是搜集敵方情報,因此特種兵通常充當的是上級指揮員的耳目。出發前,上級指揮員會將實施偵察的行進路線、占領或隱蔽區域的位置、偵察任務、聯絡手段等講明。偵察行動路線一般由上級制定,當然特種兵也可在上級制定范圍內自己選擇。
特種兵在受領任務后,首先要對武器、裝備和器材做認真檢查、充分準備及進行必要的偽裝。此外,還應對需要攜行的特殊器材,如通信器材、夜視器材、聲音監測器等作好調試。而后推演情況,制定多種方案。準備工作完成后,就可以按預定的行動路線行進了。
執行偵察的行進路線,應根據當時敵情、地形而定,以“便于隱蔽、不易被敵發現及利于偵察”為原則,行進的道路上不要留有走過的痕跡,以免暴露行蹤。如果是在沒有運載工具的山地或叢林地靠人力行進,最好折一根樹棍做拐杖。
到達目的地或者接近需要偵察的目標后,危險性會驟然增大,特種兵要想在環境極端惡劣、條件極度困難的情況下搜集到有價值的戰場情報,行動一定要慎之又慎,哪怕發出很輕微的聲音,都可能招來殺身之禍。所以要先找到一處有利于觀察的位置,觀察位置要便于隱蔽地進出,盡量避開獨立明顯的物體,因為獨立明顯的物體也是敵人最注意防范的地方。觀察位置的視界要開闊,能清楚地看到敵人的活動情況,且不易被敵方發現。
對一般目標觀察的要求:一是根據地物的變化判斷目標情況。當身處灌木、小丘和小叢林地帶時,如發現特殊顏色或者看到樹葉內有黑點時,可能有敵人的槍、炮或車輛的掩蔽部;發現在無風時有灌木擺動,或者有玻璃的閃光,可初步斷定有敵人潛伏,而且敵人可能正在使用觀測儀器進行戰場觀察;當發現地物的形狀、位置發生變化或發現新土、枯草等,可能是敵人做過土工作業,或者是敵人進行的偽裝;當發現有二、三個敵人經常在某處持槍守衛、觀察,或者在某一位置經常有敵人出入,此地可能是敵人的指揮所或觀察所。二是根據聲音和煙塵判斷目標情況。從敵人拉送槍機的聲音、開槍射擊聲和炮火聲以及汽車、坦克和裝甲車輛的馬達聲中,都可以大致判斷出敵人武器的位置、距離和種類。站在高處隱蔽地偵察,當看到道路上揚起的塵土很低,可能是敵人的步兵先進縱隊,若看到揚起的塵土很高,可能是敵人的機械化步兵縱隊。當發現某處有霧狀白煙或草綠色的煙霧,要特別注意敵人是否在施放毒氣或施放煙霧。


從觀察中確認目標的類型和數量是特種兵進行偵察的主要任務。如果不能發現并確認目標,就談不上潛行偵察技術。比方說,讓一個人從一堆紅蘋果中選出一個顏色差異很大的黃色桔子,是非常容易的事情。但特種兵要做的是從顏色相同的一堆東西中挑選出經過精心偽裝的物體,難度之大就可想而知了。
這其中包含著一個偵察技巧的問題。那么,特種兵需要掌握哪些偵察技法呢?
第一,偵察者視覺的移動速度要足夠慢,以發現判別情況。因為當視線停留在事物上的時間足夠長時,大腦才會真正確認某物,但如果目光移動過快,那么偵察者通過眼睛看到的只有模糊場景。觀察的一般規律是,當潛在的目標輕小或較遠時,人眼移動的速度就應適當放慢。偵察者甚至細致到對周圍環境的色彩、條紋、樹枝形狀、物體濃度及景深一一甄別,從而發現有價值的蛛絲馬跡。比如:針葉松具有不同于其他植被的條紋和景深;枯草的落葉具有獨特的圖案和色彩;野草以堆狀成垂直分布;樹葉的深色一面向陽而淺色一面朝向地面……一旦這些植物環境出現反常,就意味著敵人也許就埋伏在附近。
第二,偵察者首先要明確自己所要搜尋的目標,這樣才可能發現目標。一些沒有經驗的特種兵通常認為所要搜尋的目標是扛著武器、身著制服的整個人像。但在實戰中這種目標也許永遠也找不到。特種兵必須提醒自己所要搜尋的是可疑目標,以判別是否隱藏敵人。這個目標既可能是敵人所穿靴子的后跟、半張臉或一個肩膀,也可能是敵人的偽裝帽、望遠鏡或步槍的槍口。如果從一開始就想找全身暴露的敵人,那么就會忽略搜尋過程中出現的一些細微的目標線索。特種兵還應在偵察前做足功課,熟悉敵人的著裝顏色、武器類型,甚至敵人所戴頭盔的形狀,如此才能從與周圍環境的外形比較中區分判斷。
第三,能否發現目標的關鍵在于細致與耐心。特種兵可能在幾天的偵察時間里都一無所獲,也有可能很快發現諸多目標。當特種兵從一個位置發現某個目標后,千萬不要開火射擊,只要確認目標沒有被驚動時,就應該搜尋下一個目標,搜尋的方法是不厭其煩地反復搜索同樣區域,并盡量發現平淡視線中的關鍵之處,用耐心和細致了解、判斷及等待敵人的出現。
大量實踐證明,掌握偽裝與偵察技術,可以幫助特種兵在不被敵人發現的情況下,迅速查明作戰地域內敵方人員、裝備的種類與數量,以及收集到其他有重要價值的戰場情報,為打贏戰爭提供優勢的先決條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