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斌
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巡視員、四川省縣域經濟學會副會長。
加快縣域經濟發展,是推動新型城鎮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保證和基礎條件。而工業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的持續增長,又是縣域經濟科學發展、加快發展的重要支撐。
近年來,隨著經濟持續發展和“兩化”融合深入推進,四川省幾乎縣縣建有工業集中區,縣縣擁有支柱產業,縣縣出臺扶持工業中小企業發展政策,工業經濟名符其實地成為了縣域經濟的主體。同時,實踐也一再證明,農村、農業、農產品需要工業中小企業發展轉化,小城鎮、城鎮化建設需要工業中小企業產業支撐,工業化、信息化“兩化”融合,工業中小企業是重要載體。據統計,全省中小企業上繳稅金占稅收總額的50%,創造的最終產品和服務價值占GDP的60%,70%以上的專利、技術創新、新產品開發都是由中小企業完成,為全社會提供了80%以上的就業機會,中小企業數量占全省企業總數的99%,中小企業已成為四川省國民經濟的生力軍,在穩定增長、擴大就業、促進創新、繁榮市場和滿足人民群眾多方需求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當前,四川正深入推進多點多極支撐、“兩化”互動城鄉統籌、創新驅動“三大發展戰略”,加快工業強省步伐,推動縣域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展望新的一年,壯大縣域經濟,必須繼續堅持工業強縣不動搖。
一是進一步解放思想,為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環境。加快工業尤其是中小工業企業發展是落實多點多極戰略、構建全省競相發展新格局的有效途徑是推進“兩化”互動、統籌城鄉,形成“四化”同步發展新態勢的必然選擇;是實施創新驅動,增強轉型發展、跨越提升新動力的有力支撐;是推進“工業強縣”、發展壯大縣域經濟的主要抓手;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載體。各級各部門有責任和義務為當地企業發展履職盡責搞好服務。尤其是要按照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的精神,大膽解放思想,主動打破國企和民企的人為劃界,破除各類制約、影響、阻礙企業發展的“彈簧門”“玻璃門”,為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寬松的輿論環境、優質的服務環境。
二是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充分發揮市場經濟主體作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政府部門在處理與市場的關系上,既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一定要切實厘清政府與市場的關系,進一步明確政府與市場的邊界,突出企業作為市場經濟的主體地位,把政府的職能回歸到主要為市場主體服務上來,保護市場主體的合法權益,維護公平的市場競爭,充分尊重市場經濟規律,把應該由市場承擔的功能交還給市場,進一步激發企業的內生動力。
三是進一步減輕企業負擔,增強企業發展活力。優化法制環境,清理、廢止阻礙中小企業發展的政府性規章和規范性文件,依法保護中小企業和企業家的合法權益。優化政務環境,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全面清理并進一步減少、合并行政審批事項,實現審批內容、標準和程序的公開化、規范化,為中小企業設立、生產經營等提供便捷優質的服務。優化金融環境,健全中小微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充分發揮商業銀行融資主渠道作用,發展并推廣重點為小微企業提供信貸服務的小額貸款公司、村鎮銀行等專業金融機構,建立銀企對接和銀政合作機制,積極幫助企業緩解融資難、融資貴。治理“三亂”,減輕企業稅費負擔,增強企業發展活力。
四是進一步加強要素保障,破解發展瓶頸。針對工業用電、用氣等趨緊形勢,做好生產要素保障預案,進一步完善好生產要素協調機制,提高應對經濟運行突發事件的能力,確保企業的正常生產需要。要把中小企業用地納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鄉建設規劃,根據中小企業發展的需要,合理安排必要的空間。要用好工業園區的存量土地,進一步整合資源。加強“小企業創業基地”建設,在工業園區規劃建造一批標準廠房,通過廠房低價租賃及財政補貼,減免各種稅費,支持中小微企業創業發展。
五是進一步轉變發展方式,努力實施創新驅動。由于大多數中小企業技術水平仍較落后,缺乏自主知識產權和優秀品牌。因此,應進一步加快轉型成長步伐,加大研發投入力度,推進產品、技術升級。同時,要加強企業梯度培育工作,從培育小微企業成長升規入手,培育一大批“成長型、小巨人”進入大企業大集團發展。扶持高科技中小企業發展,以建立和完善技術創新支撐體系為切入點,加快科技成果轉化;鼓勵大專院校、科研單位和大企業利用現有的技術、設備為中小企業提供技術服務,推動科技成果迅速轉化為現實生產力。進一步加大財政支持力度,重點扶持示范性中小企業中技術含量高、產品附加值高、特色優勢鮮明、促進就業的項目。加快推進產業結構調整,鼓勵中小企業生產“專精特新”產品,限制落后產品、產能,對設備陳舊、技術落后、質量低劣、污染嚴重、資源浪費、安全生產條件差的中小企業堅決實施淘汰、關閉。實施中小企業創新主體培育工程,推動企業真正成為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成果應用的主體。
總之,大力發展工業中小企業是縣域經濟工作的主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只要我們進一步解放思想,進一步加大改革開放力度,進一步加快工業中小企業發展,進一步推動中小企業轉型升級成長,工業強縣就一定能夠助推縣域經濟發展騰飛,并最終實現四川由經濟大省向經濟強省跨越、由總體小康向全面小康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