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國務院日前印發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關于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若干意見》,全面定調2014年及今后一個時期農業農村工作。
這是中央一號文件連續11年聚焦“三農”。今年的關鍵詞“全面深化農村改革”站到了俯瞰全局的高度,提出抓緊構建新形勢下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利用國際市場調劑和補充國內糧食供給,首次提出賦予農民對承包地承包經營權抵押、擔保權能。
從農田到餐桌,農產品數量和質量都要保安全
文件確定,以解決好地怎么種為導向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以解決好地少水缺的資源環境約束為導向深入推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以滿足吃得好吃得安全為導向大力發展優質安全農產品。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部長葉興慶認為,糧食安全新戰略是重大創新。新戰略鼓勵集中力量保重點、保口糧,適度進口則是新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開放的環境下,更好統籌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是我們做出的重大調整。同時,立足國內解決吃飯問題,飯碗端在自己手里的立場沒有變,要提高國內產能,通過科技支撐,使口糧得到更好保證。
在農業部食物與營養發展研究所副所長王東陽看來,文件一大亮點是突出強調了食品安全的責任,把食品安全納入考核評價。
抓緊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建立農業可持續發展長效機制
文件提出,促進生態友好型農業發展,開展農業資源休養生息試點,加大生態保護建設力度。抓緊劃定生態保護紅線。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程國強說,我國農業資源環境已到了承載極限。政府必須要有配套措施,保證農民收入水平不降低。我們這一代人要承擔農業資源與糧食生產能力代際傳承的歷史責任,留一點良田給子孫后代。
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不讓鄉村成故園
文件提出,城鄉統籌聯動,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讓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同分享現代化成果。對此,還確定了開展村莊人居環境整治、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快推動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等重點工作。
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認為,一些農村“垃圾靠風吹,污水靠蒸發”,生態環境、水電路氣等基礎設施非常糟糕,如何建設美麗鄉村值得研究。未來我國即使實現70%的城鎮化率,還有四五億人在農村。農村環境改善,政府要積極承擔,不能成為記憶中的故園。
承包地“三權分離”,相關法律待修訂
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成為全面深化農村改革的大平臺、新亮點。文件提出,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系并保持長久不變,在堅持和完善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前提下,賦予農民對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轉及承包經營權抵押、擔保權能。
國土資源部法律中心主任孫英輝表示,文件提出落實所有權、穩定承包權、放活經營權,承包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離”正式提上農村土地制度和產權法治建設層面,再一次推動農村生產力的大釋放。當務之急,包括修改農村土地承包法、物權法等。承包經營權分離、集體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管理制度改革等涉及產權制度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內容。應堅持頂層設計、長遠立法與試點結合,可以確保改革紅利最大釋放并用之于農。
新聞背景:
2004年 關注農民增加收入 2005年 關注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2006年 關注新農村建設
2007年 關注現代農業和新農村建設 2008年 關注農業基礎建設和農民增收 2009年 關注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
2010年 關注統籌城鄉發展 2011年 關注水利改革發展 2012年 關注農業科技創新和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
2013年: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