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政府工作報告確定2014年四川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9%左右;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3%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進出口總額增長6%;地方公共財政收入增長1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1%;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5%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3‰以內;完成國家下達的節能減排任務。
關鍵詞1:深化改革 支持成都爭創西部內陸自貿區
報告提出,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又對其他領域改革具有牽引和帶動作用。支持成都創建區域性金融改革實驗區和爭創西部內陸自貿區。建立健全政府性債務風險防控機制,擴大鄉鎮基本財力保障機制試點范圍。
抓住國家擴大內陸沿邊開放,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和長江經濟帶等機遇,深化全方位開放合作,推進對外經濟走廊建設。
關鍵詞2:創新驅動 抓好350項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
報告提出,四川省經濟發展已經到了必須轉型升級、必須創新驅動發展的關鍵期。2014年,全省將突出抓好50項重大關鍵技術攻關和350項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省級計劃70%以上的重大科技項目由企業組織實施。加快培育1000家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創新型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努力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和知名品牌。將力爭七大優勢產業增加值占比達到80%,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增長18%,高新技術產業產值達到1.2萬億元。力爭工業技改投資突破5000億元。
關鍵詞3:惠農富農 建成1000個幸福美麗新村
報告提出,要落實各項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從多方面幫助農民提高收入水平。2014年,四川省將探索推動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擔保和轉讓,依法保障農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加強農業科技應用推廣,推進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和裝備改造,穩步建設1000萬畝高標準農田。充分挖掘特色種養業助農增收潛力,加大農產品產地初加工和深加工支持力度,積極發展休閑農業、創意農業和鄉村旅游業,培育增收支撐產業和區域特色品牌;鞏固提升勞務轉移輸出數量和質量,抓好就地就近轉移就業。還將籌措和整合各類涉農資金,統籌推進主導產業發展、農村土地整治和公共設施建設,建成1000個幸福美麗新村。
關鍵詞4:新型城鎮化 啟動第二批百鎮建設試點
報告提出,深入實施“兩化”互動、統籌城鄉發展戰略,繼續推進“五個統籌”、“五項改革”,在促進以城帶鄉和新型城鎮化建設上取得新的進展。新型城鎮化的推進過程是以人為核心的改革過程,目前的主要任務是逐步解決好農民工市民化問題。同時啟動第二批“百鎮建設試點行動”,打造一批工業重鎮、商貿強鎮和旅游名鎮;加快舊城危舊房改造和棚戶區改造,實施好“百萬安居工程建設行動”。
關鍵詞5:擴大消費 探索建立民間投資負面清單管理制
在相當長時期內,穩投資仍然是穩增長的關鍵。轉方式、調結構、夯基礎、惠民生的若干重大任務都需要通過投資去支撐和實施。消費對穩增長有著基礎性作用。將實施好全省500個重點項目,加快推進川藏鐵路成雅段等鐵路,雅康、汶馬等高速公路,亭子口水利樞紐等水利項目建設,推動成都新機場等項目前期工作。
探索建立民間投資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最大限度縮小審批和核準范圍,降低準入門檻,促進各方投資者積極投資,鼓勵在外川商和農民工回川投資創業。
關鍵詞6:多點多極 加快成德綿眉樂資遂同城化步伐
報告提出,要深入實施多點多極支撐發展戰略,加大區域基礎設施和產業布局協調力度。2014年,全省將加快成德綿眉樂資遂同城化發展步伐,打造國家級、國際化大都市經濟圈。天府新區將加快推進“一區一城一帶”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設施建設,大力引進高端產業和產業高端。大力發展縣域經濟,推進百萬人口大縣加快發展,分類指導平原、丘陵地區、盆周山區和民族地區發展縣域特色經濟,培育一批工業經濟、現代農業和生態旅游強縣。
關鍵詞7:突出民生 財政預算65%用于民生
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終是政府的最大責任。報告指出,全面推進社會事業改革發展,加快文化改革發展。
繼續推進全省“十項民生工程”,今年要確保全省公共財政預算用于民生支出的比例提高到65%,重點抓好19件民生實事;免除全省800萬名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本費,開工建設11萬套保障性住房,實施37萬戶舊城危舊房和城市、國有工礦、林區棚戶區改造,將30%公共租賃住房定向出租給農民工;解決400萬農村人口和50萬學校師生飲水安全問題。
關鍵詞8:依法治省 積極探索創新社會治理體制機制
積極探索創新社會治理體制機制,推進依法治省建設,促進社會安定有序、充滿活力。
推進城鄉社區建設,健全基層綜合服務管理平臺。擴大社會參與,加大社會組織培育引導力度,構建與社會組織發展相適應的登記管理、購買服務等制度。創新有效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體制,推動“大調解”體系向縱深延伸。
關鍵詞9:恢復災區重建 建國家生態文化旅游融合發展試驗區
蘆山地震災后恢復重建全社會關注,務必抓好。四川是自然災害最嚴重的省份之一,近年來地質災害持續高發,防災減災始終不可放松。
強化工程質量和資金監管,推動高水平的恢復重建。全面完成城鄉住房維修加固,基本完成農村住房重建,全面開工城鎮住房重建。加快推進各類公共服務設施重建,促進災區產業恢復發展和轉型升級,建設國家生態文化旅游融合發展試驗區。推進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恢復重建,加強生態修復保育及大熊貓棲息地生物多樣性保護。
關鍵詞10:生態文明 下工夫解決盆地霧霾污染等問題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2014年,四川省將下工夫解決當前群眾反映強烈的盆地霧霾污染等突出問題。加強環保科研,嚴格執行環境標準,實施成渝城市群(四川)重點控制區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加強工業企業、機動車尾氣、城市揚塵污染治理。綜合治理沱江、岷江等重點流域水污染,加強飲用水源管理保護和地下水污染防治,深化城鎮污水垃圾污染治理。將加快長江上游生態屏障建設,深入推進天然林保護和自然保護區、草原生態區、生態功能區建設,啟動新一輪退耕還林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