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化是我國現代化的歷史任務,是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動力,也是擴大內需、轉型升級的戰略重點。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緊緊圍繞提升城鎮化質量,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走出一條形態適宜、產城融合、城鄉一體、集約高效的具有四川特點的新型城鎮化路子。
政策措施:
組織領導保障有力
2013年9月13日,四川省政府正式出臺《進一步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八條措施》。組建省級新型城鎮化發展專業投融資平臺,多渠道籌集舊城危舊房和棚戶區改造資金,加大小城鎮建設投入……更多的利好漸次落地。
2013年12月,根據《四川省人民政府2013年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的意見》要求,四川成立了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工作領導小組,省委副書記、省長魏宏任組長,副省長黃彥蓉任副組長。此外,領導小組還包括其他28位成員。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住房城鄉建設廳,具體負責日常工作,辦公室主任由何健兼任。
四川省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工作領導小組的成立、相關措施的出臺,一條具有四川特點的新型城鎮化發展之路,越走越寬!
權威聲音:
四川省住建廳廳長何健:
新型城鎮化"新"在更注重發展質量
新型城鎮化,需要把握三個原則。第一是把握住指導思想,一定要明確城鎮化是一個水道渠成的自然過程,不是僅憑政府單方面推動的,所以我們要立足中國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現狀,有序積極穩妥地推進城鎮化,這意味著市場將扮演更重要角色。第二個是把握住發展質量的問題,城鎮化為什么面臨如此大的爭議,就是因為我國這些年的城鎮化積累了太多問題。包括大量的農民工進城沒有享受到市民待遇;土地利用效率太低,城市建設“攤大餅”,盲目地追求大,破壞生態、破壞古跡和文物等。所以,新型城鎮化的關鍵是要更加注重發展質量而不是速度。第三要把握一些基本原則,包括“以人為本”。首先是解決進城農民工的市民化問題,讓他們和城里人一樣,有良好的住房,穩定的工作,和城里人享受同樣的社保、醫保和教育、文化;第二是吸取教訓,優化城市布局和資源配置。過去我們將資源過度地向大城市和特大城市集中,導致“大城市病”,而大家又不愿意到小縣城生活,因為那里沒有就業機會和發展空間,基礎設施不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