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宏 周淼葭


這是一座山水相間的城市,這是一座碧茶飄香的城市,這更是一座因大熊貓而名揚四海的城市,這里是雅安的縮影——雨城區。
2013年4月20日,一場突如其來的7級強震給這個無限美好的城市帶來了巨大的災難。災難之后,雨城將何去何從?
借力“4·20”強震災后重建的新機遇,當地政府在做好總體規劃的基礎上,思考雨城區域發展方向,將生態城市、省級文明城市、國家級衛生城市、環境優美示范城市的建設融入到災后的科學重建之中,以此實現生態雨城的展翅騰飛。
基礎設施上檔升級
“4·20”強震使雨城區全域受災,城鄉住房以及交通、電力、通信、供水、供氣等基礎設施損毀嚴重,給雨城人民群眾生命財產造成了重大損失,給全區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沉重打擊。
而今,當記者沿著青衣江漫步在雨城區的街頭,廊橋上的霓虹燈照耀著這個城市的輝煌,路旁隨處可見的大樹展枝迎客,仍能感受到這座城市創傷過后的生機與活力。
雨城區在實施基礎設施重建上,統籌北部、中部、南部三大城鄉發展單元,實施市政基礎設施和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建設,重點推進張家山、蒼坪山、友誼路歷史建筑群、多營鎮縣城核心區規劃建設,構建全新城鎮體系。雨城區還拿出魄力計劃投資5700萬元新建農村公路200公里,投資9100萬元打造雅望路35公里,形成新的北線走廊。在加快公共服務設施恢復重建上,重點打造城區的雅一中、雅二中、八小、漢碑路小學,多營中心校和上里共和村?。恍l生上重點打造區人民醫院、區婦幼保健院,上里和中里鎮衛生院;文廣上重點打造區廣電中心和全民健身中心。
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雨城區將著力推動交通、能源、通信和水利等基礎設施的恢復和升級。
“五個雨城”引領未來
談到雨城區在災后怎么加快科學發展時,區委書記衡彤說:“雨城區將始終堅持‘五個雨城的主攻方向,走符合雨城實際、順應時代變化、彰顯品質特色的國際化區域性生態城市示范區之路,奮力譜寫‘實現偉大中國夢、重建美麗新雨城的美好篇章?!?/p>
所謂“五個雨城”,是指包容多元的開放新雨城、區域領先的實力新雨城、生態宜居的綠色新雨城、創新驅動的智慧新雨城、美麗幸福的和諧新雨城。雨城區作為盆周山區、民族地區和革命老區,經濟基礎薄弱,結構不合理,質量不高,總量偏小,經濟發展、社會建設滯后于發達地區。基于這樣的現實狀況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雨城區委、區政府立足于生態人文優勢,提出了建設“五個雨城”的主攻方向。
而在經歷“5·12”汶川特大地震和“4·20”蘆山強烈地震后,雨城區更加注重從實際出發,按照“以人為本、尊重自然、統籌兼顧、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的科學重建要求,在搞好頂層設計、加強總體規劃的同時,堅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建設方針。在此基礎上,確立了“一年重點突破、三年基本完成、五年達到小康”的三大階段性目標。
雨城有夢,理想愿景便是通過完成以上三大階段性目標,實現建設“五個雨城”的最終目標,使生態雨城能夠煥發出勃勃生機。
借力災后重建 創建國家級生態區
要最終實現“五個雨城”的建設目標,離不開災后的恢復重建。記者在雨城區委宣傳部了解到,災后重建中,雨城區加快了項目規劃實施,編制災后恢復重建規劃項目庫,納入重建總體規劃項目共373個,總投資109.97億元。
針對地震災后雨城區縣域經濟面臨的新機遇,雨城區堅持“中心帶動”,發揮雨城作為川西區域性中心城市服務功能完善、輻射帶動力強的優勢,積極承接人口轉移和產業發展,著力構建“一心、兩軸、三環、三單元”的城鎮化發展格局,成為災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區域。此外,推動“軸線集聚”,依托成雅高速雨城段出口通道,改造提升沿線鏈接道路;結合國道318線恢復重建,重點打造多營至飛仙關快速通道,從而形成人口和優勢產業集聚的川西重要經濟走廊。
雨城區作為雅安市打造國際化區域性生態城市的核心戰略要地,生態是其核心競爭力。在災后重建中,特別突出“生態重建”,以保證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推進生態環境修復治理、生態文明示范工程試點區建設和國家級生態區創建,是雨城區打造全國地震災區生態重建和生態文明建設樣板的有力手段。比如岷山—邛崍山生物多樣性功能區、青衣江流域水系、大熊貓棲息地保護等,都采取了工程治理和自然修復等方式重點修復,并提高生態系統功能,強化災害監測預警體系、防治體系和應急體系。
除了生態功能區的恢復,人居與自然環境的協調發展,亦是雨城區工作的重點方向。區委、區政府實施“重點提升”,推進上里、中里、碧峰峽、多營等重災鄉鎮的恢復和發展,以打造美麗鄉村群落為基礎,以發展高端旅游和現代農業為支撐,強化集聚人口和產業功能,構建“一環、兩軸、四園區”格局,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重點地區,使這些地域融入雅安核心組團建設。
此外,雨城區同步“整體推進”,統籌提高大興、草壩、對巖、合江等鄉鎮綜合承載能力,加快構建以特色農林業、加工業和服務業為支撐的產業體系,重點打造“貢茶之都”“西部有機食用菌基地”“中國特色竹鄉”和人文景觀—藏茶博物館,實現災區有就業、有收入、有后勁,促進雨城縣域經濟體系的恢復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