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榮勝
2013年2月,國務院批準廣安區行政區劃調整,分設為廣安區和前鋒區。區劃調整后的廣安區,幅員面積1028平方公里,轄36個鄉鎮(街道),總人口101萬人。
面對區劃調整后的新形勢,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新的廣安區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省委十屆三次全會精神,緊緊圍繞全市“6+3+1”總體部署,大力實施“1236”(即崛起官盛新區“一座”新城,構筑成渝經濟區區域性現代商貿服務、中國西部生態文化旅游 “兩大”中心,加快新型城鎮化、新型工業化、農業現代化 “三大”建設,推進改革促進、創新驅動、感恩紀念程、基礎建設、生態文明、民生改善 “六大”工程)發展戰略,促進轉型跨越,奮力底部崛起,建設美麗繁榮和諧新廣安。到2017年末,全區地區生產總值達到300億元,實現由經濟總量全省排名靠后向全省縣域經濟第一方陣跨越;到2020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趕上全國同期平均水平,實現由總體小康向全面小康跨越。
建設濱江新城 打造經濟增長新引擎
科學編制新區規劃。堅持“產城一體、宜居宜業”發展理念,編制完成50平方公里官盛新區規劃,同步做好產業發展、交通網絡等專項規劃,做到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社會事業、生態環境“四規合一”,著力將官盛新區打造為功能完善、產業發達、人文豐厚、生態宜居的改革開放示范區、民營經濟示范區和產城一體統籌城鄉示范區。
精心打造產業新城。堅持以城托產、以產興城、產城融合,大力發展總部經濟,加快發展高端休閑、健康療養、旅游度假等旅游經濟,積極培育樓宇工業、文化創意、電子信息等新興產業,聚集人氣,活躍商氣。到2017年,新區面積達10平方公里,產值突破200億元,基本建成一座宜居宜業的濱江產業新城。
升級產業結構 培育經濟發展增長極
積極推進新型工業化。堅持把新型工業化作為經濟發展的第一方略,力爭用五年的時間,重建廣安區工業體系,再造一個現代工業園區。確保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0戶、產值過億元企業5戶。全面落實支持小微企業發展優惠政策,力爭新培育小微企業500戶。到2017年,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到160億元,年均增長40%。
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始終把“三農”工作作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快農業農村經濟發展。鞏固發展優質糧油產業,建成優質糧油示范片20萬畝,全區糧食年產量穩定在35萬噸以上。調優蔬菜種植結構,確保優質蔬菜復種面積達30萬畝,建成重慶的優質蔬菜供應基地。壯大龍安柚產業,探索龍安柚公司化經營模式,提高產出效益。加快現代畜牧業發展,建成10萬頭生豬產業化養殖基地,全區年均出欄生豬95萬頭、家禽920萬只以上。扶持壯大楊梅、核桃、檸檬、白市柚等特色產業,推動競相發展。同時,鞏固提質大安、悅來、楊坪等鄉鎮的糧經復合產業核心基地;連片建成龍安、崇望、大龍等鄉鎮的龍安柚產業示范基地;穩步拓展興平、東岳、石筍、白馬等鄉鎮的特色產業基地,高標準建成10萬畝現代農業大園區。在幸福美麗新農村建設方面,高效實施第二輪省級新農村示范片深化提升縣項目,建好廣安—石筍、協興—龍安兩個新農村示范片。按照“業興、家富、人和、村美”的新村建設要求,統籌推進農民新村、基礎設施、致富產業、公共服務、社會化管理等“五位一體”發展,到2017年,新村建設覆蓋率達75%,讓農民群眾充分享受現代優質生活。
不斷繁榮現代服務業。把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作為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支撐,積極支持棗山物流商貿園區、協興生態文化旅游園區建設,充分發揮其輻射帶動作用,力爭服務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3%。在商貿流通方面,到2017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150億元。在旅游品牌建設方面,依托鄧小平故里、紅色文化影視城等景區,大力發展紅色旅游、鄉村旅游,努力打造成為重慶的休閑旅游后花園、中國西部知名旅游目的地。力爭接待游客年均增長42%,旅游收入年均增長45%。在壯大新興業態方面,力爭第三方物流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5%。
優化生態環境 大力推進新型城鎮化
突出功能配套,打造特色城鎮。加快新型城鎮化進程,構建以官盛新區為龍頭、主城區為核心、特色小城鎮為骨架的新型城鎮體系。新拓展城鎮面積20平方公里,城鎮化率達51%。高標準修編城鄉規劃,完善城市片區開發、鄉鎮集鎮等規劃方案。抓好省級重點小城鎮建設,推動小城鎮組團發展,建設以花橋為中心,龍臺、肖溪、白市、恒升、石筍為骨干的北部新型城鎮群。
完善路網結構,構建交通優勢。圍繞構建“一環一航一站、三鐵三高速、三橋、五橫三縱”交通骨架,全力建設川東綜合交通樞紐。配合完成巴廣渝高速、廣遂高速、蘭渝鐵路等重點項目建設;規劃建設大龍至肖溪沿江公路,提升拓展龍臺至蘇溪、花橋至白馬等南北通道,升級改造鄭山至肖溪、蒲蓮至消河等東西走廊,建成流杯灘、官盛、大龍3座渠江大橋,構建以主城區為核心的交通骨架網絡。推進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示范試點,推行城鄉客運公交化、農村客運片區化,完善城鄉交通運輸體系。
培育生態文明,建設美麗廣安。嚴格保護耕地,大力實施土地整理、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等項目,新增耕地1.7萬畝,新建高標準農田8萬畝。加強生態建設,到2017年,全區森林覆蓋率達37.6%。全面開展城鄉面源污染、中小河流域綜合治理。快速推進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大興小微水利,新增有效灌面4.5萬畝。深入實施城鄉環境綜合治理、鄉鎮“五個一”工程,確保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國家環保模范城市。
(作者系廣安市廣安區委副書記、區政府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