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傳福


2013年12月27日,伴著一陣機器的轟鳴聲,四川瀘州臨港產業物流園區內的捷榮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員正在嶄新的廠房進行試生產。公司副總經理張瑜滿懷信心的告訴記者,捷榮科技有限公司之所以選擇瀘州,主要是看中了園區優越的地理條件。而新加坡今年與四川二級城市合作的首站也將選在瀘州。
作為四川省重點產業園區,預計到2015年,瀘州臨港產業物流園區工業總產值將突破1000億元;2020年將力爭實現園區工業總產值突破2000億元,2030年將達5000億元,實現“再造一個產業瀘州”的目標。
依港口優勢 建臨港產業園區
瀘州是長江上游的重要港口城市,是全國28個內河主要港口之一和四川省內唯一的國家二類水運口岸。在瀘州港一帶,水港、空港、鐵路和公路在此交匯,瀘州港在長江沿線集裝箱港口中率先實現鐵水聯運無縫對接。
2013年7月10日,“四川造”汽車首次通過瀘州港發往全球;9月30日,瀘州港開通瀘州——武漢——臺灣江海直達航線;11月6日,瀘州港至昆明的“瀘昆”鐵水聯運集裝箱班列正式開行,串起上海港和東南亞……瀘州港作為四川航運首港名副其實。
按照《全國物流園區發展規劃》,瀘州市被列為國家二級物流園區布局城市,成為川南唯一入圍的城市。港口優勢是最大的優勢,發展臨港產業物流園區,瀘州得天獨厚。
2013年,在深入實施多點多極支撐發展戰略的“作戰圖”上,瀘州市作出建設瀘州臨港產業物流園區的部署,充分發揮港口對產業和城鎮的支持帶動作用。
按照規劃,瀘州港物流產業園區總面積達310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區78平方公里,龍馬潭區是瀘州臨港物流產業園區核心區域,范圍涉及紅星、蓮花池、胡市等10個鄉(鎮、街道),總面積約200平方公里。園區按照“以港促產、以產興城、港產城一體、港園城共生”的發展思路,采用“一軸兩心兩帶六區”的空間功能結構和“一港七基地”的功能布局,重點發展商貿物流、新能源、新材料、裝備制造、現代服務業等7大產業。
“繡球”拋出引“客”來
“我們的目標是要成為全省最大、西部領先、全國一流的‘港產城互動發展示范區”,瀘州市龍馬潭區委書記、瀘州臨港產業物流園區黨工委書記鄭蓉說。
坐擁長江黃金水道的天然水運優勢,如何將園區做大做強?2013年以來,瀘州市龍馬潭區不斷向外拋出“繡球”:參與四川與中央企業深化合作座談會、四川與全國知名民營企業合作洽談會、四川港澳投資合作推薦會、第12屆世界華商大會等重大投資洽談活動。期間,省市區主要領導與中國兵器工業集團、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等企業高層進行溝通,加強與海亞科技、林安物流等知名企業對接,共簽約項目25個,總投資額119.6億元。隨后,武駿技術玻璃、維維集團、青島啤酒、中海油、殼牌公司、美國伊頓流體連接件等一大批國內外品牌企業紛紛入駐,園區競爭力和吸引力日益增強,已初步成為川南重要的產業發展基地。
據介紹,目前,園區已入駐企業367戶,其中工業企業221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64戶。繼2010年實現銷售收入135.6億元,一躍成為瀘州市首個百億園區后,2012年,園區完成主營業務收入212億元,工業產值166億,成為四川省重點產業園區。
“三箭齊發”
再造一個產業瀘州
2013年7月31日,瀘州在瀘州港國際集裝箱碼頭舉行臨港產業物流園區重點項目集中開工儀式,標志著瀘州臨港產業物流園區建設進入實質性推進階段。目前新開工建設的項目包括港口項目、工業項目、基礎設施項目等重點工程建設共計25個。
在瀘州臨港產業園區的發展過程中,如何避免港產、產城、港城“兩張皮,難相生”的現象?瀘州市龍馬潭區委書記、瀘州臨港產業物流園區黨工委書記鄭蓉認為,從“兩張皮”到“一盤棋”,關鍵在規劃,必須站在國際前沿進行頂層設計、統籌規劃,把港、產、城這三匹駿馬合理地套在一架馬車上。龍馬潭區委副書記、瀘州臨港產業物流園區管委會主任穆林則認為,瀘州是因港而興,“港產城”互動發展已經從規劃藍圖走向實踐:通過港口建設促進產業發展,從而推動區域經濟的騰飛;區域經濟的發展,帶動港口吞吐量增長,實現港口、產業、城市“三箭齊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