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若干意見》(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再次吹響了全面深化農村改革的集結號,打響了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發令槍。新一輪農村改革,針對的病根是城鄉二元結構體制,瞄準的目標是健全城鄉一體化發展體制機制,把握的要義是城鄉統籌聯動,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讓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同分享現代化成果。
全面深化農村改革不是為改而改,是由問題倒逼的。我國工業化、城鎮化快速推進,農業現代化落在了后邊,農業還是“四化同步”的短腿,農村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形成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呼喚更深入的體制突破。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面臨的資源環境約束矛盾日益尖銳,“中央要糧食、地方要財政、農民要收入”的不同利益協調難度增大,保護農業資源、保障農民利益需要更剛性的制度保障。小規模的分散經營與發展現代農業不相適應,解決誰來種地的問題更加緊迫,培育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新型經營主體亟待農業經營體系創新。農村人口大規模流動,“三留守”問題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心頭牽掛”,完善和創新鄉村治理機制,讓農村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跟上經濟社會結構變化步伐成為當務之急。
全面深化農村改革,要發揮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同時也要明確政府對農業農村發展所負有的責任,但要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市場能辦的要交給市場,社會能辦的要交給社會,讓農村資源要素活力競相迸發,讓農村創造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全面深化農村改革,要鼓勵探索創新,在明確底線的前提下,支持地方先行先試,尊重農民群眾實踐創造。當前農村改革要碰的都是“硬骨頭”,要干的都是“棘手”的事,需要勇于實踐,大膽創新。要允許地方試點試驗,積累經驗、探索路子、逐步推廣。全面深化農村改革,要因地制宜、循序漸進,不搞“一刀切”、不追求一步到位,允許采取差異性、過渡性的制度和政策安排,既積極又慎重,膽子要大,步子要穩。只要不折騰,積跬步致千里,全面深化農村改革一定會取得成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