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書畫圈的朋友接觸較多。我發現他們的人生閱歷中,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對藝術的癡狂追求,并敢于折騰,不怕折騰,越折騰越興奮。
我有個朋友,朱大姐,內江人,名氣肯定抵不過張大千,但在中國女性書法圈中也絕對算是小有名氣。朱大姐的人生可謂跌宕起伏,百轉千回,年輕的時候,在體制內的百貨公司上過班,后又做過裁縫,干過服裝批發的小買賣。對于服裝設計,朱大姐很有天賦,直到今天,她身上的服裝依然是自己動手設計制作。再后來,她轉戰成都一家能源企業工作至今。
豁達開朗的朱大姐,在職場路上不斷地折騰,逢山開路,逢水搭橋,見招拆招,沐浴過陽光,也承受過風浪。盡管如此,但她從未放棄從小培養起來的書法愛好,一路工作,一路寫字,直到今天,她依然執著地堅持最初的夢想,心如初戀。朱大姐說,書法是她這輩子最喜歡的事情,年輕時所有的折騰,都是在尋找一種適合自己的姿態,一種最接近夢想的姿態。所以,她最近打算徹底辭職,潛心鉆研書法藝術,酣暢淋漓地與夢想干一杯。雖然她已經過了知天命的年齡,但是只要談到書法藝術,她會立即兩眼發光,燦爛的笑容宛若鄰家的小姑娘。從她的身上,你能體會到一種向上的力量,甚至能聽到靈魂撞擊的聲響,這恐怕就是藝術本身的魅力所在,旁人無從理解和領會。
成大器者,敢于折騰,敢于打破常規,敢于把自己逼上絕路。同時,折騰與年齡無關,與夢想緊密相連。這似乎不僅適用于書法藝術圈,也適用于我們每一個人。
幾年前,我自己發明了一個叫“五年定律”的東西,即在一個平臺上或團隊里,如果你竭盡全力拼了五年,仍然碌碌無為,要么你不適合這個行業或職業,要么你確實沒有天賦,應該選擇離開了,給自己重新定一次位。因為換個姿勢,生活也許更精彩。如果你在五年時間里,收獲頗豐,但是仍然覺得還有好多夢想沒有去實現,這時你也應該選擇離開,因為該得到的已經得到,得不到的也不會得到了。
在生活或職場里,我們或多或少都會遇到看不慣的人、看不順眼的事,其實,看不看得慣,取決于自己的心態和肚量。心態決定姿態,從而決定生活狀態。在不舒服的環境中,調整好心態,找到一種屬于自己的舒服姿態,做最好的自己,這樣的你,才可能保持良好的狀態,成為最后的贏家。否則,你不論走到哪里,都將被別人或環境打敗,甚至一輩子,都在和內心的糾結無聊地搏斗,并一直輸下去。
我喜歡和有愛好的人交朋友,因為我覺得,有愛好的人,他們的血肉才有滾燙的溫度。如果一個人,沒有任何愛好,就如一個人沒有個性,二者都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沒有愛好,就不會有真正的夢想,意味著價值觀不穩定,沒有精神追求和寄托,隨時都有干壞事的可能,即使折騰也頂多是瞎折騰,因為他根本不明白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沒有個性,缺乏棱角,沒有自己的主張,不敢擔當,責任來臨時,第一個逃跑的一定是他,所以這樣的人不可深交。
與眾不同的人生需要不斷地折騰,而絢麗多彩的生命需要執著的夢想。但是,沒有想明白之前,請不要瞎折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