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宏建
省委十屆三次全會作出的實施“三大發展戰略”,推進“兩個跨越”的工作部署,是推動四川“加快發展、科學發展”的戰略擘劃,對于促進全省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實現四川“兩個跨越”具有重要戰略意義。落實省委工作要求、推動南充跨越發展必須著眼全局,創新舉措,狠抓落實。南充市委五屆七次全會基于對市情的再認識、再審視,確立了“率先次級突破、同步全面小康、實現富民強市”三大核心任務,建設“兩樞紐、三中心、四基地”的戰略重點,努力把南充建設成為川東北經濟區核心增長極,推動了南充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預計2013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11.5%,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21%以上,固定資產投資突破千億元。
加快實施重大基礎設施項目,改善發展條件。圍繞“打開通道、構筑樞紐、完善路網、互連互通、通江達海”目標,加快建設一批鐵路、高速公路、機場、港口、高等級航道等重點交通項目。南大梁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巴南廣、遂西高速加快建設,全市通車高速公路達到8條、391公里,實現“縣縣通高速”;蘭渝鐵路有序推進,高坪機場新跑道投入使用,南充港都京作業區多用途碼頭建成開港,10條干道公路建設列入省上規劃。同時,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布局大中型骨干水利工程、基本農田改造、農村能源建設和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項目,解元水庫、九龍潭水庫建設順得推進。成功爭取天然氣輸送中(衛)—貴(陽)線過境南充并設置分輸壓氣站,加快蒼溪元壩至南充輸氣管道項目前期工作,加快能源、通訊等基礎配套設施共建共享步伐。
加快實施重大產業項目,強化產業支撐。圍繞石油化工、絲紡服裝、汽車汽配、輕工食品四大主導產業,先后招引12家世界500強、8家大型央企、48家上市公司、23家中國500強企業入駐南充,全年到位資金530億元,同比增長58.2%。“9+3”產業園區快速推進,全市工業園區面積拓展到85平方公里,入園企業845家,其中新增65家,中國化學聚脂、香港鑫達集團、廣東碧桂園等一批知名企業簽約落戶。南充經開區納入全省千億產業園區發展規劃,南充航空港工業集中發展區、蓬安工業園、南部工業集中區列入全省500億園區規劃。南充現代物流園道路主骨架基本形成,傳化公路物流港正式落戶園區。成功舉辦四川國際文化旅游節,閬中古城創建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入選全國現代農業改革與建設示范區, “4個百公里現代循環農業示范帶”基本形成,9個農業農村綜合示范區加快建設,大林農民產業園、“兩統兩返”、“先鋒模式”、勞務承包等生產經營模式大力推廣。產業集聚、集群、集約效應日益顯現。
加快實施重大城建項目,增強城鎮帶動。按照以中心城區為核心、以嘉陵江為紐帶、以鐵路和高速公路為骨架的“一心三帶三軸”城鎮發展規劃,統籌布局、加快建設重大城鄉建設項目。中心城區下中壩片區、望天壩片區、江東新區等新區開發有序推進;總投資超50億元的碧桂園旅游地產項目拉開南部新城文峰片區大規模建設的序幕;嘉陵、南部、西充3個省級新農村示范片3年建設目標圓滿完成;閬中、南部、西充3個新農村成片推進示范縣建設項目順利啟動,11個新農村綜合體和79個新村聚居點開工建設。從而形成城市新區拓展、舊城完善、市域快速通道、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嘉陵江沿岸生態綠化和新農村綜合體、新農村聚居點齊頭并進的良好態勢。
加快實施重點民生項目,增進群眾福祉。安排“十大民生工程”,全年投入上百億元,改造農村危房1.25萬戶,實施舊城和棚戶區改造296.9萬平方米,建成拆遷安置還房228萬平方米。新建、改擴建城鄉學校335所,川北醫學院門診綜合樓、市中心醫院門診內科樓即將投入使用,8個污水處理廠投入使用,主城區內澇整治基本完成,居民小區水電氣欠容欠壓、城區學校“大班額”、就醫難等問題妥善解決。以秦巴山區連片扶貧開發為重點,大力實施扶貧項目,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改善,減少農村扶貧對象13.6萬人。
項目工作的實踐,使我們深刻認識到,深入貫徹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和省委的戰略部署,實現南充率先次級突破,必須始終依靠項目,更多借助項目,科學推動項目,用項目建設大成效推動南充科學發展、加快發展、可持續發展。
必須統攬全局,提高項目謀劃精準性。立足比較優勢,善于“無中生有”,以戰略眼光和多元思維規劃設計項目,不斷拓展謀項目的深度和上項目的途徑。要認真落實中央、省經濟工作會和城鎮化工作會精神,用好、用活、用足國家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成渝經濟區區域發展、推進新型城鎮化、新十年扶貧開發等政策機遇。依托產業園區,圍繞特色優勢產業,做好資源開發文章,積極謀劃龍頭項目、補鏈項目和配套項目。對接國家“5年改造1000萬戶棚戶區”計劃等政策實施,謀劃教育培訓、公共衛生安全、文化設施、社區服務等事關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的重大民生項目。
必須全力招引,增強重點項目帶動力。緊扣重點產業、重點企業、重點產品,著力招引在產業鏈構建中起關鍵性作用的龍頭企業,引進具有補鏈型、服務型的配套企業,形成以龍頭企業為引領,小企業成群、抱團、配套的企業集群發展局面。要做實、做細、做深、做透項目前期工作,切實抓好項目選址、供地、安評、報批、工程招投標等各環節的服務協調,為項目申報、立項、開工創造條件。
必須聚集合力,形成項目實物工作量。堅持以大項目的加快建設拉動投資高位增長,在落地項目快速推進上下功夫。把“快”和“實”的工作要求貫穿項目工作始終,推動各級干部深入一線,現場辦公,解決問題,一個環節一個環節,一個項目一個項目緊抓不放,做到信息捕捉快、項目落地快、問題解決快、實施見效快。要創新投融資機制,吸引社會資金參與項目建設。積極爭取用地指標,加強水、電、氣、油、運等要素調度,千方百計保障項目建設進度。
必須強化監管,提高項目建設滿意度。應注重全過程監管重點建設項目,把好資金關、進度關、質量關、驗收關、安全關和廉潔關,提高項目質量,扼制項目腐敗。進一步簡政放權,規范和簡化行政審批,建立重大項目“綠色通道”,專項整治吃拿卡要,堅決破除“中梗阻”,優化項目投資環境。建立對重大項目的定期掛牌通報制度,大張旗鼓地表揚項目建設速度快、效果好的單位和個人,對服務不到位、項目進度緩慢的,堅決問責,絕不姑息。
(作者系中共四川省南充市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