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春梅++杜亮
中小微企業作為縣域經濟發展的助推器,承載了緩解就業壓力,增長財政收入的責任。然而,資金趨利性帶來的“融資難”卻又成為了小微企業的發展瓶頸。
瀘縣聯社深耕小微沃土,進一步打造機制“引擎”,不斷創新完善小微企業貸款融資產品體系,針對客戶“短頻快”需求,著力在為客戶提供整體服務方案、信貸決策機制高效運轉、融資成本有效降低等方面創新突破。
截至2013年11月末,瀘縣聯社存貸規模突破100億元大關,存貸規模穩居全縣銀行業之首。支持了7000余家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經營者,幫助了近8000家農戶和600余名婦女實現了創業夢,讓700多名寒門學子實現了大學夢,近萬余戶農戶實現就業和再就業。
專業化經營模式
瀘縣聯社立足“以市場為導向,以客戶為抓手,以產品為支撐,以效益為驅動,以質量為體現,以安全為保障”六大落腳點,以“六項機制”建設為楔機,整體聯動,綜合推進小微企業專業化經營模式。
首先,積極建立小微企業專營機構,設立了“微貸部”,制定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資源配置和考核引導。抽調了有著豐富授信業務從業經驗的客戶經理,專門從事轄內小微企業的營銷、管理工作,實現了小微企業貸款的專業化、“一站式”服務,提升對重點客戶的支持能力。
其次,實施垂直化、專業化的管理,縮短管理層級,更貼近市場,有效提高決策效率和市場反應速度,提高“微貸部” 專營機構對市場變化的敏感程度。通過組建專業化團隊,實現專業化行業分析、專業化產品研發、專業化服務,在服務中綜合考慮風險定價、擔保、授信額度等因素,為客戶提供全方位綜合金融解決方案,從而進一步提高全社經營效率和為客戶提供更專業化優質服務的能力。
再次,復制微貸小貸風控技術。推行風險經理共同參與調查、交叉驗證制度,將風險關口前移。靈活運用小微企業貸款“五重一輕”分析方法,以小微企業既有現金流作為第一還款資金來源。推廣小貸2名風險經理、1名管理部門負責人參加的“三人審貸會”和微貸分級“審貸小組”模式及“一票否決”制,推行小微企業貸款在線審批,復制微貸技術到個貸中心業務中。及時分析、限時審查、快速決策,將貸款申請受理到貸款發放的時間縮短至1—3個工作日,最短1個工作日,最長不超過5個工作日。
差異化信貸政策
差異化政策是專業化服務的基礎。瀘縣聯社通過制定差異化信貸政策及審批流程,對重點客戶實行名單制管理,從審批通道、授信方案、貸款定價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量身定做一攬子金融服務方案,滿足客戶個性化和多元化融資需求。
在審批通道上,對重點客戶實行一次授信、一次審批,充分授權,提高效率和專業水平;在授信方案上,不斷創新擔保方式,擴大抵、質押物范圍,提高部分押品最高抵押率,努力推進了由粗放型向精細型轉變,構建分層次的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新格局。從單一的貸款支持向全方位、個性化的服務方式轉型;從傳統的“抵押為本”向“五重一輕”的信貸理念轉型,增強了對“三農”金融服務“盲區”的滲透能力。
瀘縣聯社小微企業貸款的創新注重對客戶第一還款來源的分析。強調“重信用、重現金流、重第一還款來源,輕抵押”,采取“先授信,后用信”的方式,開辟“綠色審批通道”推行“綠色信貸”和“陽光信貸”,打破了傳統的服務模式,實現了對農戶服務的無縫對接,有效破解了農戶貸款難題。
特色化信貸產品
瀘縣聯社堅持“立足縣域,加大投入;城鄉聯動,綜合服務;商業運作,持續發展”的三項原則,傾力打造農信特色品牌。
按照差異化、個性化原則,根據不同目標客戶的特點、企業成長性和市場競爭能力及對融資和金融服務需求的差異,確定不同的貸款營銷模式。創新推廣“企業+農戶+農信社”“信用社+公司+基地+農戶”“公司+信用社+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等運營模式,打造微小企業“短、小、頻、急”成長之路融資品牌。主推“助小貸”“扶微貸”“富商貸”三大產品系列,不斷創新產品推廣,逐步推行應收賬款質押貸款、存貨質押貸款、“公司+農戶”貸款、“1+N”批量商圈貸款、商戶聯保貸款、企業聯保貸款、“抵押反擔保+保證”貸款等。
該聯社還努力加強電子銀行建設,重點拓展網上銀行功能,搭建網上申請貸款平臺,拓寬小微企業授信業務申請渠道,利用通訊、網絡、自助終端等科技手段,為廣大小微企業提供便利的金融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