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雖然我國自2001年就頒布實施了有關企業內部會計控制規范,但截至現在,農村信用合作社在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建設與執行方面還存在重視程度不夠、認識不足、制度建設系統性不夠充分、稽核缺乏獨立性、會計人員能力欠缺等問題,農村信用合作社為控制經營與管理風險,突破現有內控藩籬,需要采取強化風險防范意識、完善內控制度框架、加強人員業務能力與執行力、健全內部監督制度等措施。
【關鍵詞】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建設風險
一、內部會計控制概述
內部會計控制是由一系列具體的控制環節和控制措施組成,其基本目的在于保護會計資料的完整性、真實性和可靠性,保護企業財產安全。我國財政部2001年印發的(財會[2001]41號)《內部會計控制規范──基本規范(試行)》(以下簡稱“規范”)規定,內部會計控制是指,單位為提高會計信息質量,保護資產的安全、完整,確保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的貫徹執行等而制定和實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
二、農村信用合作社內部會計控制制度中的問題
農村信用合作社現有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設計和實際操作中還存在不少的問題,主要為:
1.制度建設的重視程度不夠
在內部會計控制與業務管理、經營風險、企業發展的關系認識上,存在很多理解偏差、管理不規范的情形,具體表現在,一是有些基層員工為發展自身業務而對在會計內部控制有關制度時加注水份,甚至利用對制度的了解幫助客戶規避制度的監管;二是部分人員關系代替規則、人情代替制度,導致會計內部控制制度被人為棄之不用;三是雖然制定了有關的規章與制度,但對內控制度的貫徹與執行不夠重視,凈內部會計控制僅理解為制度的建設與程序的制定,疏于內控制度的貫徹與執行,會計控制制度未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等。不重視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建設與執行,必將導致企業大學會計工作和內控執行方面較為薄弱,缺乏有效的自我約束,有章不循,內部會計控制應有的效力與作用將很難發揮。
2.制度建設缺乏系統性
從形式上看,雖然農村信用合作社的會計內控制度數量較多,所涉及的業務范圍與覆蓋面較廣,但制度之間相互缺乏協調與配合,未能形成有機聯系一系統整體。如雖然明確規定了各崗位的詳細職責,但由于要求復雜且各崗位之間協調配合的培訓不足,導致業務流程不順暢,動態控制難于實現;另外,制度建設偏重于實務與流程的設置,但對控制程序執行過程中的崗位、人員、業務狀態的監督不足,導致制度中存在漏洞,尤其是對決策層的決策有效性等缺少必要的監督與制約,致使控制制度與流程無法確切地貫徹與落實,甚至將有關的程序作為分攤或推卸責任的工具或者將決策程序淪為形式等。
3.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建設認識不足
由于農村信用合作社長期以來圍繞著以業務優先、利潤最大化為中心的經營思想,信用社對業務中的內控機制如何完善,風險如何合理把控,正確對待內控與管理、風險、發展等關系上還存在認識不足,存在企業管理不夠規范、法人管理機制運行不暢、內控制度的執行效果隨著業務人員職位的升高而逐漸減弱等問題,具體表現在業務人員為完成業績協助客戶規避內控制度約束,增信條件設置等重形式輕實質等問題之中。
4.內部審計稽核缺乏獨立性
農村信用合作社稽核部門是企業的一個職能部門,無論是從機構設置、人事配備,還是工資支付方面都表明稽核部門無法保證其具有相對獨立性,現有機制下的稽核部門表現的是利益分享人與違規查處人的雙重角色,由于稽核部門在管理與經濟利益方面無法實現獨立,因此要保證稽核監督工作能夠公正客觀的展開也幾乎是不可能。總體上看,現有體現下的農村信用合作社的內部稽核制度沒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尤其是對高級管理人員的稽核還存在授權不足等現象,加之稽核屬于事后糾錯性質的監督機制,對控制經營風險的作用有限。
5.會計人員業務水平與綜合能力不足
會計人員業務水平與綜合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各項業務質量高低,具有較高業務水平與較高職業道德標準的會計人員可以有效降低內控制度執行過程中出錯機率,且經驗豐富的會計人員能夠有效彌補制度制定中的一此不足。另外,隨時網絡時代的到來,信用社業務處理系統電子化、網絡化趨勢日趨明顯,但許多現有會計人員無法及時調整知識結構,存在知識層次結構不合理,人員配置不適應業務需求,人員崗位輪換不積極導致會計人員業務經驗不豐富等問題,有關人員無法滿足內部控制與管理的要求;二是有些會計人員培訓不足,法律與風險意識不強,不能熟練掌握會計準則、政策與制度,缺乏鉆研業務、精益求精的精神,缺乏職業理想和敬業精神。綜合來看,農村信用合作社會計內控隊伍業務水平與綜合能力不足已成為制約農村信用合作社發展的掣肘。
三、加強農村信用合作社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建設的對策
1.強化風險防范意識,重視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建設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法》的要求,農村信用合作社應當遵守審慎經營的原則,其中一項重要要求就是建立完善的內控制度。內控制度不應再被簡單地理解為制定與執行一些程序,建設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并組織實施,首先,必須增強管理層的內控優先意識,把加強內部管理控制作為一項長期任務來抓,必要時應當將內控制度的建設與落實情況列入管理干部的業績考核;其次,必須加強職工再教育,完善會計人員的知識匹配與道德學習,增加內部會計控制的個體價值。
2.完善會計內部控制制度的總體框架
根據農村信用合作社業務特點和發展需要,以及對風險控制的要求,應盡快構建一套責權分明、規章健全、運作有序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如管理系統、人事教育控制系統、信貸資金風險系統、計算機風險控制系統等等,在會計準則框架下制定并嚴格執行規范的會計業務操作規程。同時,制定行之有效的內部會計控制業務流程,制定并嚴格執行崗位責任制及崗位輪換制,明確工作權限,是執行內部會計控制制度,高效規避信用社經營風險的的必要前提。
3.提高員工整體業務素質與執行力
內部會計控制除作為一種財務管理模式外,更是一種企業管理機制,該機制需要有一支綜合業務能力較強、職業道德素質較高的會計人員隊伍才能保證執行。這要求信用社首先要以人為本,圍繞發掘人的價值管理與發揮團隊協作來開展有關業務,保證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執行主體高效有力;其次,針對會計內控的需要制定長期性業務培訓計劃,綜合企業內部與外部的專業力量,以內部業務培訓為基礎,適當聘請專家等外部力量強化培訓質量為補充;第三,需要建立責、權、利清晰的處罰與激勵機制,做到功有所獎、失有所罰,激發會計人員業務潛力;第四,應注意管理的民主化與人性化問題,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與氛圍,充分調動全體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最后,建立會計內控機制的誠信考核體系,強化誠信管理,樹立會計人員正確的會計業務誠信觀念與意識。
4.健全內部會計控制的監督
內部會計控制的監督是根據國家法律法規及企業有關程序對內控制度的檢查與分析,并根據經營狀況以及市場環境的變化等修正監督機制的過程。健全農村信用合作社內部會計控制的監督,應當建立健全省級聯社稽核派駐制度,將上級單位的稽核部門實行垂直管理,使下級稽核部門具有相對的獨立性;要加強對管理層與主要業務負責人的業務考核與評價,形成對管理層的業務指導與決策的有效約束,對業務負責人的業務廉潔、盡責等方面有效監督;要提高內控執行與監督的科技含量,使監督的執行方式與會計業務、經營業務實現對接等。
四、結語
綜上所述,完善農村信用合作社的內部會計控制,必須通過加強重視、健全制度、增強素質、強化監督等活動,不斷完善制度的建設與執行。在日益復雜的經營環境中,只有建立并執行科學、有效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在增強企業競爭能力的同時又不忘記加強風險防范,才能確保企業擴大經營效益的同時有效控制經營風險,提高企業的資產質量,提高企業的競爭力,最終實現企業的發展目標。
參考文獻:
[1]萬炎.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理論與實務.財會研究,2011年22期
[2]暢曉君.商業銀行會計內部控制的問題探析.東方企業文化,2013年第21期
[3]楊立霏.我國商業銀行會計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及對策.財經界(學術版),2013年第20期
作者簡介:
郭林(1975-),男,陜西安康人,漢族,西安市雁塔區農村信用合作聯社財務會計部經理,中級經濟師職稱,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