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雨
1936年6月,美國戰地記者埃德加·斯諾在宋慶齡和上海主持教會工作的王先生等人幫助下,沖破重重封鎖來到了西安,準備深入陜北蘇區進行采訪,以便了解一個真實的延安。
在西安,斯諾很快就結識了張學良。一天,他向張學良提出,希望能乘坐張學良的飛機到膚施(今陜西延安)。張學良聽罷表示非常樂意幫助斯諾實現這個愿望。幾天后,張學良秘密指示駐扎在洛川的東北軍六十七軍軍長王以哲用軍車將斯諾安全送到膚施。
斯諾是到達陜甘寧蘇區進行采訪的第一位外國記者。在長達4個多月的時間里,斯諾對西北革命根據地和工農紅軍進行了深入的全方位的采訪,為后來創作《西行漫記》準備了大量的素材。
同年10月,采訪結束后,斯諾又乘六十七軍軍車經由洛川返回西安,張學良派他的副官夏寶珠、王慶山和趙維振等人專程迎接斯諾。可是,夏寶珠、王慶山見到斯諾后卻發現他心情沉重,焦慮不安。經詢問才知道斯諾返回途中經過咸陽時,遇到國民黨憲兵隊檢查,當時也沒太在意,回到西安后才發現丟失了一個皮包,而這個皮包里裝的正是他4個多月來辛辛苦苦采訪的原始資料手稿。因此,這個皮包的丟失不僅意味著斯諾4個多月的采訪將會前功盡棄,而且這些手稿一旦落在國民黨中央憲兵隊的手里,無疑將會給張學良帶來諸多不必要的麻煩,后果不堪設想。夏寶珠等人感到事關重大,立即向張學良做了詳細匯報。張學良聽完報告后,迅速安排東北軍有關人員沿咸陽至洛川一線從速秘密查找。
值得慶幸的是,斯諾的采訪手稿并沒有落在中央憲兵隊的手里,而是因為下車時忙亂遺忘在六十七軍護送斯諾的專用軍車上。這個皮包很快被送回斯諾手里。經斯諾仔細檢查,皮包里的手稿全部完好無損。望著失而復得的手稿,斯諾高興得眉開眼笑。他控制不住內心的激動,連聲說道:“可找回來了,可找回來了,這可是我幾個月的心血呀!”
第二天,斯諾專程拜會張學良,當面表示謝意。隨后,離開了西安。
不久,斯諾在美國駐華使館舉行了記者招待會,并將他在西北蘇區的采訪報道和毛澤東的身世傳記發往全世界。他拍攝的毛澤東頭戴紅五星八角帽的照片首次刊登在《密勒氏評論報》上,從而使毛澤東的形象開始流傳海內外。接著,英國《每日先驅報》、美國《星期六郵報》《北美報業聯盟》等多家報紙陸續發表了斯諾在延安采訪后寫下的30多篇文章。
1937年10月,英國倫敦戈蘭公司將這組報道結集成書,以英文正式出版,取名《紅星照耀中國》。1938年3月,在將這本書翻譯成中文時,考慮到《紅星照耀中國》的書名過于直露,必然會引起國民黨當局的干涉,因此胡愈之等人遂決定取名為《西行漫記》,由復社正式出版發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