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媒體文化的建設是社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構建和諧的社會文化建設,需要科學的創新性的傳播.構建現代的傳播體系,建立使用新媒體的新格局,形成與我國經濟發展相適應的模式,對國民經濟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要加強大學教育資源傳播性的發展,能夠有效的促進社會的文明進步。本文主要研究全媒體環境下大學教育資源的傳播過程的改革趨勢,供讀者參考。
關鍵詞:全媒體;大學教育;傳播模式;改革
2013年湖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項目《全媒體環境下大學教育資源傳播模式的研究》
隨著經濟的發展,全媒體的大學教育傳播經歷了很多階段,經歷很多時代的變遷,對科學傳播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人類傳播經過了很多階段,逐步產生了啟蒙性的效果。經濟了科學傳播媒介的演變、文字的出現,傳播變成了實質性、印刷術的發明,推動傳播有了革命性的突破、廣播和電視的問世,促使傳播發生第四次革命。四次變革產生了不同,因此,在大學教育資源傳播中,經受了全新的挑戰。達到了與全媒體之間的相互融合。
1 全媒體的特性
所謂的全媒體的特性主要是從傳播的角度進行劃分的,容量很大、超越時空,屬于一種交互性和中心性的傳播模式,具有碎片化的性質。全媒體具有技術性的特征,媒體的數據庫要具有信息存儲量。新媒體的傳播性本身也很輕,實現了零時間和傳播超越了地域和實踐,隨時隨地能夠傳播和接受相關信息發布。在未來的發展中,已經逐步的走向云端的發展模式,全媒體的運行過程沖呈現出一個視頻性的變化趨勢。在整個網絡視頻發展,為傳播方式的可控制性提供特有的渠道。網絡環境中大學教育資源的傳播模式,已經住實現了網絡運行的現代化。隨著時間的發展,全媒體經濟逐步走向了資源傳播模式的新時代。
2 科學傳播媒體在大學教育資源傳播中的應用
大學教育資源在傳播過程中,離不開科學的傳播模式。教育資源的傳播從語言到文字以及電子網絡資源等,都帶有鮮明的標志。在傳播過程科學的傳播要與工作者和工作責任聯系在一起,媒體在其中承擔很重要的較色。
以報紙以及廣播作為重要的傳播媒體。全媒體在大學教育資源的傳播,能夠保證受眾人群的科學處理,也加強世界之間的溝通,確定出自身的決策,對世界觀和人生觀的發展具有顯著的作用,科學與經濟、社會的發展有著很重要的聯系。公眾獲取的信息也。就目前的大學教育資源傳播形式來說,本身的傳播水平還處于比較弱視的群體中,科技媒體的傳播形,都對大學教育的發展產生很重要的影響。
3 全媒體大學教育資源傳播存在的問題
從目前的形式出發,全媒體的大學教育資源的傳播,本身也存在一些問題。因為在傳播過程中,肩負起提供教學質量以及提高全民素質文化的責任,那么在隊伍建設中往往也會偏離一些形式。接受資源以及社會義務等形式,承擔科學傳播責任。合理的傳播在其中起到關鍵性的作用,教育資源傳播不僅包括了傳統的傳播模式,也包括了數字化的移動多媒體的傳播形式。其中存在不尊重科學的事實,也違反了科學的傳播理論,有的甚至出現錯誤的現象,分析原因主要在于傳播媒介與科學界存在不同的體系,具有很強的理性思維能力,通過媒體之間的相互對話,承擔提高科學素質的歷史責任,因此要加強這方面的改革。
4 全媒體環境下大學教育資源傳播模式的改革
可以大學教育資源的傳播媒介,承擔很多重要的資源,從科學文化本身出發,新媒體發生了很大的變革,構建全新的大學教育資源的傳播模式,是未來發展的根本。首先,傳播過程要實現全方位的資源與理論的傳播,把握時代傳播與發展的特征。利用新時代與新格局的影響,催生了一些全面的媒體傳播機構,用一個媒體傳播取代另一個傳播模式。傳播過程與科學以及人文理論聯系在一起,與人文觀念實現系統性和適應性的傳播。科學文化的傳播與系統的構成結合在一起。科學的傳播反應出科學的傳播形式,是大學文化傳播模式得到系統性發展的根本。科學的方式,要保證具有科學的整理模式。
本身的變革過程,要具有文化以及社會的思維,以便正式自然科學以及人文科學在其中的作用。作為人文思想的內容,加強人文關懷,加強傳過程的理性認識,使傳播過程能夠更加系統化。傳播變革的過程,要具有核心的價值,實現科學文化的核心傳播。科學的傳播方式,強調其中的理性認識,把理性認識作為傳播的重要內容,用科學的方式,傳播分析事物,可以從其中提出更多的物質因素。
科學傳播模式,要將傳播過程賦予互聯網中,從媒體中體現大學教育資源的傳播形式。在這個階段中,從以往的共享傳播中,可以采用教育資源多元化媒介傳播形式,利用科學的方式,為特定的人,傳播特定的媒體形式,同時也提供不同的信息產品,加強科學媒介之間的任務構成。是保證科學傳播的根本。傳播過程將個人作為資源的傳播眉頭。增強自身媒體的傳播價值,加強公信力內容在其中的傳播。知識的主要傳播影響力,見圖2.
圖1 教育資源科學傳播的模式
5 結束語
加強大學生教育資源的全媒體傳播,是提高教學以及全民素質的根本方式,也是社會發展的重要趨勢,是一個非常值得研究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鄔鄭希.基于Web標準的《多媒體教育資源設計》網站設計與開發[D].山東師范大學,2011.
[2] 王龍.創新推廣理論視角下的麻省理工學院開放課件項目[J].中國遠程教育(綜合版),2008,(1):20-24.
[3] 牛志妍.藝術類院校體育新聞傳播類人才培養的研究——以河北傳媒學院為例[D].河北師范大學,2013.
[4] 趙亞麗.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論[D].江蘇大學,2013.
[5] 王凱,管媛輝.新媒體時代中小學教育資源整合趨勢探究[J].現代教育科學(普教研究),2013,(2):126-129.
[6] 劉景龍.增強新媒體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影響的對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
作者簡介
蔣科輝(1978-)、男、漢,湖南省邵陽市、現供職湖南女子學院,講師、學歷本科、學位碩士、研究方向:媒體技術、智能技術、網絡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