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
王守朝,男,回族,中共黨員,1976年生于風景秀麗的瑯琊山麓,中國農村改革發源地安徽滁州,畢業于鄭州大學中文系,資深物業經理人、國家住建部注冊物業管理師、江蘇省政府采購物業管理專家評委、中國公共關系協會會員、無錫市物業管理協會理事、中物協設備設施培訓師資庫成員,長三角創新企業聯盟常務理事。
1998年,王守朝大學畢業后進入房地產公司工作,2002年正式開始從事物業管理工作,先后任職安徽泰行物業、香港悅華置地物業發展集團、加拿大嘉合國際物業發展集團蘇州悅華置合物業、深圳彩生活服務集團等企業高管。曾主持滁州學院、蘇州中國國際服裝城、無錫佳城國際大廈、中國工業博覽園總部園區、無錫廣電傳媒中心等多個項目物業服務工作,所服務項目多次獲得“省優”、“市優”等榮譽。
人生故事:
“伯樂”發現“千里馬”
每每問及王守朝是如何進入物業行業的,他都會沉思一會兒,貌似有千言萬語的感慨,然后抬起頭微笑著說:“我永遠也無法忘記我的恩師,是他把我帶入這個行業,也是在他的鼓舞下我才有了今天的成績。”
1998年大學畢業后,王守朝經熟人推薦進入老家安徽滁州的一家地產公司工作,因為他覺得家鄉是他熟悉的一片熱土。那時候,恰逢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在他還沒有搞清楚房地產行業一些基本概念的時候便被分流了,也可以說是失業了。他是大山里的孩子,從小在農村長大。1991年,全鎮中考分數第一的王守朝毅然放棄就讀當時可以農轉非的中專或師范學校,而堅決地選擇了讀高中上大學。因此,王守朝成為全村第一個走出大山的大學生。而面對此時突如其來的失業,沒有社會閱歷、沒有人脈關系、更沒有任何社會背景的他,徹底迷茫了……
王守朝的父親是個自學成才的木工個體戶,也許是從小耳濡目染的緣故,失業的他決定暫時放棄尋找工作,跟隨一位老師傅開始學習木工裝潢,當時村子里有很多人嘲諷他:“堂堂一個有文化、有學歷的大學生,怎么干起了木工活兒?”由于王守朝當時讀的是文科專業,對看圖紙、做預算等技術一竅不通,但是,他硬是憑借超常的耐力與“不恥下問”的態度,摸清了裝修中的門路與細節。功夫不負有心人,2000年,王守朝便有了自己的家具店和裝修施工隊,憑借勤奮和熟練的木工技能,他在當地的市場很快贏得了良好的口碑,找他做家具裝修房子的人也越來越多。如今,如果向旁人提起王守朝會干木工活兒、維修氣泵氣槍、包門套做家具……幾乎沒人相信。
王守朝總說自己進入物業服務行業全因“緣分”二字。安徽泰行物業管理服務有限公司(前滁州泰行物業管理服務有限公司)是安徽較早從事物業管理的公司之一,至今已有20多年的歷史。也正是這家公司開啟了王守朝全新的人生道路。一個偶然的機會,這家物業公司總經理劉懷關需要找一名木工維修師傅,機緣巧合之下找到了王守朝。通過幾次業務往來,劉懷關逐漸對王守朝熟悉起來,他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眼前這個皮膚黝黑,穿著破舊工服,但能夠熟練操作機器的普通工人,竟然是大學中文系本科生!
出乎意料的是,在得知王守朝學歷背景的第二天,劉懷關就主動找到了王守朝,向他拋來了橄欖枝。當時王守朝本身已經是一個家裝公司的小老板,他的收入也遠遠超過了在公司上班的薪資,所以對泰行物業公司的第一次邀請,王守朝選擇了拒絕。沒過幾天,劉懷關找到了王守朝的父親,曉知以理,動之以情,希望王守朝能夠憑借自身的學識與做事的態度去泰行物業公司大展拳腳,但王守朝表示,他在心里已經將學歷與文憑放下了,安心做個“小工頭”。因此,王守朝又拒絕了泰行物業的第二次邀請。第三次,劉懷關又找到王守朝的愛人做工作,或許被這種“三顧茅廬”的精神徹底感動,王守朝這次終于被說服,抱著試試看的態度進入泰行物業公司工作。2003年9月,王守朝被聘為泰行物業公司總經理助理,主要從事文字工作,并擔任滁州學院圖書館管理員。
這時候,王守朝的專業特長得到充分的挖掘,原本喜歡學習的他一下子重新找回了“自我”。特別是在圖書館擔任管理員工作之時,他的工作得到了物業公司和滁州學院后勤集團的一致認可。就在2004年第一次參加勞動部組織的物業管理師資格認定時,王守朝是唯一一個自費報名并通過考試的員工。在拿到物業管理師與人力資源師“雙證”資格后,王守朝開始全心全意進入物業行業,用心用情在行業里尋求發展。
恩師引路,南下發展
然而,正當王守朝以專業的資歷進入物業公司,工作得到了社會各界的普遍認可時,一件讓所有人沒想到的事情發生了。2005年春節,泰行物業公司的總經理劉懷關,也是當時王守朝事業的領路人找到了他,語重心長地對他說:“守朝,你的加入是我們泰行物業公司的榮幸,是你讓我們公司發生了徹底的改變,公司的文化宣傳與多項業務工作都有突飛猛進的發展,你的個人能力出乎我的預料。從內心來講,你能屈能伸和堅持不懈的拼搏精神讓我感動,但是目前公司太小已經不能給你帶來更多更好的發展機會了。你去南方吧,我相信你在這個行業能有一番作為。泰行物業的大門永遠向你敞開,將來學有所成不要忘了為家鄉的物業發展多做奉獻!”此刻,恩師的期許讓王守朝重新思考,未來的道路該何去何從。
除了大學時代住校在鄭州讀書外,王守朝還沒有真正地離開過家,對外面的世界他更是一無所知。2005年4月的一天,王守朝懷著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和恩師的期望,第一次到了蘇州,這對于他來說是一個完全陌生的城市。剛走出火車站不到10分鐘,王守朝就退縮了,他直接買了返程的車票回老家。現在回想起來,王守朝都覺得那是一段有趣的經歷。
不充分的準備及對未來的迷茫,讓王守朝的第一次離家以失敗告終。然而,朋友的支持與家人的鼓勵又給了王守朝無限的勇氣,一個月后,他重拾信心再次南下蘇州。當時他的要求并不高:800元工資,500元用來交房租,300元用來生活,哪怕是做個保潔,只要能夠留在蘇州就好!成功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2005年5月,王守朝憑著對專業知識的了解和先前的工作經驗,順利應聘蘇州國際服裝城項目物業客服,月薪1500元,包食宿。此時他開始大膽地憧憬和暢想:“蘇州才是我的天堂!”
靠著10多年來一步一步的積累與一點一滴的努力,王守朝終于在物業行業干得風生水起。此時他已擔任公司副總裁并兼任無錫分公司總經理,除了負責蘇州、無錫地區10多個項目日常管理外,還經常被分派到其他地區協助市場開拓,儼然成為公司不可或缺的骨干。
責任在身,絲毫不懈怠
在物業管理與服務領域,往往一個項目總有一些自認為有“資格”或者不服管理的員工。如何做好這些人的思想工作,讓員工全心全意融入集體,王守朝說,“收服員工”,自己有一套。
2006年的冬天,王守朝管理的一個新建項目屋頂屋面大面積積水,積水厚度近10公分。當時的王守朝已經升任客服主任,在接到報單時,他安排了工程人員現場進行疏導。幾個工人折騰了半天,問題仍沒有解決。天下著雨,水越積越深,在聽完客服人員匯報后,王守朝馬不停蹄地趕赴現場。經現場情況分析表明,正是由于工地有人居住,不正確的用水方式造成了排水溝堵塞。
雨越下越大,工人的抱怨聲也越來越多。王守朝在心里揣摩著管道的位置,然后毫不猶豫地脫掉鞋子,直接走進臭水溝,用手排查管道的位置和堵塞物情況。他的這一行為讓原先抱怨的工人停止了聲音。他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這個平時只呆在辦公室里寫寫網頁新聞的“書生”會干這等粗活!其實他們沒有人了解過王守朝的過去,也許根本就沒有人在意過這個客服主任。王守朝摸清楚管道情況后,分析了管子是一個“U”字形,工人直接用硬物肯定無法疏通。當時一個主事的工人嘲笑著說:“不管什么形,你搞通了我們才服你。”王守朝二話沒說,又走進臟臭的雨水里,用手拽出之前被工人用硬物捅進深處的廢紙。沒過多久,管道通暢了,樓頂的積水很快流下去了。從此,這一幫工人開始注意到這個有些書生氣的客服主任,并對他心服口服。
以身作則,構建親情團隊
夜,靜悄悄的,當大部分的人都進入睡眠時間時,守在各個項目的安全護衛員們卻還在崗值班。他們已經習慣了每月輪換3個不同時段的工作。
“這些年輕的小伙子并不像有些人想象的那樣‘沒有文化及修養,他們有著對美好未來的憧憬,有一顆正義和無畏的心,有積極的上進追求和對工作的熱情。”王守朝說。他的隊員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每天=100元+良心”,即每天上班要對得起這100元的工資和自己的良心。“他們渴望物業公司為他們做什么呢?一個學習的機會,滿足他們渴望上進、渴望知識的心,就足夠了。”王守朝說,這一切他都看在眼里。
物業工作并沒有想象的那么輕松,有些樓盤項目在王守朝接手的時候,最基本的衛生條件和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都沒有,說得直白一點,甚至連衛生間都沒有,沒水沒電,廁所里臭氣熏天……在這種情況下,王守朝和同事們從河道里提水回去沖洗衛生間。也許回家后好幾天都沒有胃口,但王守朝和他的團隊還是把工作完成得很漂亮。業主見到的永遠是他們微笑的一面。
“我從心底里感激我的員工們,他們與我同甘苦共患難,他們的委屈、他們的困惑、他們的優缺點……我都清楚。”王守朝說。
身處社會職能分工的底層,卻也陶冶出高貴的情操。王守朝向記者舉了個例子:我們的保潔員拾到物品后,都會主動交給業主。一個月收入只有千元的人卻能夠將價值上千甚至上萬元的物品交還給失主,這種行為讓人感動。業主們喬遷了、開業了、結婚了、升學了……每逢遇到喜事,他們都會送些糖果或者禮物到物業中心,和普通的工人一起分享他們的喜悅,這從一個側面也反映出業主對王守朝和他帶領的這個團隊的肯定。
“就是這樣一個個最平凡最普通的崗位,組成了我們的團隊。我愛我的員工,他們從來不把我當領導,而是當成自己的親人,每到一個項目,他們聽說我的到來,都會親熱地過來和我打個招呼,說說項目管理,拉拉家常。我時常提醒自己,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雖然社會地位不高,但我相信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科技的發展,物業管理行業一定會有自己的春天,我也會在這個行業里一直走下去!”王守朝很感慨地說。
編后語:
近年來,物業費成了多個小區物業管理處與業主之間問題爆發的導火線。當物業管理企業規模迅速擴大,各項成本不斷增加,盈利能力卻逐漸減弱時,提高物業服務收費標準似乎成為了眾多物管企業最為現實的生存之道,除此之外似乎并無他途。
然而這就是長久之計嗎?答案是否定的。王守朝帶領著他的團隊積極進取,努力學習,成功探索出一條新的模式。不增加物業費,業主和住戶也能享受更多增值服務、家政服務等便利服務—這些看起來不可能的事情,王守朝和他帶領的團隊做到了。
十多年來,王守朝和他帶領的團隊不斷學習和探索新的物業服務模式,他們顛覆了傳統,將物業管理升級為物業服務經營,對社區資源和業主每一個需求點精雕細琢。而在不斷滿足與超越客戶期望的同時,也迎來了新的發展契機。如今,他們創造出的新型的物業管理模式及先進的服務理念,在不斷提升城市物業服務品質與高度的同時,當之無愧會成為行業的新標桿。我們祝愿王守朝和他帶領的團隊擁有一個更加輝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