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可才
(淮南聯合大學 安徽 淮南 232038)
動畫劇本的創作是為動畫拍攝做準備、打基礎的,劇本創作就是要把故事講好,把人物塑造好,使劇本具有視聽表現力。美國電影劇作家悉德·費爾德在談到動畫劇本這一概念時曾強調:“它既不是小說,也不是戲劇……而是由畫面講述出來的一個故事。”動畫劇本是影視劇的一種,但是動畫劇本的創作和一般的文學劇本創作不同,它將文字隱藏在作品背后,通過自然環境、人物形象、服裝設計、語言表達等來表現人物的行為活動和思想。
動畫劇本是動畫片的靈魂所在,是一部動畫片成功與否的關鍵。好的劇本可能會被拍成二流影片,但是沒有好的動畫劇本,即使導演再天才也無法將其創作成好的作品。一般來說,劇本創作要花費很多的時間和精力,但目前,多數國內動畫制作公司面對國內動漫市場一片大好的局面,不愿在動畫劇本上投入太多的資金和時間,而更愿意在動畫制作時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和高科技,以期彌補動畫劇本創作的不足。實際上,動畫制作就像蓋房子一樣,動畫劇本這個“地基”沒打好,后續的工作也就是徒勞的了,動畫公司所追求的經濟利益也就成為了“鏡中花”、“水中月”。
回顧中國動畫產業發展史,國產動畫在發展初期也曾創造過一些優秀作品,如《鐵扇公主》、《葫蘆娃》、《大鬧天宮》、《哪吒鬧海》等,達到了當時世界領先水平。后來由于政治經濟等因素的影響,國產動畫經歷了一段發展停滯的時期,直至上世紀90年代,才重新進入活躍發展軌道。
90年代以來,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國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精神文化層面的需要不斷得到拓展,國產動畫產業也迎來發展的春天。大批動畫公司猶如雨后春筍般在中華大地上興起,動畫作品數量及動畫制作時長比過去翻了幾番,甚至幾十番,誰都希望在國家政策扶持下抓住機遇狠賺一筆。在這種思想的支配下,全國各地都上馬了很多動畫項目,出現了全民搞動漫的熱潮。在投入了大量資金之后,多數動畫公司制作出來的動畫作品可以說是“制作技藝高超、人物形象典型、視覺效果震撼”,但放到動畫市場上后卻經常面臨“無人問津、票房大敗”的局面。究其根源,并非是歐美、日韓動畫對國產動畫消費市場的壟斷,亦非國產動畫公司資金、人才、技藝的匱乏,而是國產動畫制作缺“大腦”和“神經”,劇本創作主題不明確,前后銜接不連貫,動畫創作多抄襲,缺原創、缺創意。
美國動畫電影《花木蘭》、《功夫熊貓》等能在國際上大獲成功,其關鍵在于好萊塢導演們準確的把握了世界經濟文化的發展脈絡。中國的經濟文化等事業在世界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為了世界的焦點,美國動畫人以此為契機,把具有中國特色的中國功夫、熊貓等中國元素與美國的價值觀完美結合,形成“雙贏”的局面。
國外動畫的成功源于其文化創意,中國傳統文化和藝術的諸多元素成為了國外動畫創作的素材,如中國古代建筑與名勝古跡、中國特色物件、中國功夫、十二生肖文化、陰陽五行文化等。民族祥瑞動物四靈之一的烏龜,中國國寶熊貓,民族巾幗英雄花木蘭,古代傳說傳奇孫悟空,國花牡丹等等都被搬上了熒屏。在對他國傳統文化元素進行借用的同時,國外動畫還對他國傳統文化內核進行了改造,賦予自己的價值觀。花木蘭是我國古代女扮男裝代父從軍抗擊匈奴的民族女英雄,中國傳統文化中長期存在男尊女卑的觀念,而美國動畫電影體現更多的則是女性對平等權利的追求。國寶熊貓憨態可掬的模樣獲得人們的喜愛,被當做國家寵物看待,而美國人卻打開了熊貓的枷鎖牢籠,也可以追求自由和夢想。
動畫質量的好壞取決于劇本,而劇本創作要沖破枷鎖體現文化創意。中國文明古國數千年的文化積淀,為我們提供了波瀾壯闊的歷史文化,典雅壯美的山水景色,趣味橫生的民俗文化,大氣開放的現代文明,這些特色鮮明的傳統文化資源都是動漫創作的良好素材和寶貴財富,是發展我國動漫產業的不竭源泉。在當前中國熱的國際大背景下,在傳媒數字化、多元化的技術支持下,動畫劇本創作要充分發揮中國傳統文化的優勢,適時地引入中國傳統神話故事、陰陽五行學說、十二生肖文化、傳統習俗等,突出文化創意。只有不斷的挖掘本民族文化所蘊含的豐富內涵,才能為我國動畫事業的發展注入強勁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