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越添
(重慶人文科技學院 重慶 401524)
戲劇是一門古老而又年輕的藝術。如果以古希臘悲劇和喜劇為開端算起,它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作為人類文化的一部分,戲劇這一古老的藝術門類并沒有停步不前,而是在社會進步的過程中,伴隨著其它文化的發展而向前發展。在這個發展的過程中出現了許多偉大的戲劇家(包括劇作家、導演、演員、舞臺美術設計等),他們都從不同的方面推動了戲劇藝術的發展,使戲劇在今天能以絢麗多姿的嶄新面貌出現在世界各國的舞臺上,仍然是一種為人們所喜愛的藝術形式。
人人都想成為演員!這絕不是聳人聽聞,也許不是所有的人都會去從事這個職業,但每個人的內心,都會有哪怕是一閃念這樣的想法。嬌好的面容,修長的身材,聚光燈下的誘惑,追星的狂熱,對在鏡頭前演繹別人人生的渴望。每個人都可能會有自己的理想,但是,從事演藝事業再也不是羞答答的事情或者是像過去被看成是戲子,而是真正地成為了一種公眾的熱潮。
(一)形象。在很多人看來,要當演員,就一定要是長相漂亮、帥氣的。其實這是人們對于演員的一個誤區,我們這里說的演員的形象是指五官、四肢、身材、形態和肌肉的整體結構。演員的最終目的是將自己作為創作材料融入一個角色中,將固定的角色通過自己的理解變得鮮活、多彩。因此對演員形象的選擇必須遵循這一創作的規定。
五官端正、四肢協調、身材適度,具有可塑造的個性等因素成為了選定職業演員的基本標準。所以簡單的以長相漂亮來作為選擇職業演員的依據是不可取的。
(二)聲音、語言。聲音和語言是演員在創作作品,詮釋角色時的重要工具,我們都知道戲劇和影視都是視聽的藝術。在影視劇中,有聲語言的出現是同期聲的需要,也是將人物性格特征外化的重要手段。要想將劇中的角色演的真實,就必然離不開有聲語言的創作,演員的聲音和語言的創作,決定著藝術形象塑造的完美程度。
演員想要將角色塑造的鮮活,就要說好人物的言語,將人物性格突出、外化,處理好人物準確的言語。因此就要求演員需要具有一口標準流利的普通話,訓練有素的氣息,在這一基礎上掌握人物的創作規律。通過語言的外部技巧和內部技巧的訓練達到語言的表現力。
不同于演員的外部素質,甚至比外部素質更重要的是演員的內部素質。這種內部素質可以說是表演素質。有的人稱為表演天才,也有的人說是表演才能。我們通過大量的教學實踐和影視劇創作的經驗認為,表演素質大致涵蓋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獨具和諧的氣質。人的氣質往往表現在眉宇之間、談吐之中。演員的氣質主要表現為人在心理活動中的強弱、穩定和指向性。思維的敏銳、知覺的強弱、思想感情的傾向和注意力集中的強弱都是演員氣質的一個體現。氣質既受到先天因素的影響,也受到后天環境的影響,演員一定要多看、多思、多想,多去感受生活,才能形成獨具魅力的氣質。
(二)想象力。想象力就是創作出心的形象的能力。作為演員,一定要具備豐富的想象力,在生活中去感知,去聯想。演員需要具有敏銳的觀察力,較好的記憶力。看到事物的分析力,對事件的正確判斷能力和推斷能力以及對事物的關注力。
(三)積極穩定的注意力。《現代漢語詞典》上解釋“注意”是:“指把意志放到某一方面。”而“意志”是表示:“為達到某種目的而產生的心理狀態,并由語言和行動表現出來。”由此可見“注意”是人類生理的正常反應。從嬰兒對奶瓶的注意、師生相互的注意、司機對路標指示燈的注意、交警對行駛車輛及路況的注意、男人對女人男人對男人的注意、女人對男人女人對女人的注意、女人對服裝化妝品的注意、男人對煙酒電器的注意、售貨員對顧客的注意、便衣警察對小偷的注意……無不證明著,注意是人類行為的必然反應。注意力是指一個人憑著感覺、知覺、記憶、思維、想像、欲望等心理活動,指向而且集中于某一對象的能力。而注意力的集中、穩定、超常卻是因人而異、因任務而異、因欲望強弱而異的。
(四)敏銳的應變能力。適應力是萬物生靈都具有的一種生存發展的能力。它要適應環境、適應自我需要,并且要能應付突然發生的一切情況。否則大家都會明白,即不能適應變化的情況又無應變的能力將是什么樣的后果。
總體素質之一的適應力對于演員的藝術創作是至關重要的。不管是戲劇還是影視劇的創作都離不開演員的應變能力。“以不變應萬變”在演員的創作中是不可取的。在這里我們必須明確正確的創作方法、科學的創作規律。生活是創作的源泉,是不能變的。“萬變”是指不同風格體裁的作品,不同觀念風格和不同工作方法的導演;不同的創作環境和創作群體;不同風格類型脾氣稟性的演員的合作;不同的創作條件等等眾多的不同。因此就要求職業演員應具備很強的適應力,并能智慧地將這一適應力與變化的客體轉化為創作的激情,誕生風格各異的藝術形象。
[1]李康,李思媌.電視導演基礎[M].
[2]陳旭光.影視受眾心理學[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