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文猛
(江蘇城市職業學院 江蘇 南京 210019)
《醉鄉民謠》是美國獨立電影旗手科恩兄弟2013年的作品。在美國本土,在體現大眾趣味的各類獎項中,本片獲得大大小小不少提名,但總名落孫山。而在講究藝術旨趣的歐洲電影節,本片終于他鄉遇故知,獲得戛納電影節的評審團大獎。
作為一部科恩兄弟出品的音樂片,本片的旨趣和尋常的音樂片是大相徑庭的。一般的音樂片總是表現主人公在經歷了艱難曲折的奮斗以后終獲成功的故事。因而音樂片總是“勵志”的、溫暖的。而作為音樂片的本片卻是:濕漉陰暗的街道;偏向灰色的總體色調;滿嘴臟話的主人公以及一段底層小人物的灰色人生。
本片可說表現的是一個底層藝術家的一段窮困潦倒的辛酸經歷,和科恩兄弟的早期作品《血迷宮》其實是同一精神譜系。本片主人公名勒維恩·戴維斯,混跡于紐約“格林威治區”的音樂圈。他是個水手的兒子,擁有不錯的音樂天賦,也有不錯的演唱實力。但他尚未成名。他窮困潦倒,沒有住所,每天睡在不同的音樂人朋友的沙發上。他唯一愛的女孩吉恩,卻是朋友吉姆的女友。吉恩懷孕了,她懷疑孩子是勒維恩的,要求他出錢做人流。他只能在酒吧里接到零散的演唱機會,或者給別人伴唱。由于他的唱片賣不出去,他的老板甚至克扣他的演出費。他趕到芝加哥想簽約新的唱片公司,失望而歸。他本來有一個搭檔,但不知什么原因自殺了,從劇情推測,或許是對音樂前途的絕望。勒維恩要成功似乎困難重重。一直到片尾,那種在尋常音樂片中常見的光明結局始終沒有出現。因而,本片突破了音樂片的類型常規,而呈現出類型片與現實主義電影的一種融合。它有類型片的元素,也有現實主義的藝術精神。它正視現實中的不完美,而不是外加一個光明的尾巴,給觀眾虛幻的慰安。
本片的英文名叫《InsideLewynDavis》。在片中,這是主人公勒維恩曾經發行過的一張并不成功的唱片。將片名直譯過來是:勒維恩·戴維斯的心聲。在更深層次上,本片還有一條內在的敘述線索:即主人公勒維恩·戴維斯的心靈歷程。本片的故事時間只有幾天,大概是三四天的樣子。但作為觀眾的我們,在觀影過程中,緊隨著勒維恩的顛沛流離,卻仿佛經歷了一段漫長的時間流程。他唯一愛著的女人吉恩是好友的女人,她卻懷上他的孩子,她要求人流,而手術費要他支付。這足夠他黯然神傷的。吉恩每次遇見他,總對他惡語相向:你是個混蛋。這只能使他情緒惡劣。總是收留他的戈菲恩一家邀請他加入他們的晚宴,席間免不了邀他演唱,這使他覺得有如是“受過表演訓練的貴賓犬”。他向唯一的姐姐借錢,得到的只是冷嘲熱諷。他想要去芝加哥碰碰運氣,卻一無所獲。看來他的音樂之路是越走越窄了。他的心情也低落到最低點。他甚至決定重返過去的職業——水手(一個他自己都鄙視的職業)。至此,他對音樂道路已徹底絕望。片末,在吉恩邀請他參加酒吧演出時,他史無前例的拒絕了。他說:“我出門了,只有兩天時間,感覺像是很長時間。我累了。我他媽的太累了。”是啊,他累了,他應該是身心俱疲吧。在電影的故事時間里,他在經歷了一系列的碰壁、挫折以后,內心發展從遺憾、失望、憤怒、沮喪、直到絕望。他的感情發展脈絡是清晰的。
導演的筆墨更由勒維恩·戴維斯的個人生活輻射開去,帶出一個更加廣闊的底層平民世界。這是一個灰色而冷漠的世界。勒維恩有一個姐姐,他只在缺錢的時候才去看望她,但總借不到。他的父親是個船員,如今孤獨的生活在養老院里,得了老人癡呆癥。勒維恩生活在一個親情和愛情匱乏的環境中。勒維恩的音樂人朋友們都處在奮斗過程中。艾爾·科迪和勒維恩境遇相似,只能給別人伴唱或者在酒吧里熬日子,他的家里有一箱沒有售出的唱片。吉恩和吉姆也總在酒吧里討生活。勒維恩為尋找機會去芝加哥,搭車偶遇兩個同行羅蘭和強尼,他們是搭檔。在羅蘭癲癇發作的緊要關頭,強尼并沒有尋求醫務救助,而只將羅蘭扔到汽車后座上。他對搭檔的冷漠令人震驚。科恩兄弟的電影向來是表現灰色人生的。本片在這些小人物群像的塑造上顯然繼承了他們一貫的精神。這個底層世界難得見到光亮溫暖,充斥其中的是大量的灰暗、冷漠和絕望。
作為一部音樂片,本片有不少歌唱段落,基本都由演員本人真實演唱,這是因為本片的幾位主演具有歌手身份。扮演勒維恩的是來自危地馬拉的青年演員奧斯卡·伊薩克,他的主要身份其實是歌手,擁有20多年的彈奏經歷,曾是樂隊TheBlinkingUnderdogs的主唱。他參演的電影并不多。接受記者采訪時,他說:“演這個角色簡直是完美地結合了我的兩項技能。我們都是現場演奏,并不是錄音重放,感覺就是在拍一部演唱會電影。”扮演吉姆的是美國流行歌手賈斯汀·丁伯萊克。他和片中其他幾位主演合唱的《五百英里》成為2013年的熱門歌曲,點擊量僅次于大熱電影歌曲《Letit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