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新凡
(福建省仙游縣房地產管理中心,福建 莆田 351200)
引言:房地產業的高速發展有著兩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是積極作用,主要是加快了城市化的步伐,使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有效提高;另一方面是消極作用,高速發展之下,盲目開發、不合理開發等現象尤為嚴重,這不但與我國相關政府所提倡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方針不符,而且還對環境造成了嚴重影響。鑒于此,對于城鄉建設而言,在遵循可持續發展方針的基礎上,使其規劃管理實現規范性與科學性便顯得尤為重要。
城鄉在建設過程中,所存在的一些制約因素阻礙了其規劃管理,讓城鄉建設不具規范性與嚴謹性,讓城鄉發展呈現滯后的現象。
1.1 缺乏統一的區域規劃及部署:由于多方面的因素,例如:歷史、社會及地理等因素,致使我國城鄉在分布上不具均衡性,主要呈現了極為明顯的“東密西疏”特點。特別是在改革開放后期,因發展起點、條件及相關政府扶持政策等方面的不同,導致東中西地區經濟發展存在較大的差異性。城鄉分布不均衡,加之過密與過疏兩者并存,使城鄉生態環境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現狀下,水污染極其嚴重、水質下降趨勢快速,進一步加大了“水危機”[1]。總而言之,據于上述情況,在缺乏統一的區域規劃及部署的缺陷下,使得我國城鄉建設發展遭遇了嚴重阻礙。
1.2 缺乏科學的規劃指導:房地產企業在開發地產后,科學的規劃指導顯得尤為重要。然而,目前,城鄉建設卻嚴重缺乏科學的規劃指導,在某種程度上而言,有關聯到地產管理中心工作人員工作的疏忽。例如:沒有對自身資源的優勢、特點及條件進行充分考慮,在規劃指導上不切合實際,想擴建工業區與大市場,但是受到目前城鄉規模、資金以及基礎設施等方面的影響,最后整體規劃成了空談,嚴重阻礙了城鄉可持續發展。
1.3 管理滯后,且生態環境破壞嚴重:有效的管理能夠使城鄉建設的步伐更為穩健,但是目前在城鄉建設上,管理力度卻顯得不足,普遍存在滯后現象。劃地盤、增投資及造房子等方面較為盲目性,并且多數城鄉基礎設施建設標準不高,質量普遍較低。另外,城鄉在規劃建設過程中,往往忽略了周邊的生態環境,使其遭遇嚴重破壞,進一步無法實現城鄉經濟、人文等與環境的和諧發展,為城鄉建設帶來了較為明顯的隱患。
針對城鄉建設規劃管理面臨的一些問題,對其制定相對應的有效策略便顯得尤為重要。這些也房地產管理中心工作人員必不可少的工作內容之一。
區域規劃及部署實現統一性需要做好多方面的工作:首先,加大力度推進農村人口城市化,需突出重點,強化集中,對農村城鎮結構與布局進行合理的調整與優化,對農村縣城與縣級中心鎮實施大力發展措施,走“集中型”農村城鎮化發展道路。其次,提高城鄉功能,以此啟動市場需求,使城鄉更具現代化,進一步使城鄉就業壓力及矛盾得以有效解決。再則,對周邊生態環境進行有效保護,在地產開發過程中,對周邊環境進行嚴謹部署,使規劃與環境相輔相成,讓規劃不受環境的影響,環境不為規劃帶來阻礙。最后,發揮當地城鄉的自身優勢,使城鄉土地的利用、運輸及廢物處理融合到最佳使用能源及材料的規劃當中,進而消除城鄉向外蔓延的局勢。總之,區域規劃及部署實現統一化,是城鄉建設發展必不可少的工作環節之一,需要相關工作人員以嚴謹的工作態度,充分落實每一部分的工作。
布局合理、規劃科學需要考慮的是:其一,城鄉規劃需從實際出發,發揮城鄉所具備的地理優勢、人文優勢及產物優勢,揚長補短,無論是布局還是規劃,均需結合城鄉經濟,以實踐證明該項舉措的可行性。其二,功能需合理分區[2]。相關功能需齊全,并且要便于交通及有利環境保護,進一步使工業區、商業區及文化區等實現合理布局。其三,基礎設施需實現綜合配套,涵蓋了城鄉道路的寬度、學校服務設施的安排、醫院設施的安排及各類城鄉供應系統,例如:供電系統、供氣系統及給排水系統等。其四,突出生態環境保護,對環境惡化等現象進行規避,進一步加快城鄉建設規劃管理。
著重管理,并加強環保意識需充分落實兩方面的工作:一方面,對經濟與環境兩者間的關系進行有效處理。城鄉經濟進步及發展的前提是做好環境保護工作,因此在工業上,就需要重點發展對環境少污染或者規避污染的工業;在農業上,就需要充分發展生態農業與觀光農業;并且在外資引進的情況下,應對有關環境污染及破壞自然景觀的項目進行有效防范。另一方面,落實建設與保護工作。遵循可持續發展原則,加強民眾的環保意識,對城鄉土地、水利及農業等建立保護的基礎上,構建相應的監督部門,對生態環境的監測、評價起到顯效作用,并對評估過程所存在的生態環境問題采取有效的解決措施,對城鄉各部門進行協調。有效指導城鄉建設及保護工作,使城鄉建設規劃管理更具實效性,進一步為早日實現城鄉可持續發展奠定扎實的基礎。
結語:通過本課題的分析與探究,認識到城鄉建設規劃管理的重要性。然而,面對所出現的種種問題,便需要統一區域規劃及部署、進行合理布局與科學規劃、在致力管理的基礎上,全面加強環保意識等。相信充分做好以上這些,我國的城鄉建設將更具時效性與科學性,并在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上,進一步為我國城鄉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
[1]馬民濤.盧萌萌.朱瑞娟.我國資源型城市的環境與經濟可持續發展分析[J].中國環境管理,2011,06,25.
[2]張果.曾永明.王群.劉宗鑫.統籌城鄉可持續發展動力機制研究——以宜賓市南溪區為例[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