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歡
(渤海大學,遼寧 錦州 121000)
引言:旅游業是第三產業的代表,在經濟學界被譽為“無煙產業”。一個地區旅游經濟發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這個地區的經濟的綜合發展的規模和速度,對于擴大生產,拉動內需,轉移剩余勞動力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在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理論的指導下,大力發展旅游業是踐行黨中央關于科學發展觀的具體要求。丹東作為我國最大的邊境城市,依托地區豐富的旅游資源,實現旅游經濟的跨越式發展是目前亟待解決的重要議題。本文通過對丹東旅游經濟發展現狀的分析,提出了一些相關問題的解決策略,希望助力于丹東地區旅游經濟的發展。
從遼寧省的優質旅游資源的分布來看,丹東地區的旅游資源非常豐富。在全省的國家級的風景名勝中,丹東擁有7處國家級的旅游勝地,省級風景名勝有6處,還有近百處的富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景點,可以說為旅游經濟的發展打下了很好的物質基礎。但從遼寧省的經濟年鑒中,我們會發現丹東旅游經濟對于當地國民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并沒有發揮應有的水平,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特別是,在旅游經濟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如何發揮邊境城市的優勢,找到一條具有自己優勢和特色的旅游發展思路具有非常重要的優勢。
與我國其他旅游經濟發展水平比較高的省市相比,丹東在旅游發展過程中存在下列問題。
首先,丹東地區旅游特色不明顯。我國是一個旅游資源豐富的國家,也是旅游消費的大國。根據國家有關部門統計,每年的黃金周期間,中國有超過千萬的旅游大軍要么在旅游勝地,要么在去往旅游勝地的路上。但是,隨著消費者旅游觀念的不斷提高,旅游已經不僅僅停留在過往的“上車睡覺,下車拍照,回家啥都不知道”的旅游方式中,他們對于旅游有著更高的要求和期待。比如說,游客希望景點能在心靈凈化方面予以啟迪,希望自己在增廣見聞方面有新的發現,希望景點具有自己獨一無二的特色而不是千景一面,讓人沒有好奇和新鮮感。但從丹東目前的旅游資源的建設和分布來看,除了國家級景區比較注重自身資源的開發和特色的挖掘,例如,在丹東東北處的國家級景區青山溝,就依托自身的天然優勢,打造天然氧吧,每天吸引著無數的游客來這里修養身心,在暢享深呼吸的同時,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山水的瑰麗。和它相鄰的天華山也獨具特色,山中的湍湍流淌小溪,參天的百年古樹,林中的野獸奇珍,造型各異的山石都給游客帶來了不一樣的享受,讓人流連忘返。 在國家三農政策的支持下,丹東的鄉村游也別具匠心,有著非常好的發展。比如,丹東的大梨樹景區將自然景觀和人文農業的休閑科學的結合在一起,被評為“中國最美的鄉村”,對其他旅游景區的特色發展有著很好的借鑒意義。但其它的地區發展的方式和觀念還比較落后。地區之間發展水平不平衡已經成為影響旅游經濟整體水平的一個不利因素。
其次,丹東地區接待水平有待提高。在旅游經濟發展過程中會出現一個發展的矛盾或者說是一種瓶頸。具體表現就是,由于自身主客觀條件的限制,無法接待和容納更多的游客,丹東的旅游經濟發展就出現這種現象。比如丹東的一些比較著名的景區位置比較偏僻,道路交通,提供住宿、餐飲服務等方面還無法滿足廣大游客的參觀需求。特別是,我國當前的旅游時間比較集中,旅游人群多集中在“五一、十一”和國家的法定節假日期間,所以大量的游客涌入景區對當地電費旅游配套的相關產業和單位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再次,丹東旅游從業人員的素質亟需提高。旅游是一個對外開放和交流的窗口,也是展示丹東市民特別是丹東旅游從業人員素質的一面鏡子。由于,從業機構比較龐大,從業人員素質水平參差不齊。雖然丹東地區也有不少的旅游專業學校,每年培養和輸送大量的旅游專業人員。但由于缺乏比較有效的考核和監管機制,由于從業人員自身素質等原因而引起的旅游消費投訴的案例,近幾年有上升態勢。所以,隨著國內外游客涌入丹東,打造一只專業化的旅游服務團隊,為游客提供及時有效的信息咨詢和建議服務是丹東旅游服務業跟進的重點。
最后,丹東旅游信息化建設滯后。在高度發展的信息化社會,信息就是財富,掌握這種信息化的工具和手段將會極大的促進當地旅游資源的升級和發展。旅游資源的信息化建設對于旅游資源的合理調控和旅游發展的監管和維護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我國東部旅游經濟比較發達的沿海城市,旅游信息網已經成為游客進行旅游線路的選擇和設定的重要參考內容。在互聯網信息技術的支持下,游客只需清點鼠標就能實現對景區門票,賓館預訂,交通工具的選擇等諸多項目,極大的節省了游客的時間也提高了景點各相關工作單位的工作效率,這種旅游信息化的建設應該在丹東旅游發展規劃中予以突出和強調。在一切和網絡對接的時代,只有不斷的進行信息技術的改革,與時俱進才能在競爭激烈的旅游經濟市場中擁有一席之地。
旅游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是我們努力的方向,只有正視這些問題,并且群策群力才能為丹東旅游經濟的發展掃平道路,根據上述丹東旅游經濟發展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本文借鑒其他省市的發展經驗依據在管理學中比較流行的SWOT理論,提出了以下幾點發展建議。
首先要發揮政府和市場的雙重作用。旅游經濟也是市場經濟的一部分,要接受價值規律的調節。在市場競爭過程中,只有不斷銳意進取,與時俱進的旅游資源景點才能在旅游市場中存活和發展。政府要把旅游產業推向市場,讓旅游經濟在市場的洗禮中不斷的成長和壯大,與此同時,政府要發揮宏觀調控的作用,在政策和稅收等方面為個旅游景區的發展提供助力。政府尤其是丹東旅游負責部門應該立足全局統籌規劃,在全面分析本地區Strength(優勢) Weakness(不足)Opportunity (機遇)Challenge(挑戰)的基礎上,制定丹東旅游經濟的中長期發展規劃。只有規劃科學,才能在未來旅游經濟發展的路上穩健前行。
其次,在旅游經濟的發展過程中,丹東地區應該借鑒山東日照的農家樂發展經驗,以旅游為媒帶動當地旅游產品的宣傳和銷售。丹東地處中朝邊境和朝鮮隔江相望。如何在當前的法律法規的約束下,盡可能的以“抗美援朝”為宣傳品牌,打造紅色旅游路線,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只有把這種品牌的力量發揮出來,才能有效帶動當地旅游經濟的發展。讓游客在參觀各種紀念的遺跡中,重溫當年我們英雄兒女的青春與熱血。這里旅游已經超過了一般的觀光休閑更是一次革命的教育和精神的洗禮。
最后,規范旅游產業,切實保障消費者利益,實現旅游業的持續健康發展。作為第三產業的代表,旅游業從本質上來講就屬于服務業。所以,服務質量的高低直接決定著地區旅游經濟的發展水平。在互聯網資訊傳播如此發達的今天,透明化、公開化的政府公務平臺,因從宏觀的角度切實維護消費者的切身利益。任何危害甚至威脅游客利益的事情要做到及時處理、及時公布,從源頭抓起,防微杜漸把游客的生命安全利益放在首位。丹東地區要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法規,打擊和取締一些旅游接待資質不達標的接待單位,并大力開展接待人員的職業道德修養和專業素質的培訓和提升,打造了一批高水平的接待單位,形成了金字招牌。只有切實從服務質量上抓起,才能在旅游資源如此同質化的今天,牢牢把握住旅游經濟的核心競爭力,因為在市場化運作的旅游經濟中,唯有服務質量好服務品質才是最終贏得市場的不二法門。
結語: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出去走走的想法越來越強烈。中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和燦爛文明的文化大國,也是山河壯美、風景秀麗的自然旅游資源極為豐富的國家。當前,國家正大力提倡可持續的發展路線,要實現人、自然、資源、社會的持續性的發展。旅游經濟是一個非常好的發展趨勢。如何,利用自身的地區資源優勢,發展特色旅游經濟,帶動當地居民奔小康是每個地區政府工作的重點。丹東作為中國最大的邊境城市,一定會在未來的發展中取得更加輝煌的成果。
[1] 郭來喜,吳必虎,劉鋒,范業正;中國旅游資源分類系統與類型評價[J]; 地理學報;2000年03期
[2] 衣芳媛;;丹東市旅游資源分析及旅游線路設計[J]; 黑龍江對外經貿;2009年12期
[3] 趙愛華;丹東旅游發展的對策研究[J]; 經濟研究導刊;2010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