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艷
(渤海大學,遼寧 錦州 121000)
引言:隨著國家產業結構調整步伐的加快,大力發展旅游業成為各級政府部門關注和扶持的重點產業。在旅游業日益繁榮和發展的今天,如何從宏觀角度對行業的發展前景進行準確的分析和判斷,對于整個行業的健康和持續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旅游業作為一種新興的產業,它的歷史悠久但作為國民經濟發展的一個組成部分,在部分地區已經能夠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的時間還比較短暫。所以,面對一個新興的產業,我們有必要對它的發展趨勢和遠景做一個科學的分析和判斷,從而避免在旅游業的發展過程中,出現一些偏差或錯誤,影響行業的持續發展。
“天遼地寧,物華天寶,得天獨厚”可以說是對遼寧旅游業發展優勢的描述,在全國的旅游市場中,遼寧是為數不多的幾個旅游資源門類比較齊全的省份之一。無論是自然山川還是人文景觀,無論是鄉村民俗還是現代的都市文化,都是遼寧省優質的旅游資源的組成部分。根據最新的政府工作報告,我們發現以旅游業為代表所帶動的食品加工,交通運輸,餐飲服務等行業的稅收已經在占到了國家稅收中近五分之一的比重,旅游業在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以及城市人口再就業方面的作用也日益突出。根據勞動與社會保障局關于就業的數據分析結果顯示,旅游業的發展規模每上升一個百分點將會直接解決上百萬的就業崗位問題,特別是在帶動大學生自主就業或創業領域發揮著積極的作用。這是從遼寧省旅游業的發展所帶來的意義來分析。從旅游行業本身的發展,我們會看到:遼寧旅游業還有很多需要注意的不利于旅游業整體經濟發展的客觀因素。具體來說:
首先,遼寧旅游經濟發展不平衡。由于旅游業很大程度上和旅游資源的豐富程度有著直接的關系。換句話說,一個地區的旅游資源越優質,越豐富則它的發展的動力和潛力則會越大。遼寧雖然旅游資源,特別是旅游自然資源非常豐富,但由于分布不均以及地理區位等原因,影響并制約著地區旅游經濟的發展。以國家級旅游資源的分布來看,根據國家旅游局關于旅游資源的調查顯示在遼寧省境內的國家級旅游資源有近50多個,這在全國的優質旅游資源的儲備情況來看遼寧省都有很大的優勢。美中不足的是,這些國家級的旅游資源包括森林公園、風景名勝、文化古跡、世界文化遺產等旅游項目的分布情況比較集中。例如,國家級的旅游資源的主要分布在大連,其擁有者全省近半數的國家級旅游資源。其次是遼寧的省會城市,它所擁有的國家級旅游資源有15個,其它的國家級的旅游資源都零星分布在丹東、鐵嶺、本溪等城市,這種旅游資源的不均勻分布,不利于地區旅游資源的統籌和規劃,容易造成旅游資源的過度開發或者畸形發展,難以發揮合力,形成規模優勢。
其次,每個地區的區位對旅游經濟的發展也存在不利的影響。隨著旅游行業中,自駕游的興起,越來越多的游客選擇乘坐私家車來進行旅游。所以,如果一個地區的交通比較發達,特別是高速公路建設水平比較高,將會對整個旅游經濟起到非常好的帶頭作用。遼寧省會沈陽和大連旅游經濟的快速發展就顯示了區位在旅游經濟發展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總體來看,遼寧旅游經濟發展的不平衡的客觀原因是其中存在著比較顯著的“位勢”特征。換句話說,在交通設施比較完善和發達的地區,其旅游經濟的發展水平也比較高。具體來說,大連市海陸空交通便利,每年吸引著大量的海外游客,尤其是周邊地區,比如日本、韓國已經成為較為穩定的旅游客源,其區位優勢隨著開放旅游政策的不斷放寬與支持,必將會引領遼寧旅游經濟的發展。
作為歷史著名古都,沈陽也在借助其省會城市的區位優勢,通過建立東北地區最大的民用航空港以及全國最高等級的高速公路網絡無縫覆蓋,其旅游經濟的潛力也已蓄勢待發。與大連、沈陽相對應的是本溪、鞍山、撫順等城市,雖然其旅游資源也比較豐富,但由于地理位置的影響,旅游資源的影響力還未有效的轉化為生產力,這樣的中小城市還有錦州、阜新、鐵嶺等。
最后,旅游資源的發展缺乏長遠的規劃。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看,旅游資源也是資源的一種。隨著旅游業對經濟拉動作用的日益明顯,很多地區和部門開始大力發展旅游業。這一方面促進了旅游經濟的發展和繁榮,另一方面卻為自然資源特別是旅游資源的可持續發展造成了威脅。具體來說,每一個景觀的游客容納量是有額度的,在旅游的高峰期,由于缺乏疏導和細致的安排,導致旅游景觀,特別是一些歷史人文景觀在超負荷的游客壓力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還有,部分地區為了吸引更多的海內外游客,不考慮本地區的自然生態系統的穩定,上馬一些人造景觀特別是一些超大型的人造建筑對當地的生態環境早成了極大的破壞。其中比較嚴重的是在景區侵占耕地,大搞房地產的開發和建設,這些都是旅游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不和諧的音符,如果不加以重視和解決,那么遼寧旅游經濟的發展將會在未來的發展時間,遭遇發展的危機和瓶頸。
旅游資源,特別是自然旅游資源的數量是有限的,甚至可以說是有壽命的。我們要在發展的過程中,立足本地區實際,進行科學的發展前景分析,制定可持續的發展戰略。
首先要實現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的整合。在旅游業的發展過程中,游客的需求也會呈現階梯形的發展。具體來說,早期的游客,會比較注重景觀的外在建筑包括風景的視覺刺激。這是一種初級的審美。隨著大眾審美水平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游客對景觀背后的文化資源,以及景點所賦予的教育價值予以更多的興趣和重視,這是符合西方心理學家馬斯洛關于人的需求分析的。所以,在景觀的建設和開發程中,我們要避免流于表面的形式,要切實進行文化元素的介入,只有當一個旅游建筑賦予了文化的內涵之后,它自身的價值才會在歲月的洗禮中越來越大,而不會在人們的忽略中逐漸因被人遺忘而不斷貶值,荒廢。
其次,要形成自己的品牌。21世紀是一個“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時代,旅游經濟作為市場經濟的一部分,也應該而且必須按照市場的規則來經營和發展。在這么一個全民營銷的時代,在南方部分旅游景區,當地的旅游局長親自掛帥到各個省市進行旅游資源的推介就是一個很好的嘗試,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2013年,遼寧錦州,借助舉辦世界園林博覽會的大好時機,在搞好園區建設的同時,不斷走出去,讓更多的人來了解錦州,了解世博園,經過一年的實踐來看,這種品牌的宣傳效果非常好。不僅提高了錦州在全國人們心目中的地位,更是吸引了更多的海外賓朋來錦州參觀旅游,旅游的品牌營銷取得了預定的效果。
最后,在旅游資源趨于同質化的今天,如何銳意創新,大力改革,充分認識發展旅游產業的重要意義,樹立把遼寧建成旅游強省的目標,把旅游產業發展納入各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各級黨委、政府加強對旅游產業發展的領導,制定支持旅游產業發展的配套政策,在項目審批、產品開發、人才培養、信貸稅收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確保各項措施落到實處。旅游經濟作為第三產業的代表,代表著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也符合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遼寧省作為共和國的長子,在共和國的初期樹立了自己的豐碑,隨著改革開放特別是經濟產業的調整與改革,在這一發展大潮中,遼寧省應大力發展,振興老工業基地的歷史使命光榮而艱巨。
結語:遼寧是一個革命老區有著豐富的旅游資源,在新時代依托現有的資源,進行合理的規劃和統籌,促進資源的有效、有序利用是實現遼寧旅游經濟美好前景的關鍵。當然,這種美好的發展前景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在市場的洗禮中,不斷的進行調整和變革。只有立足遼寧地區的實際,發展地區特色,走一條可持續的旅游經濟的發展路線,遼寧旅游經濟的美好前景才會更快的到來。
[1] 趙西萍.旅游市場營銷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46.
[2] 張宏鋼.淺論“旅游新產品”的開發策略[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0,26(6):39-41.
[3] 闕麗萍,陳興祖.政府及行業協會與我國旅游行業管理[J].商業研究,2002,(06):147-149.
[4] 林南枝, 陶漢軍.旅游經濟學[M].南開大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