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琳琳
(渤海大學經法學院,遼寧 錦州 121013)
前言:2009年12月我國出臺了一項新的法律——《侵權責任法》,它標志著我國對個人隱私權的保護已達到一個新的高度。隨著社會經濟和大眾傳媒的不斷發展,人們對公眾人物的隱私權也越來越關注,以下將對我國民法中對公眾人物的隱私權保護措施進行分析。
公眾人物隱私權是由公眾人物和隱私權兩個詞合成而來,因此要理解公眾人物隱私權就要先理解公眾人物和隱私權這兩個概念。
公眾人物是指在一定范圍內有著廣泛的影響力,并且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與社會公眾利益有密切聯系的人物。具有較高的社會知名度,與社會公眾利益密切相關是公眾人物的兩大特點。公眾人物涉及的范圍較廣,包括影視明星、球星、著名專家學者、著名經濟人物、政府官員等等。
關于隱私權的概念目前學界有幾種不同的觀點,1、隱私權就是保護個人秘密不被公開的權利。2、隱私權是指個人信息不被非法獲取和公開,個人私事不受外界非法干擾的權利。3、隱私權就是公民不愿讓他人知道自己秘密的權利。綜合以上觀點,筆者認為隱私權是人格權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是指任何公民或法人不得在未經本人同意的情況下,干擾其私生活,收集傳播其個人信息。
中國人民大學王利明教授認為,公眾人物這個比較特殊的主體對與公眾利益無關的,自己不愿意讓他人知道,不愿讓他人干涉的個人私事的保護控制權就是公眾人物隱私權。
與普通人物相比,公眾人物作為一個特殊群體,他們受到的社會關注較多,社會地位較高,占有的社會資源較多,社會影響力也較大。他們的言行舉止與社會公共利益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他們隱私具有以下特點:
1、隱私受到社會的關注。公眾人物一般都是成功的代名詞,所以必然引起眾多人的羨慕。人們在羨慕公眾人物生活的同時,也對他們產生了好奇心,對他們的私生活好奇,對他們走向成功的經歷好奇。所以,一旦某個人成為了公眾人物,人們便會想辦法去了解他的生活經歷,了解他的個人信息。
2、與公共利益密切相關。首先因為公眾人物有較高的社會地位和較高的社會關注度和社會影響力,因此對社會價值觀念有一定的引導作用。公眾人物正義的、善良的行為會改善社會風氣,給社會注入“正能量”。比如去年習近平主席排隊買包子、陳光標積極做慈善,他們就是在給人們樹立一個榜樣,喚起人們心中的真善美,讓社會變得更加美好。但是公眾人物的負面行為或言論也會嚴重損害社會風氣,比如“艷照門”事件、“獸獸門”事件、文章出軌事件,這些不良的行為都給社會帶來了極其惡劣的影響。當人們在做“壞事”時,會給自己找借口說:“某某公眾人物都這么做,我為什么不能這么做”。其次,由其特殊身份決定。某些公眾人物由于其身份比較特殊,導致其隱私與公眾利益息息相關。比如在選舉政府要員時,會對他的學習經歷,社會出身,工作經歷,道德品質等個人隱私進行全面調查,因為這些隱私是評價他能否勝任該職業的重要標準,他們的隱私與社會公眾利益有著密切的關系[1]。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我國法律的基本原則,它體現了法律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公眾人物雖然有他的特殊性,但是從法律角度來看,他們和普通人一樣都是公民,都享有隱私權。但是法律具有普遍適用性的特點,它并沒有明確指出誰享有該權利,誰不能享有該權利。而且隱私權有一個比較特殊的性質——克減性。即當公民的隱私權與國家利益、公共利益出現沖突的時候或者公民的隱私權與社會公眾的知情權相矛盾的時候,公民的隱私權就會受到克減。所以只要公眾人物的隱私不與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發生矛盾沖突,公眾人物的隱私權就會得到國家法律的保護。
首先,公眾人物作為一個特殊群體,他們的社會地位較高,掌握的社會資源較多,受到社會關注的程度也更高,披露他們的隱私具有更大的價值,所以他們的隱私更容易受到侵犯。現在我們隨便打開一個網站,就可以看到大量公眾人物的隱私。不論是身高、體重、生日等個人信息,還是婚姻狀況、愛人的工作、幾個子女等家庭信息,只要你想知道都能在網上找到。而這些信息我們早已司空見慣,甚至不知道未經當事人同意擅自披露這些信息是違法的行為。所以公眾人物的隱私權受到嚴重侵害。其次,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傳播信息的手段更加多樣、更加方便快捷,如果公眾人物的隱私不小心泄露了出來,將會迅速的傳遍全國甚至全世界。雖然隨著時間的流逝,人們可能會忘記這些事情,但是它對當事人造成的傷害是難以彌補的,比如“艷照門”事件。艷照披露以后,阿嬌的演藝事業跌入谷底,直到今天她的演藝之路依然走的不是很順利。這件事更是張柏芝、謝霆鋒夫婦離婚的罪魁禍首。最后,公眾人物擁有廣泛的社會影響力,如果他們的負面隱私被公布于眾,會對社會公眾利益或者社會道德產生許多消極影響。近年來侵犯公眾人物隱私的現象時有發生,警示我們必須加強對公眾人物隱私的保護[2]。
首先讓我們來看一個例子:2009年的時候,在未得到張一山本人同意的情況下,中國娛樂網公布了一張張一山的照片,并且在標題中使用“半裸”、“性感”等詞,對此,張一山起訴了該網站,認為該網站侵犯了他的名譽權。要求該網站向他賠禮道歉,刪除這篇文章,并賠償5萬元的精神損害。最終法院判決張一山的訴訟不成立。理由如下:雖然在未經張一山同意的情況下,該網站刊登了他的照片,但是這張照片是真實的,并非偽造。所以被告沒有侵犯張一山的名譽權。
在我看來法院的判決存在不妥之處,因為張一山的照片屬于私人物品,不會損害國家利益或公共利益,所以不存在克減問題。中國娛樂網未經本人同意就披露私人照片屬于侵權行為,但是法院卻判決該網站沒有侵犯張一山的名譽權。由此可以看出我國法律對公眾人物隱私權的保護存在一些缺失。
長期以來,我國對隱私權的認識不足,把隱私權歸于名譽權之中。有關公民隱私保護的法律條文更是分散在憲法、民法、刑法等不同類型的法律之中,缺乏系統性,對于公眾人物隱私權的保護也沒有做出具體規定。立法缺失,導致法院在審理判決此類案件時,沒有具體的法律條文可以依據,缺乏判決標準,同樣案件,判決結果卻存在巨大差異,使得法律難以保護受害者的隱私權。而保護公眾人物的隱私權更是缺少相關法律依據,導致我國公眾人物的隱私權難以得到保護,侵犯公眾人物隱私的行為時有發生。
由于種種原因,我國在保護公眾人物隱私權這一方面做的一直不好,立法工作相對滯后,難以適應社會現實的要求。普通人的隱私權都難以得到較好的保護,更別說社會公眾人物的隱私權了。隨著網絡技術與通信技術的不斷進步與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這個信息傳播速度極快的時代里,人們侵犯他人隱私的方式和方法也隨之發生了變化,目前我國民法體系中對公民隱私權的保護措施特別是公眾人物隱私權的保護措施已經難以應對當前的復雜情況。目前我國僅有兩部法律來保護網絡隱私權。一部是2000年由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另一部是2005年由公安部部長辦公會議通過并頒布實施的《互聯網安全保護技術措施規定》。除了這兩部高級別的法律法規外,一些地方也出臺了一些規范網絡的地方行政法規,但遺憾的是沒有提到網絡隱私權的保護問題。正是由于立法上的缺失,難以形成良好的行業自律模式。導致法律難以保護人們的網絡隱私權。除此之外,對于什么是隱私權,什么是公眾人物和公眾人物隱私權受保護的范圍等問題,我國法律都沒有做出明確規定。同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法律對隱私權的保護力度依然很小。因此我國的全國人大及其常務委員會等有關立法部門要加快對隱私權的立法保護工作,尤其是對公眾人物隱私權的立法保護工作,不斷完善我國的法律體系,使公眾人物的隱私權得到應有的保護。
公眾人物和隱私權,這些概念都是從國外傳來的,并非我國的“土著”概念,因此與我國的“土著”法律概念有一定的差異。但是隨著社會主義法制進程的加快,我國社會民眾逐漸了解并認可了這些概念。人民群眾開始萌發保護隱私權的意識。但是受我國儒家傳統文化的影響,在日常生活中過于強調“公”而忽視了“私”。這就導致保護公民的個人隱私尤其是公眾人物的隱私缺少文化上的支持,所以人們對于保護自身的隱私權的觀念還比較差,而且對于公眾人物是否應該享有與普通公民同樣的隱私權的問題,社會上也爭論不休,沒有得出一致的看法,侵犯公眾人物個人隱私的現象時有發生。因此,我國有必要加強保護隱私權的宣傳工作,讓每個公民都認識到隱私權神圣不可侵犯,同時也要加強保護公眾人物隱私權的宣傳工作。
通過對我國的現有的保護公眾人物隱私權的法律條文和我國在司法實踐中相關事件的深入調查研究,加強公眾人物隱私權的保護工作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隱私權是公民一項重要的民事權利,公眾人物隱私權是公民隱私權的具體存在形式之一。由于公眾人物的身份和地位都比較特殊,所以公眾人物只能犧牲自己的一部分隱私權,用一些隱私來滿足社會公眾的好奇心和知情權,但是這并不是說公眾人物沒有隱私權。所以我國必須要盡快制定一部符合我國實際國情的、系統的、全面的《民法典》,把公眾人物享有隱私權這一項寫入其中,讓我國的每一個公民都充分享有隱私權,從而推動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
在未來的《民法典》中,必須明確指出每個公民都充分享有隱私權,并明確指出隱私權的基本問題。如:隱私權的定義、特點、適用范圍、適用對象、種類、侵權行為、侵權方式等具體問題進行詳細說明。同時,把公眾人物的隱私權單獨羅列出來,設立專門的章節,進行明確保護。
《民法典》還應當把“公眾人物”作為一個單獨的法律概念進行法律上的定義,在法律上明確公眾人物的適用范圍。只有這養才能給公眾人物隱私權的保護提供強有力的法律支持,才能更加有效的保護公眾人物的隱私權。在界定公眾人物的法律概念以后,《民法典》還應當明確規定公眾人物隱私權受法律保護的范圍,即公眾人物的哪些隱私受法律保護,哪些隱私是受到克減的,使法院在處理相關案件時有法可依[3]。
《侵權責任法》已經明確規定了隱私權是每個公民都享有的一項獨立人格權利。當公民的隱私權受到損害時,公民可向法院提起訴訟,用法律來維護自己的權益,所以這部法律對我國來說具有重大意義,開創了保護公民隱私權的先河,但是這部法律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首先該法的內容比較空洞,缺乏隱私權的具體內容、法律條文過于抽象,在司法過程中很難做出準確的判定。其次,沒有對公眾人物的隱私權做出明確的規定,對于公眾人物隱私權受保護的范圍、侵權行為的判定標準以及侵權以后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等問題,都沒有做出詳細的規定說明。因此必須對《侵權責任法》進行修改,增加有關保護公眾人物隱私權的內容,使公眾人物的隱私權得到法律上的有效保護。
隨著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的不斷發展,隨著人們對隱私權的保護意識不斷增強,在未來可制定一部《隱私權法》專門保護公民尤其是公眾人物的隱私權。對公眾人物的隱私權做出更加詳細的明確的規定。
結論:目前我國對公民隱私權尤其是公眾人物隱私權的保護工作做得依然不好,現實生活中依然存在一些損害公眾人物隱私權的現象。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我國民法對公眾人物隱私權的保護力度不夠,沒有對公眾人物的隱私權做出明確的規定,在日常的司法活動中又過多的照顧公眾利益,導致公眾人物的隱私權不斷受到侵犯。因此,我國必須加快相關法律制度的建設,讓公眾人物的合法隱私權利得到保護。
[1]袁志航.公眾人物隱私權的民法保護[D].吉林大學,2013,05(11):10-25.
[2]詹兆園.試論公眾人物隱私權的民法保護與限制[D].廈門大學,2011,08(02):23-33.
[3]王天佳.網絡環境下公眾人物隱私權的法律保護問題研究[D].吉林財經大學,2013,11(05):3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