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強, 楊 莉
(1.西北礦冶研究院;2.白銀有色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選礦公司, 甘肅 白銀730900)
環境工程的理論在20世紀90年代左右就有很多國內外的環境專家開始研究,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突破一種比較局限的限制,不能僅用環境試驗作為裝備質量的檢驗標準。在我國,環境工作者在上世紀90年代的時候開始被原國防科工貿工委在環境工作會議上提出了環境工程的相關論文,剛開始論述環境工程的相關含義和推行的必要作用[1]。在不斷的發展變化中環境方面的工作也在逐漸的進步,并且環境適應性也是裝備的固有的特性,對于產品的環境適應性必須要在早期的設計中,考慮這一特性,并納入陳品型號設計的工作中。對于裝備各種產品型號的環境適用性和各種性能都需要環境工程的推行才能得以發展,我們要突破傳統的局限,全面整體的看待環境工程。我們要盡快轉變到環境工程這一大的范疇中,我們注意到后續發展中各種相關政策的出臺對。下面就環境適應性和環境工程的相關知識作簡要分析,并探討對型號保障作用的相關工作。
在我國,有出臺的相關規定詳細具體的介紹了環境適應性,指的就是在裝備的壽命期限內對于在各種環境作用下預計能實現它的功能性能以及不受損壞的能力,是裝備的很重套的特性之一[2]。而這里所說的環境說的是有可能遇到的比較極端的險惡環境,適應性說的就是適應這種惡劣環境的能力,那么對于溫和優良的環境就沒有問題。而工程說的是裝備實現或產生規定的動作或行為的能力,能滿足實際需求,因為裝備的功能和性能是要滿足需要才能在實際中得以正常使用的。
作為產品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特性,環境適應性有其多種組成部分,像產品的性能以及安全可靠性等等都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這樣的性能組成決定裝備的環境適應性要由制造裝備的材料、構件以及結構設計和施工設計時的工藝是否有效合理。因為一個裝備的定型意味著它的耐環境能力就不能遍了,因此裝備的環境適應性是裝備的很重要的特性,它是在產品的設計和制造階段就需要考慮,并通過有效的管理來保證的。通過內涵本質的分析,我們可以發現環境適應性的兩個方面的意思,第一是發生損壞后,利用可以恢復的工藝后可以使得裝備能繼續正常工作;第二就是正常工作的含義是指的各項功能和指標正常,根據實際環境需要來進行判斷[1]。
環境工程指的是一門學科,是將科學技術與工程實踐相結合用于減緩環境對裝備使用功能的影響,以提高裝備的奶環境能力,包含如工程管理和環境分析以及適應性等多門課程[2]。
追溯環境工程的話,環境工程實際上很早就出現了,只是大家對于環境工程的理解不同,長期以來都理解的是環境保護工程,保護對象是地球生物,包括人類和動植物等,從這一方面看它的主要內容就是探測環境污染和做好環境保護,治理環境。它與環境工程是截然不同的兩個概念。環境工程面對的主要對象是制造出的各類設備,像飛機和船艦等各種載體,以及構造這種載體的設備等。這些裝備都有一定的壽命期限,在這個期限內它們會處于各種復雜的環境紙種,在惡劣的環境下就很容易受到損壞或者無法正常運轉,所以環境工程指的就是裝備的環境工程,是一種為了使裝備的環境適用性增強而研制的多種技術和工藝措施的系統的科學的工程[2]。
裝備能夠在環境中并且在其壽命期限內進行良好的運轉,比如貯存運輸等,不被環境作用所破壞就說明他的環境適用性比較強。裝備是否失效或有故障是環境適應性的判斷依據。所以說如果裝備環境適應性不合格,則代表裝備不能投入使用。所以加強對環境適應性基礎技術的研究,在產品裝備設計初期就靠慮其環境適應性的特征,加強自身的適應性能力。環境適應性還要通過環境工程的作用,才能發揮對產品裝備型號的保證作用。
環境工程對型號的保障作用要通過幾項工作的加強,使其更加具有說服力。首先必須有要做好環境適用性的基礎技術的研究和分析,以充分良好的發揮環境工程在裝備使用過程中的保障作用。任何設備的運轉基礎都是有良好的基礎技術,它是一種支柱和保證。裝備的研制都是需要技術標準做依托的,即便是在環境工程中也是需要做好各種基礎技術的研發,并有強有力的技術標準作為行動支持。其次就一定要認識裝備所處的環境,做好環境分析,它是裝備改良發展對環境要求的重要參考,確定一個適宜合理的環境要求是裝備在進行研制的工程方面的基礎工作[2]。再次一定要做好裝備投入使用的試驗工作,這是確保裝備環境適用性的重要參評手段。并且這樣的環境試驗是環境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提高、確保和評價裝備環境適應自然環境方面發揮著重大的作用,同時還是裝備定性是否合格,驗收工作順利進行的重要依據。最后在裝備的整個壽命期限內始終是伴隨著環境工程工作的,不管是在最初的論證方面還是研發階段,以及裝備生產和使用的階段無不貫穿在環境工程中,為了幫助環境適應性設計,取得產品的各種信息要做好環境工程的相關工作。
我們要在對環境適應性和環境工程充分了解的基礎上,做好各項相關工作,為產品裝備的環境適應性增強做出貢獻,加強并優化環境工程對型號的保障作用。要不斷加強對環境工程的宣傳, 促進環境工程觀念的轉變,同時加強環境適應性基礎技術研究和數據積累,為產品的環境適應性做好基礎的研究工作。雖然現在有了相關政策的規定,但是還是要優化制定的環境工程標準體系和相應配套標準,并且要培養和形成一支高水平的環境工程專家隊伍,為技術研究工作提供強有力的保證。
[1]祝耀昌,徐明,任占勇,加強環境適應性基礎技術研究發揮環境工程對型號的保障作用[J].航空標準化與質量.
[2]祝耀昌,環境適應性與環境工程[J].航天器環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