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玉萍
(運城鹽湖五中)
教育是一塊圣土,教師的職責就是在這塊圣土上耕耘。教師應該奉獻青春,奉獻智慧,培養學生成長,幫助學生成人,促使學生成才。作為教師,教育中教育質量最為關鍵。教育質量說到底是教師的質量,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提高教育質量,每位教師必須著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必須促進自身德、才、識、能的發展。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教育對教師素質的要求日趨增高。因為教師的職業是為人師表,教書育人,所以教師的行為對學生的成長會產生巨大的影響。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有健康的體魄,淵博的知識,還要具備優良的道德素養。而心理健康就是其中之一,因為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師,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學生,那么怎樣才能做到心理健康?
現代教師職責應該是“學生全面發展的培養者,是民主平等師生關系的建立者,是學生學習過程的指導者,是教育信息資源的開發與應用者,是學生心理健康的培育者。”只有在理解教師職責的前提下,教師才能積極投入到工作中去,將自身的才能在教育工作中表現出來并由此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這樣教師才能免除不必要的憂慮。
教師只有對自己所處的環境有明確的認識,才能在教學中平衡自我與現實,理想與現實的關系,而不是單單的空想,或者自以為是。在教學中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依據實情,確定目標和理想。在什么情況下,面對什么樣的學生,他們的目標和理想也各不相同。對于基礎差的學生,如果目標過高,就很可能難以實現自己的理想和目標。所以應該根據實際情況確定目標,這樣師生都可以信心百倍,朝著自己的目標努力前行。
2.在教學活動中進行自我監控,并能從中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從而調整自己的教育觀念,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做出更切合實際的教學行為;這樣才能得到學生的尊重。
3.通過他人認識自己,以公開課的形式,讓學生、同事評價自己,其結果與自我評價較為一致。即客觀地認識自我——既不夸大自己,也不貶低自己;應該是低調做人,高調做事。
4.具有很好的適應環境的能力。作為教師,如果自己都適應不了環境,何談教育學生?只有自己心理素質良好,才可以沉著應對一切可能遇到的問題,同時才可以幫助學生解決處理一些問題
在教學活動中,能夠充分利用教材,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創新,而不是照搬教材,照本宣科。作為一個合格的教師,在教學中他應該能根據學生的生理、心理和社會特點富有創造性地理解教材,挖掘教材,調整教材,增刪教材,選擇適合自己學生的教學方法,認真設計教學環節,使用得體的語言,通過適當的方式把知識傳遞給學生,課后恰當地布置作業,而不是一成不變地把教參搬進課堂。
1.每個人都不是獨立的,所以作為教師,他必須了解彼此的權利和義務,建立平等互惠的師生關系,能將自己的思想、目標、行為融于社會;再融于自己的教學環境中。
2.客觀評價他人,無論是后進生,還是優秀生,作為一個好教師,他都不應該以貌取人,應該實事求是,而不是以偏蓋全,要客觀公平地評價和對待每一位學生。
3.在人際交往中,應持尊重、信任、贊美、喜悅的正面態度對待自己相遇相處的每一個人;而不是仇恨、妒忌、厭惡等反面態度。作為一個心理健康的教師,他應該是心胸寬闊,嚴以律己,寬以待人;而不是以“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方式接人待物。
4.經常與學生溝通,態度要誠懇。作為一個心理健康的教師,他應該有耐心地去了解學生、對待學生,而不是主觀臆斷。因為良好的人際關系在師生互動中表現為師生關系融洽,要善于和學生進行感情交流,以避免學生因為教師高高在上而產生的抵觸情緒。教師能建立自己的威信,樹立為人師表的形象,能駕馭學生,還能理解學生,幫助學生,而不應有不滿的情緒,懲戒的行為以及猶豫的處事態度。
簽于教師的特殊職業,因為教師勞動和服務的對象是人,所以情緒健康對于教師而言尤其重要,具體表現在:
1.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能理智地處理問題;
2.不將生活中不愉快的情緒帶入課堂,不遷怒于學生;但也不能把工作中的不良情緒帶入家庭;
3.遇到課堂中突發事件,能夠沉著冷靜地處理,而不是手忙腳亂,不知所措。
4.對待學生一視同仁,無論優差,他都不能有偏愛情緒。這樣才能贏得學生的尊重和愛戴,也才可以順利地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
要做好教師,心理健康是前提,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播撒陽光,正如羅曼·羅蘭所說“要播撒陽光到別人心中,總要自己心中有陽光。”這陽光也包括健康教師所負出的愛,作為教師,對學生要滿腔熱情滿腔愛,對學生只有丹心一片,才能和學生心心相印。同時,學生也期望從教師那兒獲得濃濃的愛,愛是學生成長發展的基本需要,教師生涯中最大的事就是一心為學生,把愛播撒到每個學生的心中,要做到這點,下面的做法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要關心熱愛學生,教師要平等對待學生,即要“公正”。如果偏愛某些學生,冷落某些學生,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也就站立不起來。教師要善于發現每個學生身上的優點、長處,長善而救失。對學困生更要關心體貼,具體幫助。這樣才能是優生更優,后進生轉優,從而學生整體進步。
其次,要尊重每個學生,尊重他們的人格。教師要用對生命的熱愛喚起學生對生命的熱愛,激發他們的生命力。教師對學生尊重就和對學生公正一樣,是教師最重要的品質。如若不是,教師將在學生的心目中大打折扣。因而,教師要從心底里尊重他們,關心他們,促進他們發展。
再次,要發揮每個學生的潛能,每個學生都具有一定的潛能,教育就是把每個人天賦的潛能發揮出來。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了解學生的精神世界,這樣才能做到有的放失,因材施教。“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做教師的不能以一成不變的眼光看待學生,學生在成長過程中是變化發展的,所以教師應創造種種合適的條件,讓學生充分發揮。正所謂“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學生的優點,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的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