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楠
(江蘇省江陰中等專業學校)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的經營環境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加強企業財務管理與分析,提高經營決策水平,被廣大企業所重視。《財務管理》作為中專財會專業一門重要學科,教學的實際效果應體現其對是中專生會計實踐的具體指導上。教師是否能引導學生熟練掌握和應用財務管理分析的方法很重要。近年來,我在《財務管理》教學中引入案例教學法,把理論教學與培養學生實際操作能力有機結合起來,收到了一定的成效。所謂案例教學法是在精心設計和指導下,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及教學目的、要求,運用典型案例進行深入分析,以提高教學效果的一種教學方法。
從多年的教學實踐中,《財務管理》是一門較難掌握的學科,主要原因有三點:一是高教版的《財務管理》理論性比較強,實例又較少,學生在學習中感到枯燥乏味。二是財務分析的各種方法,與其他知識關聯度比較高,特別是計算公式多。三是中專生大都沒有經手過具體的企業財務管理工作,加上學習上缺乏耐心,對財務分析方法難于接受。基于這些因素,如果在《財務管理》教學中再簡單沿用“教師講,學生聽”的灌輸式教學方法,教學效果必將大打折扣,必須探索新的教學方法。我參照了法律專業課中的案例教學法,引導學生學習財務管理分析的理論和方法。在教學實踐中,我感到在《財務管理》課中實施案例教學法,有三個優點:一是有利于教學內容的具體化。學生可以通過對各種具體實例的分析,印證理論,加深理解。二是有利于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案例教學把理論教學與實際操作能力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學生能迅速進入學習狀態,能起到引思的作用。三是有利于各種知識的融會貫通。一個案例,往往具有綜合性,通過案例教學,避免了原教材中一個計算公式、一道例題的孤立的教學情況,使各章節的內容相互滲透。
結合《財務管理》課的教學內容、目標和要求,選擇案例時應遵循四項原則。
案例必是從企業實際財務管理工作中整理出來的,也可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經濟現象為案例。當然情節可以虛擬,但必須通俗易懂、生動形象。這樣才能使學生進入問題情景,激發學生進行研討的積極性。
《財務管理》案例的選擇既要與本教材的內容相吻合,突出重點,同時也要針對學生學習上的難點,又能吸引他們注意力。如講到復利終值和現值、年金終值和現值時,我就結合本校獎勵基金和家庭投資來說明以上三個概念。學生覺得這個案例關系自身,興趣劇增,教學效果甚好。
《財務管理》案例應從千變萬化、錯綜復雜的生活理財實際活動中,分門別類地選擇和整理出來,應具有代表性,并能反映同類事物的一般特性,能對學生起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作用。
案例教學的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加深對理論的理解,因此,選擇案例絕不能離開教材理論另搞一套。要注重案例的理論性,讓學生在案例教學中,真正掌握;理論并運用于實際,這樣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案例教學中,學生是主角,教師是組織者,表面看來,案例教學的形式,重在吸引學生參與教育活動,其實不然。案例教學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求教師根據學生特點因材施教,運用不同的方法來發揮各類學生的優勢;另一方面,要求教師組織案例教學時必有恰當的案例供學生分析,而現存的適合學生的案例又寥寥無幾。因此,廣泛收集編寫案例顯得很重要。
由于案例教學專業涉及面廣,使得教師不能按部就班地備課,必對所講授的課所涉及學科都較熟悉,在此基礎上編寫案例。
案例分析是案例教學的中心環節,具體方法如下:
(1)提供案例由學生討論,教師引導提示
《財務管理》中財務指標計算分析,著重要求學生掌握營運能力、償債能力、獲利能力和發展能力指標四大類經濟指標的計算分析,教材編排是一個計算公式,一道例題,一段扼要分析,打開書本學生都覺得很簡單,但合上書本讓學生做這些題,都說公式模糊不清,記不住。實際中財務分析絕對不會直接提供給我們一字不差的數據,而往往要結合企業會計報表提供的數據來加以分析,我以學生都熟悉的本地一家服裝企業的報表為案例,讓學生來計算分析該企業的這四大類指標。幫助學生加深理解。
(2)由學生歸納總結,教師點評
通過上述案例分析,由學生歸納各類計算公式的共同點與區別,明白了為何有些指標可直接比較,如償債能力分析指標中的流動比率。資產負債表是時點報表,利潤表是時期報表。為了指標之間保持可比性,時期必保持一致,所以在時點報表中的數據先進行平均再與時期報表中的數據進行比較。通過案例分析知道了理論上的衡量標準與實際的差異。
總之,生動的案例,不但有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更能使枯燥的理論與實踐聯系起來,變得形象易懂,富有說服力,同時引導學生掌握知識并運用所學去解決問題。因此,教師要經常組織各種類型的教學案例討論,從而使課堂教學效果更好。
[1]張海林.財務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陳震,李秉成.財務管理案例教學探討.2008
[3]薛冰,褚懷保.淺析財務管理教學改革.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