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秋軍
(陜西省延安市黃陵中學)
創新教學模式 打造高效課堂
——實現政治課堂高效性的探究
◆鄧秋軍
(陜西省延安市黃陵中學)
所謂“高效課堂”就是用盡可能少的時間獲取最大教學效益的教學活動。開展“高效課堂”,既解放了學生,又解放了教師;既要求提高教師教學效益,又要求提高學生學習效益。作為新時期的教育工作者,我們必須真正從為了教好自己的學生出發,為學生的終生發展出發,去組織好我們的課堂。經過不斷地學習、探索與實踐,根據本學科教學特點,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建立高效課堂。
課堂教學要實現高效,教師應認真編寫出科學、合理、合乎學生實際的導學案,學生通過基礎知識填空的完善、典型例題的學習、課堂同步練習的訓練、幫助學生預習新課、解決新課中的大部分簡單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聽課。課堂上教師要組織使用導學案,答疑解惑,化疑解難,最終實現在有限的時間解決困惑,在有限的時間開啟學生無限的思維。
以前,我們在教學中往往遇到學生對這一環節重視不夠,只有要求沒有落實,或流于形式,甚至根本就沒有用到這一環節。而教師往往在布置預習任務時不明確,沒有分解學習任務,沒有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沒有對學生的預習能力進行專門的培養。如今,開展高效課堂必須高度重視這一環節,要加強對預習環節的具體要求、效果檢測等方面的落實,保證預習的效果。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水平、知識背景,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有目的地創設問題情境,并使這種情境具有鮮明的時代性、情感性、生活性、參與性,及時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動搖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的平衡狀態,產生疑惑,激發探索欲望,喚起學生思維的能動性,使學生樂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從而使教學過程充滿問題互動和活力。在政治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的方式通常有以下幾種:
(1)用熱點問題創設情境
經濟、政治、文化、哲學知識都來源于社會實踐,具有較強的生活性。用現實生活中的一些熱點問題創設情境能使學生感到新鮮、有吸引力,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和探究的愿望,從而有利于教學內容的展開。例如,可用經濟活動中存在的失信、欺詐現象及其危害作為情境,探討市場交易原則和經濟倫理問題。
(2)用藝術作品創設情境
俗話說,觸景生情。呈現真實的情境,可以喚起人們的感情,引起共鳴。藝術作品具有形象性、典型性、情感性等特點,諸如音樂、漫畫、視頻等形式,能夠渲染氣氛、烘托主題、活躍思維,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發學生的思考,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
(3)用案例或對話創設情境
使用某一情境的時候要注意幾個方面: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充分利用反映時代特征的最新素材,體現學以致用的新課程理念;注意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多讓學生參與到這個環節中來。通過創設的各種形式的情景從而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積極的參與到教學過程之中。
把單一問題進行拓展,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深入性的思考,或者通過問題的拓展,引導學生進入下一個知識點的思考。對于問題,有以下的要求:問題要具有針對性,必須與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水平相聯系;問題要具有一定的探究性,好的問題能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啟迪思維,使探究活動順利展開;問題要具有一定的開放性,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不拘一格地、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這是體現學生主體作用的環節。在這一環節中,學生根據對呈現出來的情景問題進行深入探究。教師在問題探究的過程中,應著重為其提供正確的立場、觀點、方法,著眼于鍛煉提高學生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1)獨立思考或同桌討論
針對情境中的問題,學生借助原有知識,自學教學內容,依靠自己的努力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2)小組交流和自我總結
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把學生分為若干個學習小組,通過圍繞話題的討論,激活課堂氣氛。此時,可以把研究性學習的理念帶入課堂,使學生充分活動起來,使每一個學生都有表現的機會,讓他們在討論、爭論、交流中提高,在互學中發展。
(3)師生互動及點撥總結
經過以上兩輪的探究,一般性的問題基本上得到了解決,但一些難度高的探究性問題必須借助師生互動的方式才能解決。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先把一些與問題相關的材料展示給學生,學生再分析,教師有針對性地點撥和總結,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學會“如何學習”。
課堂檢測是檢測學生學習效果必不可少的環節。通過檢測,教師可以發現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及時制定相應的措施予以幫助。那么,我們必須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盡可能讓學生在課堂上完成,這既能檢測學生學習的效果,又能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從而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去預習,去自主探索,去拓展知識面。
教師在總結時不僅要讓學生鞏固已經獲取的知識信息、進一步完善知識結構,更要讓總結能夠增值,實現師生在知識、能力、情感等各方面的雙贏。結尾應具有概括性、思想性、啟發性、趣味性、鼓舞性等,應注意克服虎頭蛇尾、頭重腳輕的錯誤傾向。政治課問題的解決,不僅表現在學生能夠以科學的方法論為指導對現實問題加以分析說明,得出結論,而且還在于通過對現實問題的解決加深對理論知識的認識,通過理論的學習和對現實的分析,促使其自身內在情感的轉化,正確價值觀的形成。
總之,經過實踐,我覺得高效課堂是給學生一個自己的舞臺,給老師一種新的希望,給學校一個更美好的未來。但在開展高效課堂過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問題,如導學案的編寫我自己還有很多困惑的地方;課堂上一些新授課、習題課、復習課、具體操作還有很多瑕疵和不足;一些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沒有調動起來等,還需要我們在今后的工作中繼續探索和改進。課堂是我們教學的主陣地,更是現今我們課改的主陣地。我堅信,只要我們面對問題和困難,冷靜思考,勇于實踐,善于總結,一定會不斷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讓高效理念惠及所有的學生。
[1]李本松.也談政治教師教學情境的創設能力[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0,(7).
[2]蒙水群.構建高效的“任務驅動”教學模式[J].西部教育導刊,2011,(6).
[3]潘小利.課前預設讓政治課堂流光溢彩[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