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金本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縣第三中學)
創新高中語文教學模式,實施才情個性化教學
◆林金本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縣第三中學)
一直以來的高中語文教學在高考的指揮棒下越來越趨于功利化,僅僅強調了學生解題能力的培養和所謂的思維能力的鍛煉,而忽略了語文作為語言的工具屬性、文學屬性。為此,在新課改的理念下,針對高中語文這一學科,我們要創新教學模式,實施才情個性化教學。
我國的語文教學,從古漢語到現代文,有著漫長的發展歷程和悠久的歷史。從殷商時代的甲骨文算起,已經歷了三千余年的發展演變。無論是《詩經》《離騷》,還是唐詩、宋詞,都代表著我國文學的輝煌和鼎盛。從孔孟、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蘇軾、歐陽修等,到魯迅、冰心、徐志摩等,他們的才情無一不讓人嘆為觀止,他們的篇章在今天的我們讀來仍是那么的優美、動人,他們緣于那個時代而創作,卻是超越時代而活在人們的心中、長存于文學的世界里。在改革開放的今天,經濟、科技都日益全球化,中西方文化和思想的碰撞也愈來愈多、愈來愈頻繁。在新課改的理念下,我們的高中語文教學,應汲取古今中外文學之所長,在繼承中發展,創新語文教育模式,結合時代發展的特點,夯實才情個性化教學的根基,從而將才情教學更好地貫穿于現今語文語言運用、閱讀鑒賞和寫作能力的提高上,讓高中語文教學重現生機和活力;賦予學生以語文才情,讓學生能夠擁有拈手即來的素材、形象生動的表達語言,能夠靈活運用文學中的各種修辭和表達手法,在生活中能夠更痛快淋漓地表現自己,更好地表情達意。
不同于其他學科,語文學科要著意于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和人文修養,強調其情感教育功能。漢語言文學博大精深,反映了古往今來人類思想、價值、生存意義的思想文化藝術,學習素材豐富,浩如煙海。為此,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我們作為新一代的教師,應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創新教學模式,著重語文的情感教育功能,讓學生在學會學習的同時,學會做人,從而更好地純凈其靈魂,洗禮其人生,讓他們融入社會,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為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高中生正處于人生發展的關鍵期,高中語文教師肩負著塑造人、培養人的神圣使命。在我國古代,有“文以載道”之說,其強調的也是語文教育的教化功能,意在教育人們能夠安分守己。這一說法雖有著時代的局限性,但對于現今的高中語文教學,也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要突出語文的情感教育功能,我們要在以下幾個方面下功夫。一是培養學生健康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指導其在學習中能夠多思考文學,熱愛祖國、熱愛生活、熱愛他人。讓學生從身邊小事做起,更好地為祖國做貢獻。語文教學就是要讓學生能夠在文學的熏陶中成長,培養其堅強的意志、積極進取的激情和健康的道德情操。二是健康心態的指導。語文教學要能夠給學生以輕松自由的心靈,讓學生能夠在文學的殿堂上自由飛翔,汲取文學的營養,填充其心靈求知的饑渴。同時,教師還要做到在教學中讓學生多參與,與學生形成互動,能夠與學生交心,以更多地觸摸學生心靈成長的脈搏,給學生以切實的具有針對性的指導。三是賦予學生以慧眼。世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語文教學就是要教會學生能夠主動去發現生活中的美,與周圍的他人分享生活中的美,學會合作,從而用智慧的眼睛觀察周圍的事物,感知人間晴暖,收獲人間真情。
語文教學要培養學生鮮明的個性,學會進行獨立思考和個性化感悟。社會的發展需要創新,而創新正來自于思考的獨特性和獨創性,這也是社會進步的階梯和源泉。學生的成長環境不同,學習方式不同,思維方法不同,學習能力更是有強有弱。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要學習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根據社會發展的需求,讓教育更多地面向社會、面向市場,從而培養出具有鮮明個性的創新型人才。在這一方面,語文學科的教學表現得更為突出和具體。語言運用教學,考驗的是學生的學習和積累的基礎,它能夠測試出學生的漢語言的基本功底、聆聽他人以及與他人進行交流合作的能力;閱讀教學考驗著學生的閱讀“悟性”,它要求學生能夠通過閱讀語言文字,利用自己長期以來培養的語感感知優美語言運用的奧妙,從而能夠體悟文人大家的思想情感和行文風格,以豐富自己的閱讀視野和審美體驗,積累寫作素材,形成自己的寫作能力。寫作教學考驗著學生的個性化感悟和表達,從針對題目進行的個性化的立意、個性化的選材和個性化的語言組織,通過個性化的思維來謀篇布局,寫出文詞流暢、主旨鮮明、文采飛揚、思想健康的美文。個性化的成分越多,創新性的成分也就越多,筆下的文章也就愈加地靚麗多姿。為此,高中語文教學必須著重培養學生的個性化感悟,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個性化的創造力。
語文的教學要著意于語文才情的培養,也就是要突出語文在語言表情達意方面的功用。無論是從學生的思維發展,如思維的多向性、深刻性、創新性等,還是從學生的能力發展方面來說,語文教學都要突出對學生語言思維、語言運用和表達能力的培養,以便讓學生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以及對事物、現象的觀點和看法。在語文課堂上,教師要鼓勵學生勇于表達,敢于表現,從而形成師生間、生生間的良性互動,活躍課堂氣氛的同時,讓學生的文采飛揚在課堂的上空,讓思維與表達碰撞出燦爛的火花。如表達對一首歌曲、一個明星、一位詩人的看法,或者是對聯的擬寫、故事的串講、成語接龍等,教師可以表達自己的感悟,學生亦可發表自己的見解。此外,語文教學還要通過修辭教學、表達手法教學,讓學生在實踐中學會運用這些修辭和表達手法,學會委婉、直爽、幽默地表達,打破思維的常規,從而利用修辭手法巧妙地表達,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增加其人格魅力。
高中語文教學要培養學生具有多才多藝、多情多趣的才情,必須采諸多學科之所長,豐富語文教學素材。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從回憶遠古到暢想未來,可以從身邊小事到浩瀚宇宙,可以從社會經濟到軍事科技,也可以從影視體壇到人文地理,只要能夠更好地服務于教學目標的實現,盡可暢談。語文作為語言的工具屬性,也便于其在諸多學科的交匯處汲取營養,從而架起多學科立交的橋梁。在語文教學中,讓教師和學生一期能夠更多地學習、更快地成長,從而使知識更淵博,學識更豐富,視野更開闊。信息時代的帶來,考驗著人們的綜合學習能力。要想更高效地接受時代的挑戰,語文教學必須指導和勉勵學生拓展自己的學習興趣,如對于科研、對于藝術、對于政治、對于經濟,都要略有熟知,以便減少或消除語文閱讀障礙,讓語文寫作中有更多的旁征博引以及理論、實施論據,文章更富文采,更能攝人心魄、感人心靈。為此,語文教學才能培養出真正具有才情的綜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