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秀娟
(河北省秦皇島撫寧縣驪城學區田各莊初級中學)
音樂課是陶冶學生性情的學科之一,是一門高雅的藝術學科,是推動素質教育向縱深發展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科目。音樂教學能夠于細微之處潛移默化地塑造美的心靈,教化學生辨別真、善、美,在廣受學生喜愛的同時成為心靈美育的中流砥柱,具有推動學生素質全面發展的巨大優勢,所以要實現音樂的創新教學寓教于樂,幫助學生步入藝術殿堂。創新音樂教學方式,是抓住音樂教學發展機遇,使音樂真正成為高層次藝術學科和培養更多具有高層次、高素質音樂人才的重要手段。
較傳統教學,素質教育更提倡以人為本,改變傳統老師以教唱為主的角色,充分尊重學生的主動創造性,倡導師生間、學生間的合作精神,以自主式學習激發學生的自尊意識,以探究式教法開啟學生音樂方面的心智,使其不拘一格,勇于獨創。實現創新教學,就要勇于擺脫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借用教法的多樣性及教學手段的多樣性不斷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新課改標準下的音樂教學強調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這就要求我們以人為本,注重師生間互動,以新穎的教學方法不斷提高學生的自學學習能力和興趣。
在教學中,應遵循教師為主、音樂教材為輔的教學原則,靈活運用音樂教材,時刻關注并注意保持學生的課堂參與,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及時進行正確引導。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年齡特征、接受程度等巧妙選材,有的放矢地選擇不同風格、不同地域的音樂,在豐富學生審美閱歷的同時,給學生不同的音樂審美體驗。另外,在授課前,教師還應結合自己的風格特色及教學大綱的實際要求合理設計課件,創設合理而真實的音樂情境,以豐富的人文音樂文化背景激發學生熱愛音樂的興趣,使學生有意識地進行說唱。因此,教師在制作音樂教學課件中,應給學生留有足夠的參與空間,引導學生自由討論,培養學生的獨創性。
音樂本身就是時間的藝術。在眾多的藝術學科門類中,它的創作自由空間是最大的,它應該是學生對音樂的感性認識和對音樂體悟實踐辨證統一的過程,為更好地創設更加廣闊自主的音樂學習氛圍,我在音樂教學實踐活動中進行了大膽的探索和嘗試。
藝術本身來源于生活,但它又是高于生活而存在的。營造更加寬廣的音樂教學空間,使學生不斷產生對藝術的熱情,融入其中。音樂教育要關注每一個學生的不同特點,充分調動他們的主體意識,為他們創設參與體驗、探索、實踐的條件,鼓勵他們進行個性化的藝術活動,形成個性化的審美興趣。
每個人對音樂的體悟都會各有不同,它更具有不確定性,解釋的空間也很大。所以,面對音樂可以讓學生們用自己的思維和想象去理解和融入情感,以此來體現自我的感受和個性。我在音樂教學中讓他們大膽想象、自由創作。要他們每個人都寫出一些自己喜歡的、具有自己個性的旋律。填上他們自創的歌詞來演唱和表演。類似這樣的教學活動,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音樂創作欲望和能力。在上音樂欣賞課時,我還嘗試采用了“師生角色互換”的方法,首先讓學生分組進行賞析作品并討論,然后請同學選代表上講臺,來當一次小老師,講講本課內容的特點,引導同學用自己的感受去欣賞作品。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音樂教學實踐活動中來,體驗課堂互動的樂趣,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在教學中為了突出、加深音樂節奏節拍特點,我還經常引導學生分組比賽,打同學們自己創作的具有個性韻律的節奏,并對表演進行了學生與學生、老師與學生之間的評價,使學生對音樂的突出節奏線條、節奏層次的特點記憶深刻。通過這種自由創作和表演的學習形式,不僅讓學生克服了膽小畏難的性格特點,更培養了學生相互欣賞和合作的精神,個性創新能力也在學習中得到了提高和培養。
開放的音樂教學模式是學生發展的需要和應有的教學內容,在音樂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都要鼓勵學生利用自己的理解和體悟、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進行開創式的學習。
在以往的音樂教學評價中,教師大多采用讓學生唱一首課本上的歌曲的方式來給學生評定成績,有的教師甚至憑自己的主觀印象給學生打分,殊不知這樣做也許會把真正的音樂天才扼殺在搖籃里。首先,學生很容易認為音樂課就是唱幾首課本上的歌,沒什么意思;其次,原始的教學模式限制了學生的自由發揮和特長,使學生對本來喜歡的音樂知識失去興趣。音樂成績的評定絕對不可以等同于其他學科的評定尺度,音樂評價手段的不正確,就會扼殺學生對音樂學習欲望和興趣,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老師的表揚和鼓勵能大大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創作欲望,使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提高。
在音樂教學實踐中,我積極嘗試構建新型的音樂評價方法,形成性與終結性相結合、定性與定量相結合、自評與互評、他評相結合。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是在教學時結合教學內容,采用觀察、談話、提問、討論、表演、習作展示等形式與在某一模塊的學習結束時相結合,對學生作出總體評價。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是教學過程中采用較為準確的形象文字對學生興趣愛好、情感反應、參與態度、合作精神等進行評價與對學生在演唱、演奏、創作、舞蹈和戲劇等方面的藝術表現力、知識與技能的掌握程度、曲目的難易程度和數量等進行評價相結合。自評、互評及他評相結合是學生和教師的自評、師生之間和教師之間的互評、學校和家長對師生的他評相結合。這三部分綜合起來形成了完整的評價,會讓學生體會到學習音樂和獲得創新能力的快樂,讓他們感受到成功的樂趣,還能提高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
教無定法,學無定法。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積極進行音樂創新教學不僅能夠響應素質教育的口號,有利于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而且能激發學生的內心情感,完善其個人審美能力與志趣,有助于學生一生的健康向上。音樂教學的創新勢在必行,中學音樂教師應克服種種困難,在素質教育理念引領下不斷更新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讓學生因學習而快樂,因快樂而學習,真正把音樂提至人精神的最高境界。教師應不斷創新教學方法,于細微處增進學生對音樂的熱愛,以期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