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城市地質礦產局
永城地處豫東平原,境內煤炭資源豐富,是全國六大無煙煤基地之一,華東工業的能源大后方,河南省東引西進戰略的橋頭堡城市。近年來,永城地質環境管理工作在省廳和永城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通過加大資金投入,突出工作重點,強化工作措施,扎實開展地質環境管理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為永城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可靠的地質環境保障。
(一)認真開展《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編制。《方案》是采礦權人履行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和恢復治理義務的主要承諾,也是礦管部門進行監督管理的重要依據。為此,在落實保證金制度上,我們按照相關要求,督促礦業權人認真開展《方案》的編制工作,積極履行治理恢復義務。
(二)積極做好保證金的繳存及返還使用工作。一是加強對保證金收繳工作的領導。永城市成立了以常務副市長任組長,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保證金繳存工作領導組,并制定下發了具體的工作落實意見,明確了保證金收取的原則、范圍、標準、程序、資金管理辦法以及相關部門在保證金管理使用工作中的職責。二是加大宣傳力度,促使采礦權人切實履行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義務。三是強化收繳手段,確保保證金按時、足額繳存,將保證金的繳存作為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年檢的前置條件。四是及時返還使用,充分調動礦山企業開展地質環境恢復治理的積極性。
為了加大礦山地質環境治理保護力度,自2004年以來,我局先后申報中央、省財政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項目16個,爭取項目資金3.7億元。在《全國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規劃(2013~2020年)》中,永城東西城區間采煤塌陷區治理工程又被列為全國礦山地質環境重點治理工程之一,為永城開展采煤沉陷區恢復治理提供了新的契機。在工程的實施過程中,我局通過精心組織、嚴格程序、規范管理、強化監督、全力推進,確保了工程質量優良,項目資金使用安全、利用率高。這項工程順利通過了財政部、國土部核查組的中期評估核查,得到了各級領導的充分肯定和社會各界的普遍認可。
一是地質災害防治責任落實到位。汛期前對全市煤礦區進行地質災害隱患點的全面排查,認真編寫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市政府與相關鄉鎮及礦山企業簽訂《地質災害防治目標管理責任書》,將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任務層層分解,明確責任,落實到人。二是加強防災減災宣傳教育培訓。開展形式多樣的防災減災知識宣傳,加強對各鄉(鎮)、村地災防治監測員的培訓,使廣大干部群眾都能掌握防災減災的基本知識,切實提高采煤塌陷區人民群眾減災防災意識和臨災避險能力。三是做好氣象預警信息預報。自2006年開始,我局與氣象、廣電、移動等部門密切配合,開展汛期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工作。四是加強地災評估,強化源頭防災。加強對全市新農村社區建設及各類工程建設活動的監管,督促建設單位開展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加強源頭防災減災,避免因不當工程和生產活動誘發地質災害。五是嚴格執行汛期24小時值班制度。明確紀律,強化責任,做到人不離崗、有事快報,保證防災指令和災情信息上傳下達渠道暢通。六是不斷提高地質災害應急工作水平。成立了由河南省地質十一隊有關專家組成的突發性地災應急專家組,組建了專群結合的應急救援隊伍,每年汛前開展應急演練,以增強對突發性地質災害的應急處置能力。
自芒碭山地質公園被省國土資源廳批準建設資格以來,為爭取早日揭碑開園,我局不斷加大工作力度,多方協調,重點突破,強力推進。在地質公園建設期間,省國土資源廳及永城市委、市政府領導極為重視,把地質公園建設列入市政府“百日會戰”重點工程進行督辦,在各級領導的關心支持下,芒碭山地質公園建設工程質量高,建設速度快,多次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表揚和嘉獎。
2012年,我局以神火集團劉河煤礦礦山地質環境監測項目為試點,在全省率先啟動了礦山地質環境監測工作。為了保證監測工作順利開展,我局委托省地質測繪總院編制了《永城市礦山地質環境監測方案》,并于2013年4月順利通過專家評審。同時依托省地質測繪總院作技術支撐,運用遙感解譯、HNGICS、INSAR等先進技術建設監測網,對地面塌陷、地裂縫、地下水和地貌景觀等方面進行監測。截至目前,已先后完成劉河礦區、新莊礦區的監測布點工作,共布設D級GPS控制點19個,監測點315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