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延偉 付鵬飛
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長年累月工作在非煤稅費征管一線的禹州市非煤礦產品管理辦公室(以下簡稱“非煤辦”)全體干部職工,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譜寫了一曲扎實轉變工作作風、積極服務納稅群眾、爭當地方經濟發展“排頭兵”的動人之歌。
非煤礦產品生產經營者作為納稅人,為地方經濟發展作出了貢獻,為他們提供貼心、優質的服務,成為非煤辦轉變工作作風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于是,群眾就經常能夠看到非煤辦的宣傳車隊行駛或停駐在各村鎮、路口、礦點;于是,人們就能夠經常聽到“保護資源、依法納稅”的宣傳廣播聲在鄉間回蕩;于是,各生產經營企業總能在每月初收到非煤辦同志們送來的自辦的《非煤之聲》報,從中學習了解時事政治、法律法規、最新行業信息、科技知識、生活小常識以及軼文趣事等內容,為企業了解政策、推廣使用新技術、掌握市場動態以及創新發展提供幫助;于是,當人們走進計量站或非煤辦機關,更能夠感受到和藹的笑臉和溫馨的話語,一句體貼的問候,一番耐心細致的解釋總能讓前來辦事的群眾高興而來,滿意而歸。他們還自主創新開發并在全省率先推廣使用了非煤自動化辦公系統,開通了辦公預約電話,提供刷卡繳款等便民服務,實行全年無休假值班制度,為廣大非煤礦產品生產經營者及納稅群眾提供了文明熱情、細致周到的服務,贏得了社會各界的信任和好評。
積細流以成江河,積小善以成大德。非煤辦十分重視精神文明建設,除注重政治學習外,利用文化墻、報欄、簡報等載體,切實加強職業道德和思想道德教育,全方位提升隊伍整體素質。同時,他們建立了非煤交流群、非煤愛心群,在《非煤之聲》報中開設《感悟心語》專欄,通過這些交流平臺,大家抒發心聲、分享快樂、傳頌美德,在潛移默化中塑造了非煤辦整體隊伍積極向上、樂觀熱情的精神面貌。
平時,除同志間的互幫互助外,大家還積極參與和推動社會愛心活動。一次偶然的機會,非煤辦職工趙曉麗了解到無梁鎮龍門小學多名單親和貧困家庭的孩子由于家離學校較遠,衣衫不足,用品短缺,中午在學校啃干饃就涼水的情況。于是,在范志勛、胡延琦等非煤辦領導的倡導支持下,非煤辦從解決孩子御寒、午餐、必需物品問題著手,對10名孩子進行愛心幫扶,先后捐助衣物、文具數百件,并捐款4000余元,用于解決10名孩子伙食費和家庭生活必需。隨著愛心接力棒的不斷傳遞,同志們先后6次看望孩子,陪孩子聊天、做游戲,帶孩子洗澡、看動畫電影、參觀科技博物館等,進一步解決孩子缺少關愛的心理問題。非煤辦綿延不斷、細致入微的關懷,如同星火燎原,影響和帶動了更多愛心人士參與進來。目前,龍門小學建起了愛心食堂,孩子們衣食無憂,如山間的小樹一樣茁壯成長。但非煤辦干部職工的愛心腳步并沒有停止,倡導美德的力量正在源源不斷地匯聚。
非煤辦承擔著十幾種非煤礦產品九項稅費的征繳重任,關系民生和全市經濟發展,任務艱巨,責任重大。面對全年千萬噸、幾十萬車非煤礦產品計量的巨大工作量,非煤辦黨員干部發揚艱苦奮斗作風,群策群力,務實創新。他們在充分掌握了解各企業生產經營情況的基礎上,客觀分析形勢,確立了“計量征收”和“核量征收”相結合的征繳方式:對于生產量較小,便于監管的鋁黏土和部分石灰石生產區域,繼續堅持調運單管理,計量征收,確保稅費征繳準確;對于主體明確、生產量大,運輸車輛密集,無法實現計量征收的區域,定期監測企業動用礦產品儲量情況,推行核量征收,保障稅費足額征收到位。在2013年取得征繳相關稅費4700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5%的驕人成績的基礎上,他們進一步完善措施,擴大成績,在今年各石灰石生產企業復工驗收前即明確工作思路,做好充分準備,并輔助以計量站定點區域管理、稽查隊拉網式巡查監督、遠程視頻監控等保障措施進行督促管理,及時與各企業就本年度稅費征繳進度達成共識,目前稅費征繳工作正在按計劃逐步落實推進,非煤礦山企業復工不足兩個月,已經征繳相關稅費約1200萬元,為促進禹州經濟發展作出了貢獻。
“沒有邊防哨卡的遙遠,卻承受著同樣的孤單,沒有沙場戰士的危險,卻一樣重任在肩……任那孤單寂寞,任那長夜不眠,心懷激情,展露笑顏;任那塵土飛揚、任那烈日嚴寒,牢記使命,不怕艱難……責任義務記心間,年年都爭先。”一曲深情無限、鏗鏘有力的《非煤之歌》,道出了禹州市非煤辦干部職工的心聲:為了禹州經濟社會的持續健康發展,他們愿植根礦區,任勞任怨,嘔心瀝血,無私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