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麗麗
某村民有一處上世紀70年代建成的老宅子,1987年領取了宅基證,證上記載的確權面積為660平方米,附圖上四至邊長分別是16米和14.55米,按照四至邊長計算面積為232.8平方米,與確權面積660平方米不符,并遠遠小于確權面積,但經實際丈量,該宅基面積確實為660平方米。
1992年,該地區統一換發新的宅基地使用證,國土部門按最小面積232.8平方米確權,該村民以宅基面積與實際面積不符為由拒簽收新的宅基證,并一直保存自己1987年的老宅基證。
近期,該村民手持老宅基證來到國土部門,要求按實際面積進行確權登記發證。國土部門應如何辦理?能否按實際面積進行登記?
筆者認為:本案屬于歷史遺留問題,應按照實際現狀660 平方米進行登記,國土部門1992年把該宗宅基地面積登記為232.8 平方米沒有法律依據。
首先,老宅基地按實際面積進行登記有法可循。國土資源部在2008年7月8日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快宅基地使用權登記發證工作的通知》,對現存宅基地和歷史遺留老宅基地登記發證工作做出了專門的規定:1982年《村鎮建房用地管理條例》實施前,農村村民建房占用的宅基地,在《村鎮建房用地管理條例》實施后至今未擴大用地面積的,可以按現有實際使用面積進行登記。
本案中,當事人的房子是1980年以前已建成,在1987年取得宅基地使用證,并且至今未擴大用地面積,完全符合《關于進一步加快宅基地使用權登記發證工作的通知》規定,屬合法用地,應以現有實際使用面積進行登記。
其次,地方制定的宅基地面積標準不適用于老宅基地。2004年11月2日國土資源部印發《關于加強農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見的通知》規定:農村村民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面積不得超過省(區、市)規定的標準。各地應結合本地實際,制定統一的農村宅基地面積標準和宅基地申請條件。不符合申請條件的不得批準宅基地。
本案中,國土資源部門把當事人的宅基地登記為232.8 平方米,很有可能是因為不能超過當地制定的宅基地面積標準的規定。細讀《關于加強農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見的通知》,宅基地面積不得超過省(區、市)規定的標準,只適用于2004年11月之后新批的宅基地,并不適用于已建成的宅基地和老宅基地。
因此,筆者認為,國土部門應該按照該宅基地的實際使用面積660 平方米進行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