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1月7日刊登一批讀者來信,披露了當前農村土地流轉中存在的一些突出問題。
村里迫使農民“賣地”
湖南桃江縣的良言說,國家加快農村土地流轉本來是件好事,但下面一些“歪嘴和尚”卻把經念歪了。有的地方土地流轉全由村干部一手包辦,只是由村干部挨家挨戶白紙黑字簽個名就可,有些人簽了,有些礙于情面不敢得罪村干部不得不簽,少數頂著不簽字的終不成氣候。來信呼吁賦予農民對土地流轉更多的知情權、談判權和決定權。
土地流轉合同很不規范
江西上饒市的李晃說,近期,江西省上饒市工商部門在辦理家庭農場注冊登記過程中發現,農戶提交的土地流轉合同很不規范,有的是村委會開具的證明,有的是為應付辦照而臨時草擬的簡單協議。合同不規范已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事后易產生糾紛。
農民對土地流轉政策不清楚
湖南長沙市的甘正氣說,去年我下到基層街道辦事處掛職鍛煉,發現對土地流轉比較了解的,多是在外打工賺錢了準備在家鄉發展規模養殖或大面積特色種植的村民,或者有家人在機關工作的村民。大多數村民僅僅聽說過“土地流轉”這個詞,但對土地究竟可以怎樣流轉,應該通過什么程序流轉,不同的流轉形式對自身權益的不同影響,一般都不了解。
(摘自1月7日《人民日報》)
1月14日,國家統計局上海調查總隊發布的上海60 歲以上老年群體生活質量調查顯示,2012年末上海市戶籍人口中60 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為367.32 萬人,占據戶籍總人口的四分之一。受訪老人對目前生活中最擔憂的是健康狀況和養老保障,并且,對養老保障擔憂的人數高達52.4%。一半以上老人不與子女生活在一起,日常開銷中,“食品”和“醫療保健”占據了大多數。
上海的這種情況并不是個案,據中央農村調研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丁智勇2011年對哈爾濱市12 個縣鄉的調研,60 歲以上農村“空巢老人”的比例已經超過50%,超過六成的農村老人受基本生活來源困擾。
在日前陸續召開的地方兩會中,“養老保障”成為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普遍討論的熱點。廣東提出要在2015年實現90%的老人在社會保障體系和服務體系的支持下進行家庭養老,7%的老人由社區提供日間照顧和托老,3%的人入住養老機構。河南省工商聯在一份集體提案中也表示,建議探索通過適當減免個人所得稅和補貼房租、水、電、煤氣費等形式,引導鼓勵子女或親屬與老人就近居住,為自家老人提供居家養老服務。
但各地在推進養老服務工作中也遇到不少問題。廣東省政協常委孟浩坦言,2013年底,廣州共建立1460個星光老年之家、146 個社區養老服務部,但且不說這些硬件能否滿足廣州130 萬老人的需求,這些設施還往往被居委會、公療站等擠占,未能發揮養老作用。
(摘自1月16日《每日經濟新聞》)
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1月4日刊登《共建互聯網時代的反腐平臺,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請您建言》一文,連日來,一些網友積極參與建言獻策活動,相關留言已達5000 多條,內容涉及反腐倡廉和制度建設等許多方面。
網友“毛毛”表示,懲治腐敗,大快人心,應該繼續保持“打老虎”的態勢,一露頭就打、打就打死。不僅可以遏制腐敗蔓延趨勢,還可以起到殺一儆百作用。
部分網友表示,高官被查處體現了反腐形勢的嚴峻。不管官員權力多大、位置多高,“打老虎”反映了黨中央處理反腐問題的決心,也傳遞了信心。
還有網友建議加快反腐制度建設。網友“勿忘我”說,如何讓蒼蠅、老虎不敢抬頭,需要在體制改革方面做文章,通過決策公開、程序公開等遏制權力腐敗。
一些網友表示,中央提出分解“一把手”權力、制定“裸官”任職崗位管理辦法以及新任領導干部財產公開試點等,也是加強反腐的重要措施,希望盡早予以公布實施。
近年來,媒體不時披露部分國有企業和地方“一把手”腐敗案件,“一把手”權力監督問題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網友“sxds111”留言稱,一些地方和部門“一把手”缺乏有效監督,提拔干部、調整規劃、干預招標等,為所欲為,容易造成嚴重后果。
(摘自1月8日《廣州日報》)
近日,在國土部、住建部的聯合部署下,多省市正在開展“小產權房”的密集查處工作。目前,北京市昌平區、河北省石家莊市欒城縣、內蒙古呼和浩特市賽罕區、海南省海口市、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已經組織拆除了一批“小產權房”。這是對此前“小產權房有望轉正”傳言更為明確的回應。
專家認為,盡管“小產權房”因為價格低廉而擁有大量的購買群體是基本事實,但是其在建和銷售行為是國土資源、住建部門明令禁止的違法違規行為,當前多省市的密集清查行動,則進一步顯示出主管部門對在建、在售項目的“零容忍”態度。
記者了解到,此前市場上曾出現“小產權房有望轉正”的傳言,很多地方一度出現“小產權房”搶購熱潮,部分“小產權房”項目也借機漲價,并由此引發一輪成交熱。記者在北京最大的“小產權房”社區太玉園采訪調查時了解到“轉正”傳言盛行之時,該小區的“小產權房”由均價8000 元上漲至萬元以上。
(摘自1月7日《經濟參考報》)
申請公租房有多難?答案就是至少需要辦理7 個證等待90天。
“需要各種證件一堆,除了身份證、居住證、結婚證、收入證明、勞動合同、財產證明等,最麻煩的是計生證。”在佛山工作的王先東說。“就算各種證件齊全了,還得等至少90 天?!蓖跸葨|掰著指頭說,審批程序要經過“三審三公示”:社區居委會30 個工作日內進行入戶調查,提出初審意見;街道住建部門15 個工作日內進行復審,公示不少于10 天;區住建、民政、公安、工商、稅務、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公積金管理中心等部門10 個工作日內對申請人的家庭住房、人口、收入、車輛、財產等情況出具審核意見證明;區住建部門在收齊上述信息之日起15 個工作日內提出終審意見,公示不少于10 天。漫長的審批手續嚇退了王先東,他最終選擇租賃農民自建房。
“申請的人確實不多?!狈鹕绞心虾^大瀝鎮國土城建和水務局副局長黃勝威介紹,當地海北廣場一期共有640 套保障性公租房,已經入住和成功申請的共210戶,目前僅入住100 戶。記者從佛山市住建局了解到,截至2013年10月18日,佛山市已建公租房8450 套, 共 分 配5100 套, 空置率達近40%。
“對于保障房空置現象要進行問責?!敝袊康禺a學會副會長陳國強認為,當前保障房空置已成為一種普遍社會現象,很值得反思。其根本原因在于地方政府一味追求完成表面指標任務,而不去真正關心老百姓的需求,結果既造成資源浪費,又沒有解決實際問題。
(摘自1月2日《新華每日電訊》)
馮小剛的賀歲片《私人訂制》,日前引發了一場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盟政府的“危機公關”——當寬銀幕上出現沙化成蜂窩煤形狀的呼倫貝爾草原時,觀眾們的視覺神經被定格在“震撼”兩字上了。電影上映后的幾天時間里,因為采煤而“千瘡百孔”的大草原成為輿論熱議的話題之一。
呼倫貝爾盟官方的微博旋即以長微博方式作出回應,“天坑”已成為歷史,是80年代小煤礦留下的“舊賬”,現在已經被填平。
“草原天坑”的一頁,真的已經翻過去了嗎?
確切地說,小煤礦和胡亂開采留下的密集“彈坑”確實已經“被治理”了,且代價不菲。塌陷的深坑一個一個被推土機填平,人工植上了草。
然而,導致草原“內分泌失調”的主因——煤炭過度的開采,不僅沒有停止,反而有小規模變成大規模的發展趨勢。
作為“十二五”規劃中重點的煤電基地之一,20 多萬平方公里的呼倫貝爾草原上,有伊敏煤田、寶日希勒煤田、諾門罕煤田、呼和諾爾煤田、大雁煤田、紅花爾基等多個儲量大于200 億噸的大型煤田,規劃了22 個總量達4896 萬千瓦的煤電廠。
因為要把煤炭的資源優勢轉換成GDP 留在本地,煤炭的產業鏈還在延伸,一批耗能耗水并且存在污染隱患的大型煤化工項目正在崛起。根據當地的計劃,到“十二五”末,每年要生產合成氨300 萬噸,尿素500 萬噸,煤制甲醇600 萬噸,煤制烯烴400 萬噸。
根據呼市林業局的統計,截至2009年底,全市有483萬公頃的草原退化,占到可利用草原面積的近一半,另外還有300 萬公頃的潛在沙化區。現在,草原的荒漠化趨勢并沒有遏止住。
如果我們仍然管控不住“一夜暴富”的沖動,仍然按現行模式“猛沖猛打”,我們的未來還看得見草原嗎?
(摘自《瞭望東方周刊》第3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