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云紅
(吉林省大安市新艾里蒙古族鄉小學校)
在新課程改革的影響之下,大多數從事幼兒教育的教師都能精心設計出許多系統性的科學教育活動。我們幼兒教育工作者在注重開展有組織、有計劃的正規科學教育系統活動的同時,也應適時開展對幼兒的隨機科學教育活動。
幼兒階段的孩子看什么東西都覺得新鮮、好奇,但其心理發展還特別不完善,所以有效激發孩子好奇心、培養孩子的興趣,是成功開展各種教學活動的關鍵所在。因此,作為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應有效利用孩子在園的時間,有效利用一些自然的或人為積極創造的因素,不失時機地把隨機科學教育滲透在幼兒的學習與生活中。比如,在我們開展繪畫的教學活動中,假如教師看到有孩子將大樹畫成了黃色。此時,教師可以首先與他交流,問其是不是因為大樹缺少了水分,而變得枯黃了。等確認幼兒是在繪畫過程中無意涂錯了顏色之后,我們可以引導孩子在大樹上面再澆上藍顏色的“水”,等學生動手操作之后,再讓孩子觀察畫面發生了什么樣的變化。這時,孩子會高興地告訴教師,黃色的大樹被澆上一層藍色的水時變成了綠色,在幼兒觀察物體的顏色變化的基礎之上,教師要培養他們利用繪畫充分表現自己對周圍生活的認識和情感,讓幼兒感知大自然的變化多端,在愉悅的教學氛圍中啟迪學生去探索大自然的奧秘,通過這些生活中的科學知識的應用,培養孩子對科學知識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多彩的現實世界本身就是一部蘊含了豐富科學知識的教科書,其中有無窮奧妙。作為一名從事幼兒教育工作的園丁,如果能從生活實際出發,結合生活中的自然現象對孩子進行隨機科學教育,能夠讓孩子輕松地了解、掌握很多自然科學知識,同時學會很多學習科學的方法。激發幼兒主動學習的契機很多都來自我們的現實生活,生活中蘊含的教育資源也是非常廣泛的。我們要讓幼兒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在盡情地玩樂的游戲過程中,產生求知的欲望與探索世界,探索知識的興趣和欲望,有效提高孩子利用多種方式進行表達和交往的能力。例如,在外乘涼時,教師可以用啟發的語言,適時地引導孩子通過觀察去比較每一棵樹的粗細、高矮,從而使孩子們懂得我們所說的粗和細、高與矮都是彼此相對的。豐富他們的生活經驗,使孩子掌握學習科學的方法。在生活中,我們還應靈活、機動地對孩子由外界情景所致自發所產生的偶發性科學活動給予關注,培養孩子們形成全面的科學教育學習方法,使這種隨機與偶然性的科學教育活動與正規、系統的科學教育相得益彰。作為一名新時代的幼兒教師,我們肩負著祖國未來建設人才的啟蒙教育,責任重大。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最大限度的、盡我們所能的從小培養幼兒自主學習的良好品質。在教學活動中,孩子能獨立做的、能想的,我們要給他們創造一切條件讓他們自己親自動手去做、用腦去想;讓孩子在教學活動之中真正成為有學習自主權,成為真正可以支配自己行為的學習者,做學習活動開展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