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鳴燕
(紹興市東風藝術幼托中心)
在幼兒階段,幼兒良好品格的建立,行為習慣的養成,以及學習習慣與人交往等,對他今后的學習生活將起到十分關鍵的作用。因此,幼兒教育承擔著一個孩子人生能否成功啟航的責任。從家庭到幼兒園的適應過程中,老師既是師長又是家長,從以往的教學經驗和實踐中我們已經得出,孩子們對于老師的信賴,要遠遠高于家長。每一個孩子都渴望得到老師的稱贊和關注。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教師注意的就是,以幼兒的心理需求和成長特點,作出適時的鼓勵,用欣賞的目光去關注每一個個體,不是只關注某一個,或者某一些。而是要根據幼兒個體的生長規律以及心理需求進行教育,讓幼兒在欣賞和鼓勵的氛圍中成長,如何營造符合幼兒心理發展的教育環境,是我們本文探討的目的。
老師的一個要求,一句表揚,都會讓孩子感到由衷的快樂。而在教育的實施過程中,我們也發現,每個班上少的有30多人,多的則40多人,即使小班也會有20人以上。那么,當一個老師面對一群孩子的時候,往往關注的是整體,或者大多數幼兒的情況,愛說話的性格活潑的,或者調皮搗蛋的往往都能讓老師印象深刻,而另外一部分,則是不在這兩種孩子之列的,他們的性格沉默,不愛表達,不合群,往往會被老師忽視。因此,必須從重視每一個個體開始,用真誠的心態去欣賞孩子。
戶外活動中,一群孩子蹦跳著在大樹下面玩樹上掉下來的花朵。女孩子有的燒花“飯”,有的做花“饅頭”,男孩子們正在合抱大樹的樹干。一陣風吹來,從樹上又掉下許多花,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歡呼雀躍地喊著下花雨了。唯獨一位文靜內向的女孩悄悄地拉著老師的手,指著一朵被蜘蛛絲掛著的花,輕聲說,有朵花在蕩秋千,老師沒有及時告訴其他小朋友,而是表揚她觀察仔細,說得好聽,同時鼓勵她大膽地去請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她的發現。女孩在老師的鼓勵和小朋友的贊賞聲中獲得了愉悅,同時讓她看到了自己的優點,看到自己存在的價值,進而增強其自信心,在以后的教學活動中,逐漸地能在集體面前發表自己的想法,教學活動中會舉手發言了。
現在的孩子大多數都是家里的獨生子女,從來到這個世界,都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及父母的小寶貝,家里一大堆的大人圍著這個小公主、皇帝轉的,別說讓孩子開始學著自主,主動去幫爸爸媽媽做些什么了,就是孩子想做,家長也肯定是搖頭拒絕的。《指南》中明確指出:“幼兒的身心發育尚未成熟,與要成人的呵護和照顧,但不宜過度保護和包辦代替,以免剝奪幼兒自主學習的機會,養成依賴的不良習慣,形象起獨立性、主動性的發展。”由此可見,幼兒教育不但要教給孩子必要的知識,而更多的是要教會他們學會生活,學會自理。
中班的幼兒已經要嘗試做值日生工作,大班時每一位幼兒都渴望做值日生工作,他們希望自己能完成一些富有挑戰性的任務,因此更要抓住這一教育機會,進行引導。老師可以根據每個幼兒的不同能力,提出不同要求,放手讓孩子們去做,如大班剛開學,每日每組都有一個值日生,老師對能力強的幼兒要求將自己組(正常每組8人)里物品按照人數一次性發放,如果有人請假自行減去后發放;請能力弱的幼兒一一對應或分次發放,每個幼兒都在自己的水平上得到成功。看似一個簡單的日常生活環節,蘊涵著許多教育內容。老師要通過這種日常生活活動實踐,讓幼兒在獲得成功的同時,也滿足了幼兒的“服務需要”。還可以體驗家長老師工作的辛苦,教育幼兒學會感恩,體諒別人,逐步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和自理能力。
用詩人的話來說,每一個孩子都是降臨到人間的天使。因此,我們有理由去愛每一個孩子。有的孩子性格開朗,惹人憐惜,而有的孩子調皮可愛,讓人喜愛,也有的孩子,提起來的時候,會讓人說不出他到底有什么特點,而這種孩子往往就是最容易被忽略掉。要知道,被冷落對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十分不利,教師要處處有意識地尋找、挖掘、反思班里有沒有被忽視的孩子。
沒有哪個孩子不希望得到老師的關注與愛護,他們有希望自己被同伴和老師認同與接納的心理需求,因此,“省心”的孩子不能被老師忽略,老師要有意識地處處尋找孩子的閃光點,哪怕是在所有人看來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小事。新學期開學,班上來了一位看上去性格很內向的孩子,開學的兩周內幾乎沒有聽到過他一次大聲的說話,很少參與同伴的任何自主游戲活動,有時如果不是清點人數,或者刻意去找,真的想不起班上還有這么一位。經過觀察,筆者還是發現了這個孩子的閃光點,每一次吃飯,都是認真將飯菜全部吃完,桌面地面很干凈,碗筷放得很整齊。雖然這在許多孩子身上也有這個優點,也完全可以有這樣的習慣。但老師還是在一次午飯時,特意對這孩子進行表揚,表揚后,這個孩子的臉上露出了微笑,這種表揚對大多數孩子來說,也許只是短暫的愉悅,可發生在這個孩子身上意義完全不同,他的歸屬需要得到滿足,從此,這個孩子先是愿意與老師交流了,在老師的鼓勵下也嘗試著與同伴交流。教師要懂得尊重幼兒,走進幼兒的心靈,洞察孩幼兒的變化,及時發現幼兒的亮點和長處。這就要求每一位老師,不但要有一顆善良的心,還要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以及尋寶的熱情,去觀察和欣賞每一個孩子。
幼兒教育是開啟一個人通向成長的大門,重視幼兒心理發展就是對孩子的未來人生負責。在文中提倡在《指南》背景理念下,要求教師以欣賞的目光去關注和鼓勵每一個孩子的成長,尊重他們的心理需求,“創設溫馨的人際環境,讓幼兒充分感受到親情和關愛,形成積極穩定的情緒情感;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與衛生習慣,提高自我保護能力,形成使其終生受益的生活能力,和文明生活方式。”以孩子的切身需求為根本出發點,關愛和欣賞每一個孩子。
[1]孫興興.怎樣關注幼兒身心健康和成長[J].才智,2011,61(21):108-110.
[2]張澤科.插上幼兒活動的騰飛翅膀[J].教育科學論壇,2011,21(04):69-73.
[3]費甜,鄭信軍.幼兒教師應確立生活化的課程觀[J].科教導刊,2011,21(01):42 -43.
[4]莫源秋.做幼兒喜愛的魅力教師[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2.71 -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