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春梅
(吳江市盛澤鎮南麻中心小學)
依據體育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通過教師不斷創設妙趣橫生的故事情境、練習情境、游戲情境和問題情境,給學生創設寬松、民主、和諧、快樂的課堂氛圍,使學生玩中學,學中練,練中思,思中創,從中體驗體育課給他們帶來的無窮樂趣,以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健康發展。那么,創設怎樣的情境教學才能使體育課魅力四射呢?
在體育教學中把主要學習內容或者全課編成一個故事,有情,有境,有物。把枯燥的技術練習融入情、境、物中,讓學生在故事中扮演一定的角色,身臨其境地,在寬松愉悅的氛圍內盡情活動,符合兒童的年齡特點,能收到極好的效果。如隊列訓練課是枯燥的,如果把這一部分編成一段解放軍叔叔軍訓的小故事,讓學生在故事中扮演解放軍戰士,模仿解放軍叔叔參加訓練的樣子,并讓學生輪流當教官,由于有內容、有情、有境,學生樂意參加,效果十分理想。還可以把隊列訓練編成“大雁飛”的故事,讓學生扮演一群大雁,在頭雁的帶領下一會兒變成“一”字,一會兒變成“人”字,十分有趣,如果再配上音樂效果更佳。小學生注意力不長是一顯著特點,在一節課中創設幾個小故事,不斷變化的情景和內容,使學生注意力在即將消失時又轉入另一個,能始終保持注意力集中興趣旺盛。如跳躍課,先創設“動物園”,然后“青蛙學本領”,最后“青蛙捉害蟲”。雖然教材比較枯燥,但不斷變化的情景使學生興趣十足,在快樂的活動中掌握了知識培養了興趣。
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說過“對學生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教材的興趣。”教學中,要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就要提高學生上課的興趣,以激發學生主動地,積極地參加活動。故此,課堂上應根據體育課的特點和小學生好動、好新、好奇、好勝的特點,通過創設練習情境,把新知識寓于游戲之中,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身心潛能,讓學生在游戲練習中學到知識,鍛煉身體,增強體質。例如,在鍛煉學生的身體協調能力和提高平衡能力時,我就結合學生平時喜歡玩的游戲“跳橡皮筋”,引導學生發散思維,展開想象,創設別具一格,富有個性的花樣跳。話音末落,好強、好勝的同學已磨拳擦掌,迫不及待地跳起來。霎時,操場上,人聲鼎沸,這邊時而展翅騰飛,時而俯沖而下……猶如乳燕在春風中穿梭;那邊猶如花叢中的彩蝶在翩翩起舞,流連忘返……
筆者從新《課程標準》所提倡的“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的教學理念出發,以下是我的一節以游戲情境教學的體育實踐課:
1.本課緊緊圍繞“學習目標”,利用頭飾創設情景,運用唱游的形式,用音樂貫穿全課,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玩中創,充分感受自主與合作的樂趣。
本課教學步驟,引導學生“唱一唱,練一練,創一創,評一評”。因為成功與失敗都是收獲,酸甜苦辣都有營養,讓學生在活動中充分展示自我,親自體驗各種活動的感受。
創設情景力求方法新,滿足學生心理興趣。把兒歌和體育教材有機結合,構成了新的教學情景,有利于調動學生用已有的知識在實踐中去體驗的積極性,體現了“快樂體育”的思想。
2.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提高學生的跳躍能力,應用所學的知識進行創新活動。因此,我在教學設計上,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鍛煉和創新意識。在學習方法上,運用了自主學習方式,通過情境教學,讓學生在活動中掌握技能和拓展能力。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實際能力的培養,把教材和游戲有機結合起來,通過探究性學習和合作學習,促進學生身體素質和運動技能的提高,發展學生個性,培養學生互相學習、團結協作的優良品質和集體主義精神。
3.本課運用唱游的形式進行教學,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對體育課”主動參與,積極創造”的學習興趣,通過學生跳躍的練習進行創造性活動,自我展示。在完成基本跳躍的動作和運用所學的知識進行創新活動中,我給學生提供了自由空間,讓學生在游戲中掌握知識和發展體能。
4.玩中學,學中玩,玩中創,友情天地,共創佳績。
為了突破學生被動接受較具常規傳統的教學模式,我采用小游戲+兒歌的形式,用音樂貫穿全課,使學生更早地進入角色,然后,我再根據教學效果進行適當的點綴(提示),使動與靜、張與馳、快與慢有機的結合。學生們既有原地又有行進間和轉方向的動作,既有站著又有坐著,根據音樂的旋律、節奏,進行隊形變化。小游戲的設計更是體現了師生之間、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良好學習氛圍。我始終處在學生中間,和學生一起分享快樂。在實施《單腳起跳,雙腳落入“沙坑”》的教學過程中,我力求目標分層化、組織游戲化、學生個性化,給學生創設一定的空間和時間,讓學生盡情玩耍,享受其中的樂趣,通過想象進行各種創編練習。盡量激發學生學習的靈感,讓學生有選擇的練習,自我風采展示,學生的自主得到了充分發揮。學生有了求知、求學的欲望,與此同時,我的教學目的也就達到了。
創設問題情境,發展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愛因斯坦曾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有意識的通過故事情景的預設,讓學生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從而發展學生的創造能力。例如,在一年級“大魚網”游戲規則的學習中,我首先讓學生想象一下魚兒生活的特定環境,將界線內規定區域比作池塘,界線外場地比作“岸”,然后提出魚兒離開了水會怎樣,在孩子們七嘴八舌地回答中得出“會失去生命”等答案。通過這種不直接顯露目的,而是師生共同創設優化環境,對學生的心理及行為施加影響,從而一步步達到既定教學目標:學會方法,遵守規則的過程,也是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過程。又如,在教二年級“30米快速跑”時,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充分發揮小組集體作用,啟發學生思維,讓學生在“怎樣才能跑得更快”的問題中互相探討,互相體會,然后創設了“小鹿賽跑”的故事情景,使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強烈,更有效地開發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我們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一定要結合體育學科特點,整合體育課程資源,讓體育課堂教學融入生活,超越生活。構建以情境教學為載體的教學模式,采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等教學手段,使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成為學生獲取體育知識,發展體育技能的有效途徑。使學生在主動學習中通過多元體驗,體會運動的快樂,感受音樂的節奏,提高語言表達能力,接受審美的熏陶,具有良好的競爭意識,樹立“終身體育”思想,具有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
[1]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實驗稿).
[2]兒童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