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愛民
作者信息:臺州市路橋區農機總站,318050,浙江
據不完全統計, 浙江省臺州市路橋區目前有外省籍(主要涉及河南、安徽、山東、江西等省)上道路行駛的拖拉機300 多輛, 約占全區拖拉機的25%。外省籍上道路行駛拖拉機的注冊上牌地與運營地分離,導致形成了農機監管空檔,亦為交通安全埋下了隱患。 全區拖拉機事故統計資料顯示:2013 年發生拖拉機事故7 起,直接經濟損失0.14 萬元,其中外省籍上道路行駛拖拉機占了2 起, 直接經濟損失0.02 萬元, 占事故率的28.6%; 2014 年1-9 月的3起事故中, 外省籍上道路行駛拖拉機占了1 起, 占事故率的33.3%。 可見外省籍上道路行駛拖拉機的事故率呈上升趨勢。近期,浙江省農業廳和臺州市農業局分別下發了 《關于開展外省籍拖拉機專項治理行動的通知》和《關于深入開展農機安全生產“打非治違”及“外省籍拖拉機治理”專項行動的通知》。對外省籍上道路行駛的拖拉機進行整治, 是確保道路交通安全、構建“平安路橋”的重要舉措。
目前在路橋運營的變型拖拉機的額定載質量為1 t。 而有些外省籍拖拉機駕駛員法律意識淡薄,無視拖拉機技術參數規定,違法對拖拉機進行加長、加寬、加高、加厚鋼板等改動,使額定載質量1 t 的拖拉機搖身一變為動力大、速度快、外廓大、裝載多的“大貨車”,實際載質量高達3、5、10 t,甚至更多。
私自改裝拖拉機零部件和隨意改變其結構是一種違法行為。任何機動車輛都是一個有機整體,各零部件之間必須相互匹配。一味地提高轉速,車輛的傳動系、制動系和轉向系等零件的性能適應不了,便無法保障使用安全,極易引發事故;任何零部件的機械強度都是有限的, 改裝后提高裝載量, 機件負荷增加,往往超過原設計的承載能力,這將大大縮短零件的使用壽命,極易引發機械事故。
在實際執法中, 乍一看有些外省籍拖拉機的手續是齊全的,既有拖拉機行駛證、駕駛證,又懸掛著拖拉機號牌,很難讓執法人員一下子找出破綻。但只要仔細檢查,就會發現:有的行駛證上的動力號碼、車架號碼等與實際拖拉機不符;有的雖然動力號碼、車架號碼等與實際拖拉機相符, 但與拖拉機的型號不相符,出現載貨汽車上拖拉機牌照的情況;也有些牌照是以假亂真私自偽造的,妄圖蒙混過關、逃避檢查。《道路交通安全法》嚴格規定,上道路行駛的機動車都是一車一證、一車一牌。假牌假證不僅增加了監管難度,而且一旦發生事故,責任人較難查找,責任問題無法追究,這為道路交通安全埋下重大隱患。
根據 《浙江省拖拉機及駕駛人牌證管理規定》,在浙江省注冊的拖拉機每年必須接受農機部門的安全技術檢審, 并且根據拖拉機屬地納入當地安全片組管理,這是確保拖拉機安全行駛的重要舉措。而有些外省籍拖拉機雖然證照齊全, 但證件長期未予年檢審;有的雖然進行了檢審,但并非一年一次,檢審期限相隔多年,長期脫離監管。
拖拉機脫檢脫審, 無形中形成了拖拉機監管空檔,使得有故障、存隱患的機車在公路上行駛,這是引發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
浙江省對拖拉機注冊上牌規定較嚴格, 有些拖拉機手望而卻步,一部分人便打起了“關系外掛”的主意,即當地人通過“中介”將自己所屬的“四超”車(超長、超寬、超重、超大)的上牌資料寄往外地,就可辦外省籍行駛證及號牌,然后用這些擁有外省籍證、牌的拖拉機在當地從事拖拉機運輸業務。
無需驗機就能順利上牌領證,看起來“快速、高效、便捷”,實則危害極大。 拖拉機關系外掛,資料不與機子“見面”就能辦理上牌事宜,嚴重違反了拖拉機注冊登記規定,給安全監管帶來了很大難度,亦為拖拉機事故處理設置了障礙。
根據浙江省《拖拉機報廢更新管理辦法》規定,手扶拖拉機報廢年限為12 年,發動機功率小于14.7 kW 的輪式拖拉機為9 年, 發動機功率大于或等于14.7 kW 的輪式拖拉機為12 年。 有的機主在被告知快要達到報廢年限的拖拉機不準繼續使用后, 通過“變通”又在外省辦理了登記、上牌、運營等手續,使本來已達報廢年限的拖拉機又“復活”了。
拖拉機報廢年限的規定,是經過技術測算而得出的。 如果讓本該報廢的機車繼續使用,不僅會帶來許多不安全因素, 而且會產生一系列如浪費能源、影響環境、牌證難管理等負面影響。
要認識到道路交通安全事關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近些年,由于疏于對外省籍拖拉機的監管, 全國上道路行駛拖拉機的交通事故呈現上升勢頭,加強對外省籍拖拉機的交通監管已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 特別是那些“大噸小標、標準不一、車證不符、關系外掛”的外省籍拖拉機,機主們為了獲得更多的利益而超速超載、逃避規費,一時成了“公路殺手”“馬路禍害”。農機部門只有提高認識,協調統一,嚴查狠打,才能從源頭上加以遏制,使不法分子無可乘之機。
單位領導處于決策、指揮、謀劃者的位置,外省籍拖拉機整治工作需要協調交警、 安監、 質檢等單位。 只有領導重視,才能協調好多方關系,動員各方力量,減少工作阻力;只有領導重視,才能保證高質量地完成外省籍拖拉機的整治任務;只有領導重視,才能使監理人員形成合力,各司其職,各負其責,減少懈怠、敷衍、推諉等現象。因此,為了順利完成外省籍拖拉機的整治工作, 農機部門應當成立整治工作領導小組,進行統一領導和協調。
要認識到, 開展外省籍拖拉機整治事關農機監理全局,要堅決執行好上級的有關紀律規定,對不符合《浙江省拖拉機及駕駛人牌證管理規定》的行為要堅決予以打擊,使不法分子無法招架、無處可躲;要抵制說情風,執法人員要上下一致,形成共識,杜絕執法中的“手下留情”“予以關照”等現象;農機部門要實行整治工作責任制,按照“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要求,“一級抓一級,下級向上級負責”和“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將整治任務層層分解,層層落實,并要隨時檢查執行情況; 要加強對農機監理員的業務知識培訓和組織紀律教育, 督促農機監理員遵紀守法;要嚴格財務紀律,杜絕借整治之機亂收費、亂罰款,嚴格執行國家收費標準。
開展外省籍拖拉機整治,嚴格執法是關鍵。農機部門要聯合公安、交通、安監等部門,加大執法力度,實行動態巡邏與重點設卡、 突擊檢查和例行查驗相結合。 要對轄區內外省籍拖拉機及其駕駛人情況進行一次徹底的拉網式排查,逐臺檢查登記,對外省籍拖拉機涉及假牌假證、大噸小標、超載超速、違法載人、脫檢脫保等各類違法行為的要予以堅決打擊;對確系外省市農機部門核發、 安全技術狀況良好的拖拉機及其駕駛人實施備案登記; 對安全技術狀況不好的拖拉機,責令機主停止使用,限期整改,確需報廢的,按有關規定執行;對偽造、變造拖拉機號牌、駕駛證的, 要移交公安機關處理; 要加大對拖拉機號牌、駕駛證制假販假行為的打擊力度,堅決查處和取締制假販假窩點。
要將外省籍拖拉機整治工作與“打非治違”專項行動、推行基層農機安全生產網格化管理、預防拖拉機事故工作、隱患排查治理工作和“平安農機”創建等活動有機結合;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農民信箱、公開信、流動宣傳車等,加大對外省籍拖拉機整治專項行動的宣傳,擴大整治工作的知曉度,增強農機從業人員的法律意識;上下級要及時互通信息,反饋情況,形成通達順暢的協作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