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華國能山東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濟南 250000)
某額定蒸發量為480 t/h的循環流化床鍋爐是國產超高壓中間再熱、單汽包自然水循環CFB鍋爐[1-2]。燃燒室蒸發受熱面采用膜式水冷壁,采用水冷布風板,內嵌逆流柱型風帽。爐膛與豎井煙道之間,布置有兩臺高溫絕熱式旋風分離器,其下部各布置一臺非機械的“U”型回料器,回料器底部布置有流化風帽,返料風、松動風由高壓風機單獨供給,使外循環物料順利返回爐膛[3-4]。
鍋爐采用兩級配風。一次風從爐膛底部布風板、風帽進入爐膛,二次風從燃燒室錐體部分進入爐膛。鍋爐共設有四個給煤口,四個石灰石給料口在下二次風風口進入,均勻地布置在爐前。爐膛底部設有后水冷壁管彎制成一次風室[5-6]。
鍋爐在B-MCR工況運行時,一次風與二次風的比例約40∶60。
鍋爐主要參數和設計尺寸如下:
額定蒸發量:480 t/h。
過熱蒸氣出口壓力:13.73 MPa。
過熱器出口溫度:540 ℃。
再熱蒸氣流量: 392 t/h。
再熱器進口壓力:2.837 MPa。
再熱器出口壓力:2.663 MPa。
再熱器進口溫度:327 ℃。
再熱器出口溫度:540 ℃。
給水溫度:250 ℃。
見表1。

表1 鍋爐主要設計尺寸
該CFB鍋爐于2005年1月份投產運行,于2007年進行第一次A修,于2011年進行了第二次A修。根據檢修計劃,在2014年進行了B級檢修,檢修工期為45 d。檢修后電廠按計劃組織了冷態空氣動力場試驗,并根據試驗數據指導運行操作。
對送風系統的風量測量裝置進行標定;測試鍋爐布風板阻力特性和流化特性;了解、檢查鍋爐檢修后的設備情況,確定其是否滿足點火啟動的要求;為熱態的點火運行提供必要的數據。
主要包括熱一次風和熱二次風風量標定、布風板阻力特性測試、流化特性測試、回料試驗等項目。
(1)按照鍋爐運行規程,依次啟動引風機和一次風機,爐膛出口保持合適的負壓。
(2)調整一次風機出力,在單側總一次風量分別為50 000、90 000 m3/h的工況下對A、B兩側的總熱一次風進行標定。
(3)標定位置在熱一次風系統測點附近,用標準皮托管和膜盒壓力表實測各標定工況下的風量。
(1)啟動二次風機,協調引風機出力,使爐膛出口保持合適的穩定的負壓。
(2)在單側總二次風量分別為50 000、100 000 m3/h 的工況下對A、B兩側的總二次風進行標定。
(3)標定位置在熱二次風系統測點附近,用標準皮托管和膜盒壓力表實測各標定工況下的風量。
(1)將標定好的風量修正系數交電廠熱工專業,修改一次風和二次風的計算公式組態。
(2)完成上述標定和修正后,調整一次風機出力,同時協調引風機出力,使爐膛出口保持合適的穩定的負壓,在流化風量分別為50、70、90、120、150 KNm3/h的工況下測試布風板的阻力。
(3)根據上面的測試結果繪制布風板的阻力特性曲線。
(4)按運行規程要求停一次風機、二次風機和引風機。
(1)添加床料。篩分好的床料添加至布風板以上靜高800 mm,表面攤平。人孔門封閉。
(2)按鍋爐運行規程要求,依次啟動引風機、高壓流化風機、二次風機和一次風機,爐膛出口保持合適的穩定的負壓。
(3)二次風機出力穩定在最小值,播煤風關閉。
(4)調整一次風機出力,流化風量在150 KNm3/h以上運行不少于30 min,使床料充分流化,兩回料器達到正常返料。逐漸降低流化風量,分別在150、 120、90、70、50 KNm3/h流化風量下測試和記錄一次風室與爐膛出口間的壓差。
(5)逐漸增加一次風量,在上述風量狀態下,再次測試和記錄一次風室與爐膛出口間的壓差。
(6)風機投聯鎖,突然停止所有風機運行。打開爐門,檢查爐內床料分布和回料口的回料情況。
在流化特性試驗過程中,通過觀察高壓流化風系統參數和回料情況,確定回料器工作是否正常。
調整一次風機出力,在單側總一次風量分別為50 000、90 000 m3/h的工況下對左、右兩側的總一次風進行標定。風量標定結果詳見表2。

表2 一次風量標定試驗數據
調整二次風機出力,在單側總二次風量分別為50 000、100 000 m3/h的工況下對A、B兩側的總二次風進行標定。風量標定結果詳見表3。

表3 二次風量標定試驗數據
停止二次風機和高壓流化風機,關閉兩側播煤風總風門;調整一次風機出力,同時協調引風機出力,使爐膛出口保持合適的穩定的負壓。在流化風量分別為50、70、90、120、150 KNm3/h的工況下測試布風板的阻力。測試結果見表4。

表4 流化風量和布風板阻力測試結果
根據上述測試結果繪制流化風量-布風板阻力關系曲線,并對數據進行擬合得到擬合曲線,結果如圖1所示。
床料靜高約800 mm。流化特性測試分為上行程和下行程試驗。二次風機保持最小出力,播煤風關閉。
(1)下行程試驗。流化風量在219 KNm3/h以上運行不少于30 min,使床料充分流化,兩回料器達到正常返料。逐漸降低流化風量,分別在219、174、131、112、93、84、73、61、51、42 KNm3/h流化風量下測試和記錄一次風室與爐膛出口間的
壓差。下行程流化特性測試數據見表5。

圖1 布風板阻力特性曲線(實線:布風板阻力特性曲線;虛線:數據擬合曲線)

表5 下行程流化風特性測試試驗數據統計表
(2) 上行程試驗。逐漸增加一次風量,分別在42、59、75、86、96、108、127、171 KNm3/h流化風量下,再次測試和記錄一次風室與爐膛出口間的壓差。上行程流化特性測試數據見表6。

表6 上行程流化風特性測試試驗數據統計表
根據上述測試結果和布風板阻力特性,得出800 mm靜床高時的上、下行程的流化特性曲線,如圖2和圖3示。
在床料的充分流化狀態,風機投聯鎖,突然停止所有風機運行,打開爐門,檢查爐內床料分布情況。爐內床面基本平整,無明顯凹凸和起伏現象,檢查結果表明,爐內床料流化均勻,能夠滿足運行要求。
在流化試驗過程中觀察高壓流化風系統運行參數,并在流化均勻性試驗中觀察回料口的回料情況,結果表明,回料器工作正常。

圖2 上行程流化特性曲線圖

圖3 下行程流化特性曲線圖
左、右側總熱一次風的風量修正系數分別是1.18和1.11;左、右側總熱二次風的風量修正系數分別是0.96和0.80。
布風板阻力特性的測試結果如圖1所示。
800 mm床料靜高的上、下行程流化特性分別如圖2和圖3示。根據試驗曲線,上行程時的臨界流化風量取50 KNm3/h,下行程時的臨界流化風量取45 KNm3/h。試驗時的臨界流化風量取50 KNm3/h。
流化均勻性良好,滿足運行要求。
回料器工作正常,滿足運行要求。
流化特性試驗過程中,在爐門打開的情況下觀察爐內流化狀況:50 KNm3/h以上風量,床料處于完全流化狀態,因此實際觀察結果與試驗曲線基本是吻合的。在該風量區間進行工況調節時,從風機電流、爐膛負壓和風量等參數的變化規律看,相關參數的變化隨機性很強,表現出其流化狀態的不穩定性,而大于這一區間后,工況的可調性和規律性轉好,也說明該風量區間應對應于臨界狀態的可能性最大。為保證運行的安全,基于試驗的結果,推薦該爐最小流化風量80 KNm3/h。
[1] 蔣敏華,肖 平.大型循環流化床鍋爐技術[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9.
[2] 杜鵬東.生物質固化成型機控制系統的綜述[J].森林工程,2013,29(5):76-78.
[3] 岑可法,倪明江,駱仲泱,等.大型循環流化床鍋爐技術[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9.
[4] 閻維平.潔凈煤發電技術(2版)[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8.
[5] 屈衛東,楊建華,楊義波.循環流化床鍋爐設備及運行[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
[6] 申 莉,劉德昌,張世紅,等.影響循環流化床鍋爐燃燒效率的因素分析及改善措施[J].動力工程,2002.
[7] 顧亞平.論循環流化床的循環倍率[J].鍋爐技術,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