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佳,黃穎利*,秦會艷
(東北林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黑龍江哈爾濱 150040)
藍莓屬杜娟花科越桔屬漿果類灌木,味道酸甜并伴有特殊香氣,口感甚好。藍莓具有獨特的保健功能,果實中的花青素有很強的抗氧化作用,可以延緩衰老。藍莓原產于北美,美國最早進行人工種植[1]。截至2012年,美國藍莓產量占世界藍莓總產量的53.8%。美國藍莓產業的成熟發展主要源于產品研發、栽培面積擴大、宣傳力度到位。
黑龍江省地處中國北部,屬于溫帶性氣候,晝夜溫差大,無霜期短,利于藍莓的生長。黑龍江省具有大量野生藍莓資源,目前黑龍江省藍莓的人工栽培面積超過2萬hm2,藍莓加工企業40多家。但黑龍江省藍莓產業發展仍存在種植品種單一、技術研發力度不夠、產量規模有限等問題。因此,美國藍莓產業的成熟經驗對黑龍江省藍莓發展具有借鑒意義。
1.1 美國藍莓發展基本特征
1.1.1 產量增長明顯。由圖1可知,1992~2012年美國藍莓產量得到較快增長,從1992年的6.41萬t增加到2012年的20.15萬t,增加了314%。這主要源自栽種面積擴張,即從1992年的14 467 hm2升至2012年的20 233 hm2(圖2),增長了140%。
1.1.2 產區分布集中。美國藍莓主要分布在密歇根州、新澤西州、北卡羅來納州、俄勒岡州和華盛頓州,密歇根州栽培藍莓的產量占美國的1/3。緬因州主產野生藍莓,將野生藍莓加工、制成干果進行銷售。新澤西州、佛羅里達州、北卡羅來納州以銷售新鮮藍莓為主,出售鮮果賺取高額利潤。

圖1 1992~2012年美國藍莓產量變化情況

圖2 1992~2012年美國藍莓栽種面積變化情況
1.1.3 技術投入力度強。美國藍莓的研究一直專注于優化生產實踐和發展品種特性,主要提高果實品質以便能夠遠距離運輸。由于藍莓在收益率、成熟期、耐寒性、果實大小、存儲、風味、硬度、可溶性固體物濃度與滴定酸度的比值、花青素含量方面有很大的不同,因此美國對現有的以及新研發的藍莓品種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從而確定怎樣實施管理(施肥、除草、剪枝等)能夠增強酚醛及花青素的含量,提高果實的品質。
1.2 藍莓消費市場培育分析
1.2.1 加大宣傳,刺激消費。2010年美國超市人工種植藍莓和冷凍野生藍莓銷售量增加,說明零售機構對藍莓營養價值和藍莓相關產品的宣傳活動很成功[3]。在美國由政府組織與大型零售商聯合制定營銷方案以促進藍莓需求。例如沃爾瑪商店和密西西比州包裝廠合力宣傳藍莓對身體的益處,并利用大眾營銷媒體進行藍莓宣傳;銷售過程中選擇多種分銷渠道以促進藍莓的銷售。
1.2.2 豐富產品,拓展需求。消費者對藍莓的需求不再局限于新鮮、冷凍藍莓,而是將藍莓作為其他食品的原料進行使用,例如將藍莓加入到冰激凌、酸奶和其他乳制品中進行調味;將矮叢藍莓加入到早餐麥片中進行調色。美國藍莓產品的開發還注重吸引世界其他地區潛在消費者,如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的少數族裔。藍莓作為原料需求的擴張將進一步促進藍莓的生產和消費。
1.3 美國藍莓貿易模式特征分析 美國藍莓貿易特征分析,一方面從藍莓進出口數據分析藍莓貿易狀況,另一方面用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產業內貿易指數分別從橫向和縱向分析了美國藍莓競爭力情況,全面地分析了美國藍莓貿易狀況。
1.3.1 美國藍莓貿易狀況分析。圖3、4分別顯示了1992~2011年美國藍莓進出口量、進出口金額狀況。從圖中可以看出,1992~2011年美國藍莓進出口量與進出口額增幅較大,尤其是2002年以后,進出口量、進出口金額均大幅度增長,進口量與出口量、進口金額與出口金額差額愈來愈大。這主要是因為美國對藍莓的認知程度加深,對藍莓營養價值的認可,使國內消費者對藍莓的需求愈來愈大[4]。

圖3 1992~2011年美國藍莓進出口量

圖4 1992~2011年美國藍莓進出口額
1.3.2 美國藍莓顯示性比較優勢分析。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是一個國家某種產品的出口額占該國出口總額的份額與該種產品的世界出口總額占世界出口總額的份額之比。該指數可以反映出一個國家某項產品在世界出口貿易中的競爭力與專業化水平。其計算公式為:

式中,RCAkn為顯示性貿易指數;Xkn為k國第n種產品的出口額;Xk為k國產品出口總額;Xwn為全球第n種產品出口額;Xw為全球產品出口總額。一般情況下,若RCA值大于1,則某國的某項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具有比較優勢;若RCA值小于1,則不具有比較優勢。
圖5顯示了1992~2011年美國藍莓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變化情況。由圖5可以看出,美國藍莓的RCA均大于1,并且2008、2009、2011這3年的RCA值大于4,1992~2011年RCA平均值為2.86,說明美國藍莓顯示性比較優勢較強,在國際上競爭力與專業化水平較高。

圖5 1992~2011年美國藍莓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
1.3.3 美國藍莓產業內貿易水平分析。產業內貿易水平主要由產業內貿易指數衡量。產業內貿易指數可以反映出一國在面臨競爭激烈的國際市場時快速調整自身生產的能力。提高一國的產業內貿易水平有利于提高該國的外貿競爭力。產業內貿易指數計算公式為:

式中,IITkn為產業內貿易指數;Xkn為k國第n種產品的出口額;Mkn為k國第n種產品的進口額。IIT的取值范圍為[0,1],若IIT=0,則某國某項產品的產業內貿易程度為零;若IIT=1,則說明某國某項產品全部為產業內貿易。
圖6顯示了1992~2011年美國藍莓產業內貿易指數變化情況,在此期間,美國藍莓產業發展總體穩定,IIT維持在0.47 ~0.99,2006 年達到此階段最低值 0.48,1992 年時達到此階段最高值0.98,1992~2011年美國藍莓IIT平均值為0.69,說明1992~2011年美國藍莓產業內貿易總體維持在較高水平。
黑龍江省藍莓進行人工栽培較晚,但是黑龍江省具有地理、生態、技術優勢,所以藍莓產業發展空間巨大[7]。但就目前而言,黑龍江省藍莓產業仍處在初級發展階段,存在栽種品種比較單一、野生藍莓產量波動較大、藍莓種植技術不完善等問題。借鑒美國藍莓產業發展經驗,對黑龍江省發展藍莓產業提出以下建議。

圖6 1992~2011美國藍莓產業內貿易指數
2.1 加大技術研發力量 產業發展的動力歸根究底來源于技術的發展。藍莓產業發展過程中無論是新品種的研發與引進,還是產品附加值的提高,都需要技術發展與之相配套。黑龍江藍莓產業在提高產品質量、產量,新品種的研發與培育,產品的精深加工等方面都需進一步研究。應大力推進藍莓企業與各大高校、研究所的合作,針對藍莓育種、加工、營養成分分析、新產品開發等工作加大技術研發力度,取得更大的成果,實現藍莓技術在全行業的普及,快速地提升藍莓產業的技術水平。
2.2 引進適宜新品種 黑龍江省屬溫帶性氣候,冬季寒冷且持續時間長,年降水量較多,晝夜溫差大,無霜期短,適宜栽種耐寒的半高叢藍莓和矮叢藍莓品種。目前黑龍江省主要栽培品種比較單一,主要有“美登”、“北藍”、“藍豐”等品種,其中以“美登”為主。藍莓品種的好壞直接影響農戶的利益,進而影響藍莓栽培面積與收獲產量。面對國際市場藍莓需求的缺口以及國內巨大的潛在市場,首要問題是擴大藍莓產量,所以應根據不同地質、地貌,不同氣候條件引進適宜栽種的優質品種,擴大藍莓栽種品種范圍,豐富市場需求,推進藍莓產業的發展。
2.3 提高產品附加值 發展藍莓產業應追求產品的高附加值,目前藍莓市場上主要產品種類有鮮果、干果和冷凍果、藍莓果汁、藍莓果酒、藍莓罐頭和果醬、乳制品等,產業發展屬于深加工階段。但研究發現藍莓的營養成分除了富含果糖、多種維生素等,更為重要的是含有大量的抗氧化劑、葉酸、花色素苷等化合物,以上化合物具有抗衰老、抗癌、保護視力等多種保健作用。所以企業在進行藍莓深加工時,可以在提取藍莓果實成分的同時,進一步提取藍莓果實中具有保健作用的化合物成分,制成藥品、保健品和化妝品等,對藍莓產品進行精細加工,進一步提高藍莓產品附加值,給企業、社會帶來更多效益。
2.4 拓展銷售渠道 隨著人們對藍莓營養價值認識的提高,藍莓的需求量進一步提高,需求層次多樣化,所以應將市場進行細分,針對不同目標市場,采取直接銷售與間接銷售相結合的方式,打造平臺式渠道,逐步形成多渠道的組織模式。同時要充分利用經銷商具有的資源優勢來構建銷售平臺,實現銷售渠道覆蓋面的擴大,建立基礎扎實、責任明確、穩定的銷售網絡,真正地做到深度分銷。待藍莓產品在市場上延伸到中端市場時,為了保證藍莓產品可以迅速到達中低端客戶,可以建立網絡式銷售渠道,優化渠道層次,從而促進藍莓產業的發展。
2.5 加大宣傳力度 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藍莓并消費藍莓產品,需加大宣傳力度。由于目前藍莓產品價格偏高,只有高收入人群會選擇消費,所以要適當選擇宣傳媒體。因此,應該在大中型城市、沿海發達城市進行宣傳,讓更多的高收入人群了解藍莓的營養價值、保健價值,讓更多的人選擇消費藍莓產品。隨著人們收入水平的提高,在中小城市也要加強藍莓產品的宣傳。當今社會人們對健康的關注度不斷提高,藍莓及其加工系列產品的需求量必定會進一步加大,只要宣傳得法,藍莓產業將會得到更好、更快的發展。
[1]李麗敏,趙春雷,吳林.北美洲藍莓產業發展經驗對中國藍莓產業成長的啟示[J].世界農業,2013(6):40-44.
[2]STRIK B C,YARBOROUGH D.Blueberry production trends in North A-merica,1992 to 2003,and predictions for growth[J].Hort Technology,2005,15(2):391 -398.
[3]陸巖,王樹進.藍莓產業現狀及開發前景[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0(5):12-15.
[4]李亞東,劉海廣,張志東,等.世界藍莓生產和進出口貿易[J].中國果樹,2010(2):72 -75.
[5]於虹,賀善安.世界的藍莓產業及研究現況[J].落葉果樹,2013(3):19-22.
[6]BRAZELTON D,STRIK B C.Perspective on the US and global blueberry industry[J].Journal- American Pomological Society,2007,61(3):144.
[7]關雪.黑龍江省藍莓產業發展情況調查[J].黑河學刊,2012(11):12.
[8]WOOD G W.The wild blueberry industry—Past[J].Small Ffruits Review,2004,3(1/2):11 -18.
[9]李生龍.從日本藍莓產業發展中得到的幾點啟示[J].北方果樹,2013(5):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