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揚
(江蘇省大豐市公路管理站)
公路病險期易引發諸多不良事故,對交通設施及線路安全均存在著嚴重的威脅,做好病險公路片日常維護與管理是很關鍵的。近年來國家對公路項目質量標準提出新要求,承包單位必須從使用質量及壽命等方面優化改進,全面提升公路在交通線路中的應用價值。針對早期建造的公路設施,必須強化病險問題的處理力度,嚴格禁止病險公路投入交通使用,積極創造更加優越的線路運行環境。
“交通”一直以來被認為是地區發展的重要條件,注重交通設施改造對地區經濟具有推動作用。自改革開放后期,我國每年增加公路項目投資額度,擴大地區公路設施改擴建范圍,為地區交通線路整頓提供了資金支持。從實際應用情況分析,興建公路設施作用:一是交通作用,通過建設公路可以在地區范圍內構建交通網絡,實現地域交通線路的可持續發展,滿足了人員、物資等運輸作業要求;二是經濟作用,“招商引資”、“商品外貿”等都需要以運輸條件為基礎,興建公路實現了交通線路的多樣式發展,適應了多條線路同時運轉的交通需求。
(1)水毀。公路及其設備因暴雨、洪水造成的損壞,稱之為水毀。從工程材料學來說,公路是以水泥混凝土為主要材,筑造成多種樣式的路基路面結構。雨水旺盛期,雨水長時間蓄積于公路表面或基層,混凝土結構水分含量超標,內部結構粘合系數減少,從而引起了水毀病害。
(2)滑坡。滑坡是一種危害性很大的公路病害。它不僅會把大量泥石推向路基,甚至會把整段路基、整座建筑物埋沒摧毀。公路滑坡會引起塌方病害,這是病險程度進一步加深帶來的后果。例如,路基挖方邊坡和靠路陡崖上的巖土體失去穩定,向路基塌落的現象稱為坍方。
(3)沙害。沙漠地區由于風和風沙流、沙丘移動等原因,給公路造成的風蝕和沙埋稱為沙害。沙漠地區的路基一般用沙土筑成,路肩邊坡被風吹蝕損壞的現象稱為路基風蝕。我國地區之間自然條件差異性顯著,西北地區風沙現象比較嚴重,這對公路結構也是一種潛在的風險隱患。
公路工程具有投資大、周期長、耗資高等特點,建設公路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最終才能構建符合地區發展的交通模式。公路存在病險不僅給國家造成經濟損失,也對地方交通運行產生諸多不利的影響。為了解決傳統公路面臨的病險隱患,工程單位需強化病險公路維護與管理力度,從多個方面保證公路使用期間的安全性、穩定性、高效性。
養護是對病險公路采取的針對性看護措施,根據公路病險情況作出相應的調整,實現了公路設施功能的最優化。除此之外,工程單位還需添加日常管理措施,以先進的行業思想為指導,建立“精細化、環保化、一體化”的公路管理模式。
(1)精細化管理。基于精細化管理模式下,病險公路結構層性能得到改造,采用多種施工工藝對病險位置加固處理,提升了公路結構層的牢固性。比如,精細化管理對路面坑塘、裂縫進行集中修補,清理排水溝,整修路肩、邊坡,確保路面干凈整潔、排水暢通。精細化管護策略需多個部門共同參與,建立完整的設施管護體系,以延長各級公路的使用壽命。
(2)環保化管理。“綠色公路”是現代交通發展的必然趨勢,適應了區域交通可持續發展要求,滿足了地方交通綠化工程的標準要求。例如,公路管理期間,針對夏季天氣炎熱的實際情況,做好綠化苗木的澆水、除草以及修剪工作,確保綠化效果。此外,施工現場需及時清理工程垃圾,營造綠色公路交通環境,減少外在條件引起的污染現象。
(3)一體化管理。對車輛通行量較大的路段進行重點養護,及時清理集鎮段垃圾和路面雜物、積水,提高公路行車安全性能。一體化管理內容:健全完善夏季公路應急預案,尤其做好汛期防汛準備工作,加強防汛物資儲備,做好公路防汛工作;落實24 h 值班制度和雨天公路巡查制度,積極做好突發事件應對,增強公路的抗害能力。
(4)科學化管理。將科學理念融入公路管理方案中,可以減小工程單位投入的成本資金,滿足現代公路綜合調度運行要求。科學化管理是針對病險問題提出的改進策略,從規劃、設計、施工等方面完整管理,大大提升了公路的抗病害能力。例如,針對瀝青面公路病險,按照材料比配技術、路面攤鋪技術等要求,改造公路建設公益流程。
伴隨著社會主義現代化改革與發展,公路設施已經成為交通線路規劃的重點對象,關系著地區多項事業的發展水平。因主客觀條件的影響,公路使用期間常出現不同的病險隱患,既增加了公路結構的損耗系數且容易引發交通事故。針對病險公路擬定日常維護與管理方案,極大地緩解了病險公路的風險隱患。
[1]姜立昆,李金勇.高等級公路養護管理存在的問題及未來發展對策[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8,(23).
[2]崔國勝,趙丹陽,郭春雷.淺談高速公路養護市場化及合同管理[J].遼寧省交通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4).
[3]呂保和,王明賢,肖建蘭,王新泉.我國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應急救援體系的構建[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6,(7).
[4]萬先進.關于組建高速公路專業化養護公司的探討[J].重慶交通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3).